辽东的冬日,天色总是阴沉得早。

  襄平城将军府内。

  炭火盆烧得噼啪作响,却驱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某种微妙张力。

  关羽端坐主位,手指缓缓拂过铺在案上的粗糙羊皮地图。

  那上面粗略勾勒着塞外草原与沙漠的轮廓。

  他的目光,越过了代表汉疆的界线。

  投向了那片广袤而充满未知的“漠北”。

  良久,

  他抬起头,丹凤眼开阖间精光四射。

  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鲜卑小丑,屡犯边陲,掠我子民。”

  “虽属疥癣之疾,然终是隐患。”

  “关某意已决,当率一支精兵,深入漠北。”

  “斩其贼首,惩戒诸部。”

  “使其知我大汉天威,不可轻犯!”

  此言一出,厅堂内顿时一片寂静。

  成廉、曹性等辽东将领面面相觑,脸上皆露出惊愕与不解之色。

  成廉率先起身,抱拳道:

  “将军,万万不可!”

  “草原各部与吾边境虽有摩擦,然皆是小股游骑所为。”

  “抢掠即走,从未酿成大规模战事。”

  “此乃边地常态,若贸然兴兵深入,恐激化矛盾,引发全面冲突。”

  “届时生灵涂炭,非朝廷所愿啊!”

  曹性也连忙补充:

  “是啊,将军。”

  “草原广袤无垠,部落散居,彼等来去如风。”

  “我军若大军征讨,彼则远遁,难以捕捉其主力。”

  “若分兵进击,则易遭各个击破。”

  “且粮草转运艰难,得不偿失。”

  “历来中原王朝对草原用兵,皆慎之又慎。”

  关羽却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傲然的笑意,他伸出五指:

  “关某岂不知此中利害?然某亦非欲掀起国战。”

  “既然彼等是小股骚扰,那关某便也以小股精锐对之。”

  “某只需帐下五百校刀手,足矣!”

  “以此五百人,出塞鏖兵,猎杀胡虏,彼能奈我何?”

  “五百人?!”

  这下连一直沉默的关平也按捺不住了,他急步上前,声音带着焦虑与不解:

  “父亲!千金之躯,坐不垂堂!”

  “朝廷既无北伐之意,父亲何必行此险着?”

  “塞外苦寒,敌情不明,仅率五百人深入,无异于……”

  “无异于羊入虎口啊!”

  “若有个闪失,叫孩儿如何向陛下、向朝廷交代?”

  关羽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

  他看到成廉、曹性等辽东将领眼中那难以掩饰的、对于稳定现状的维护。

  甚至是一丝对于他这位“空降”大将军可能打破边地潜规则的担忧。

  他的目光又在角落处,刚刚伤愈、面色依旧苍白的朱异脸上停留了一瞬。

  朱异接触到他的目光,立刻低下头。

  但那紧抿的嘴唇和微微起伏的胸膛,显露出其内心并未平息的怨愤。

  这一切,关羽都看在眼里。

  他一生光明磊落,性情刚直。

  最不耐的便是这些官场上的弯弯绕绕、利益纠葛。

  在洛阳时,虽位高权重,却常感束缚。

  如今在这辽东,

  府库莫名大火,边将语焉不详,降将心怀怨望……

  种种是非,如同一张无形的网,让他感到憋闷。

  他年事已高,髀肉复生。

  昔日纵横天下的豪情,难道就要消磨在这些蝇营狗苟、勾心斗角之中吗?

  不!

  他关羽,生为战将,死也当死于沙场!

  他要回到最初的起点,

  回到那个凭手中青龙刀、胯下赤兔马,便可快意恩仇、斩将夺旗的纯粹岁月!

  这塞外胡虏的骚扰,正好给了他一个宣泄的出口。

  一个践行武者宿命的战场!

  他的眼神变得异常坚定和清澈,仿佛抛开了所有世俗的牵绊。

  他转向关平,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托付之意。

  “平儿,汝不必多言。”

  “为父心意已决。”

  “汝可先行返回洛阳,面见陛下,禀明新罗战事已了,边患未靖。”

  “就言……关某暂留辽东,镇抚边陲,陛下不必以关某为念。”

  关平更是大惑不解,几乎要跪下来:

  “父亲!战事已毕,正该回朝受赏,安享尊荣!”

  “为何偏要留在这苦寒之地?孩儿……孩儿实在不明!”

  一众辽东将领也纷纷出言,看似关切,实则内心忐忑。

  生怕这位油盐不进、铁面无私的大将军长久驻扎。

  会彻底断了他们的财路,坏了他们的“规矩”。

  他们七嘴八舌地劝道:

  “将军年高德劭,实不必在此风寒之地久居,恐伤贵体。”

  “边地艰苦,岂是将军这等身份久留之所?还是早日回京为是。”

  “些许胡虏骚扰,自有末将等应付,不敢劳动将军大驾。”

  关羽听着这些或真或假的劝慰,嘴角泛起一丝淡淡的、略带讥诮的弧度。

  他摆了摆手,打断了众人的话语。

  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斩断一切琐务的决绝:

  “关某去意已决,诸位不必再劝。”

  “辽东事务,一切如旧,尔等该当如何,便如何。”

  “关某……不欲多问。”

  这番话,如同赦令。

  让一众辽东将领心中巨石落地,却又更加困惑——

  这位威震华夏的大将军,到底意欲何为?

  难道真的只是为了出塞打几仗?

  接下来的几日,襄平城内的气氛变得有些诡异。

  关羽果然如他所说,不再过问任何辽东军政具体事务。

  对于市面上流传的某些关于军资走私、与草原部落灰色交易的传闻,他也仿佛充耳不闻。

  每日只是在校场操练他那五百精心挑选的校刀手,或是擦拭他那柄冷艳锯。

  辽东众将起初战战兢兢,数日后见关羽确实毫无干涉之意,这才渐渐安心。

  但内心深处对关羽这种近乎“自我放逐”的行为,始终感到费解难明。

  这一日,连续多日的风雪终于停歇。

  久违的冬日阳光穿透云层,洒在银装素裹的大地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

  关羽全身披挂,绿袍金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他手提青龙刀,翻身跨上神骏的赤兔马。

  那马儿似乎也感知到即将出征的兴奋,昂首嘶鸣,蹄子不安地刨着地上的积雪。

  “儿郎们!随某出塞,猎胡!”

  关羽声如洪钟,在校场上空回荡。

  “愿随将军!”

  五百校刀手齐声怒吼,声震四野。

  这些皆是关羽从青州带来的老底子,多年来跟随他南征北战。

  忠心耿耿,武艺高强。

  尤其擅长结阵步战与近距离搏杀。

  见关羽当真只带五百人便要出塞。

  成廉、曹性、张虎等人再次慌了神,纷纷上前请命:

  “将军!五百人实在太少!”

  “末将等愿率本部兵马,随将军一同出征,以策万全!”

  关羽勒住赤兔马,回头看了他们一眼,丹凤眼中闪过一丝傲然与不容置疑:

  “尔等是觉得关某老迈,提不动刀了么?”

  “人多反而累赘!今日,便让尔等看看。”

  “关某这五百校刀手,可能荡平胡尘!”

  言罢,不再理会众人,一夹马腹。

  赤兔马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当先冲出校场。

  五百校刀手紧随其后,步伐铿锵。

  如同一股绿色的铁流,向着北门汹涌而去。

  众将阻拦不及,只得眼睁睁看着那支小小的队伍,消失在茫茫雪原与远山的交界处。

  众人心中五味杂陈,既有担忧,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

  关羽率部出塞,依据曹性等人提供的粗略情报,直扑索头部活动的区域。

  塞外风光与辽东迥异。

  天地间一片苍茫,寒风如刀,视野极阔。

  关羽用兵,深得“其疾如风,侵掠如火”之要义。

  他率领五百校刀手,昼伏夜出,行动如风。

  精准地找到了一个索头部下属的中等部落聚居地。

  时近黄昏,部落中炊烟袅袅,牧民们正驱赶着牛羊归圈。

  全然没有料到灾难的降临。

  关羽看准时机,将五百校刀手分为数队。

  自率一队精锐直冲部落中心酋长大帐,其余诸队四面掩杀,放火制造混乱。

  “杀!”

  关羽一马当先,赤兔马快如闪电。

  瞬间便冲破了部落外围简陋的栅栏。

  那部落酋长刚闻警从帐中冲出,还未看清来敌。

  便见一道青蒙蒙的刀光如同匹练般斩来。

  他下意识地举刀格挡,却听“咔嚓”一声,连人带刀被关羽劈为两半!

  主将瞬间被杀,部落顿时大乱。

  五百校刀手如虎入羊群,刀光闪烁,血肉横飞。

  这些百战老兵结成的战阵,在缺乏组织和有效指挥的胡骑面前,展现出了恐怖的杀戮效率。

  胡人仓促迎战,骑射优势无法发挥。

  近身搏杀更非校刀手之敌,被杀得人仰马翻,哭爹喊娘。

  一场突袭,不过半个时辰便告结束。

  此战,

  关羽部斩首一千余级,俘获牛羊马匹两千余头,自身伤亡微乎其微。

  看着在暮色中燃烧的帐篷和遍地的胡人尸体。

  关羽抚须而立,丹凤眼中闪过一丝快意。

  这才是他熟悉的战争。

  干脆,利落,凭手中刀刃说话!

  得胜归来,将缴获的牛羊部分犒赏将士,部分带回襄平。

  辽东众将见关羽仅以五百人便取得如此大胜,无不骇然,纷纷上前盛赞:

  “将军神威,真天人也!”

  “五百破数千,古之恶来亦不过如此!”

  然而,赞誉声中,曹性却面带忧色地提醒道:

  “将军,此次突袭虽胜,然塞外部落皆有关联。”

  “按边军惯例,打秋风需轮换目标,避免对同一部落连续打击。”

  “以防其警觉,集结报复。”

  “若紧盯索头部不放,恐……”

  关羽闻言,傲然大笑,声震屋瓦:

  “哈哈哈!报复?”

  “关某纵横天下四十余载,何曾怕过谁来?”

  “彼若敢来,正好为关某这青龙刀,再添些血祭!”

  他那睥睨天下的豪情,此刻毫无保留地释放出来。

  于是,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关羽再度率领五百校刀手出塞。

  目标,依旧直指索头部下属的其他部落。

  他依仗赤兔马快和校刀手的精锐,行踪飘忽,战术狠辣。

  或黎明突袭,或深夜劫营。

  又连续捣毁了索头部两个较大的聚居点,斩获颇丰。

  关羽这番毫不掩饰、盯着一个部落往死里打的举动。

  终于彻底激怒了索头部的首领,年轻的拓跋力微。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花时节不见君并收藏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