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464章 武圣的最后一舞
/>
位于草原深处的王庭金帐内,拓跋力微听着各部首领哭诉着损失,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索头部拓跋氏,正是北魏皇帝先祖。
而拓跋力微正是那位谥号神元皇帝的英杰。
此时的他,年近六旬。
这对许多人来说,已经是暮年了。
但是对拓跋力微而言,可谓是青春年少。
因为他在位五十八年,活了一百零四岁。
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寿君主。
如今的拓跋力微,早已在残酷的草原斗争中站稳脚跟,并一步步整合部落。
拥有了六万余控弦之士,堪称一代雄主。
“查清楚了吗?到底是汉朝哪路人马。”
“如此嚣张,专与我索头部为敌?”
拓跋力微的声音冰冷,带着压抑的怒火。
一名探子头目跪地禀报:
“大汗,已经查明!”
“是汉朝大将军、汉寿公关羽!”
“他只带了约五百步卒,便屡次深入我境,烧杀抢掠!”
“关羽?!”
拓跋力微先是一惊,随即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
那光芒中混合着愤怒、震惊,以及一丝难以抑制的狂喜!
“可是那斩颜良、诛文丑,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关羽关云长?”
“正是此人!”
帐内顿时一片哗然。
关羽的威名,即便在草原上也如雷贯耳。
拓跋力微猛地站起身,来回踱步,脸上的神色变幻不定。
最终化为一种决绝与贪婪。
“好!好一个关云长!真是天赐良机于我拓跋力微!”
他停下脚步,目光扫过帐中诸部首领,声音高昂而充满煽动性:
“诸位!关羽乃汉朝第一名将,刘备之义弟。”
“此人在汉廷中地位尊崇无比!”
“若能生擒此人,不但可雪我部屡遭侵凌之耻,扬我索头部威名于草原!”
“更可挟此人质,向那汉朝皇帝勒索巨额赎金——”
“金银、绸缎、茶叶、铁器,要什么有什么!”
“届时,我索头部必将成为草原最强大的部落!”
这个前景太过诱人。
帐中诸首领的呼吸都变得粗重起来,眼中的恐惧被贪婪所取代。
拓跋力微见状,知道军心可用。
他猛地抽出腰间宝刀,指向帐外,厉声下令:
“传我命令!索头部所有能骑马拉弓的勇士,全部集结!”
“六万控弦之士,即刻出发!”
“便是翻遍这千里草原,也要给我找到关羽!”
“生要见人,死……不,必须生擒!”
“此乃天神赐予我索头部的腾飞之机,绝不容错过!”
随着拓跋力微一声令下,整个索头部这部战争机器轰然开动。
数以万计的骑兵从各个聚居点涌出,如同蝗虫般汇聚成一股股洪流。
然后散入茫茫草原,开始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对关羽及其五百校刀手的大搜捕。
平静了许久的漠南草原,因关羽一人之举。
骤然风起云涌,杀机四伏。
……
朔风卷过辽东平原,带着化雪时节特有的湿冷。
吹拂着襄平城头猎猎作响的汉军旗帜。
城内的将军府中,却弥漫着一股与这逐渐回暖天气不甚协调的沉闷。
关羽端坐案后,仔细擦拭着那柄伴随他半生的青龙刀。
冷艳的刀锋映照出他沉静而坚定的面容。
几次出塞的小胜,如同在沉寂的湖面投入石子。
虽激起涟漪,却远未平息他心中那团渴望烈火的干柴。
几日休整,兵马已恢复锐气。
这一日,关羽再次召集众将,宣布了他的决定:
“塞外胡尘未靖,索头部屡遭惩戒。”
“然其主力未损,终究是患。”
“关某意欲再次出兵,直捣其部。”
“务必使其胆寒,十年不敢南顾!”
曹性闻言,眉头紧锁。
他与成廉交换了一个担忧的眼神,再次硬着头皮劝谏:
“将军!前番虽胜,然已打草惊蛇。”
“索头部首领拓跋力微,非庸碌之辈。”
“其麾下控弦之士数万,岂能坐视我屡次侵凌?”
“彼必已严加防备,甚至……正张网以待!”
“末将以为,此时当暂避其锋芒,或转击他部,方为上策。”
“若再直撄其锋,恐有……”
“恐有埋伏?恐有不测?”
关羽打断了他,丹凤眼微微开阖,精光一闪。
嘴角泛起一丝傲然的笑意,“关某平生,何曾惧过埋伏?”
“彼纵有千军万马,关某视之,亦如土鸡瓦犬耳!”
“汝等不必多言,速去准备便是。”
众将见关羽意态决绝,心知再劝无益,反而可能触怒于他。
王平满脸忧色,却知这位关二爷的脾性,不敢再强谏。
成廉叹了口气,退而求其次,抱拳道:
“将军既执意出征,末将等不敢阻拦。”
“然五百校刀手虽精,终究兵力单薄。”
“为策万全,恳请将军允准,增调两千边军精锐随行。”
“如此,进可攻,退可守,亦能震慑胡虏。”
关羽本欲拒绝。
他要的是那种极致的、以少胜多的战场刺激,而非大军压境的稳妥。
但目光扫过帐下诸将,见他们个个面带恳求与忧虑。
尤其是心腹人那几乎要溢出来的焦虑。
他沉吟片刻,终究是微微颔首:
“……也罢,便依汝等。”
“点齐两千五百人马,明日出发。”
翌日清晨,天色微熹。
两千五百汉军精锐在襄平北门外列阵。
关羽绿袍金甲,赤兔马神骏非凡。
立于军前,自有一股睥睨天下的气势。
他不再多言,青龙刀向前一挥。
大军如同一条苏醒的巨龙,缓缓启动。
再次向着那片苍茫而危险的塞外之地开拔。
望着那支逐渐消失在北方地平线上的队伍,曹性、成廉、张虎等辽东将领聚在城头。
脸上并无送别大将出征的激昂,反而充满了深深的困惑与不安。
“关将军……他这到底是图什么啊?”
曹性喃喃自语,百思不得其解。
“朝廷无令,边衅已平,何苦一次次以身犯险?”
“那拓跋力微,岂是易与之辈?”
张虎手扶垛口,望着远方,眼神中却流露出几分理解与感慨。
他轻叹一声:
“曹将军,或许我等……永远无法真正理解关将军。”
“他是一个纯粹的人,纯粹的武者,纯粹的英雄。”
“洛阳的繁华,朝堂的权谋,边地的利益。”
“或许早已让他感到厌倦,甚至……窒息。”
“他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不是安稳尊荣,而是……”
“而是战场之上,刀锋饮血,快意恩仇的那份纯粹吧。”
“他只是想回到那个属于他的、最熟悉的地方。”
成廉眉头紧锁,语气凝重:
“……张兄所言或有道理。”
“然,关将军如此孤军深入,终究太过凶险。”
“拓跋力微拥兵数万,绝非此前那些散兵游勇可比。”
“万一……万一关将军有个闪失。”
“我等辽东诸将,如何向洛阳朝廷、向陛下交代?”
“届时,恐怕我等皆脱不了干系!”
曹性猛地点头:
“成将军所言极是!”
“关将军可以不顾自身安危,我等却不能坐视不理!”
“应立即抽调精锐,组建几支快速骑队,出塞游弋。”
“不必与关将军合兵,但需保持联络。”
“一旦关将军遇险,即刻前往接应!”
“同时,多派哨探,密切关注索头部动向!”
此议得到众人一致赞同。
辽东军这台庞大的机器,为了关羽一人,开始紧张而隐秘地运转起来。
却说关羽率军向北疾行十日,深入鲜卑腹地。
塞外风光,迥异中原。
天高地阔,草海无垠,却潜藏着无尽的杀机。
这一日,大军行至一处地势略有起伏的丘陵地带,关羽下令依山扎营。
并派出多股骑兵斥候,四出搜寻鲜卑部落踪迹。
然而,
派出的斥候尚未传回消息,地平线上却陡然扬起了遮天蔽日的烟尘!
如同闷雷般的马蹄声由远及近,震得大地微微颤抖。
瞭望的士卒连滚带爬地冲入中军大帐,声音带着惊恐:
“报——将军!不好了!四面……四面都是鲜卑骑兵!”
“漫山遍野,不计其数!”
“我们……我们被包围了!”
帐内诸将闻言,无不色变。
一名偏将声音发颤:
“将军,看这架势,鲜卑人早有准备。”
“集结了大军,专为围剿我等而来!”
“兵力……恐不下两万骑!”
面对如此危局,关羽脸上却不见丝毫慌乱。
他缓缓起身,提起青龙刀,步出大帐。
翻身上了赤兔马,径直驰向营旁一处较高的山丘。
立于山巅,凛冽的寒风吹动他的长髯与绿袍。
他俯瞰着下方如同潮水般涌来的鲜卑骑兵,眼神冰冷而锐利,宛若天神俯视蝼蚁。
“慌什么!”
关羽的声音如同洪钟,瞬间压过了营中的骚动。
“结阵!以辎重车环绕为营,坚壁自守!”
“前排戟盾,后排弓弩,听吾号令!”
汉军毕竟是百战精锐,初时的慌乱过后。
在主将的镇定指挥下,迅速行动起来。
辎重车辆被首尾相连,构成一道简易却坚实的壁垒。
士兵们依令列阵,戟盾手在前。
如同铜墙铁壁,弓弩手在后。
引弦待发,一股肃杀之气弥漫开来。
鲜卑骑兵见汉军人少,且结阵自守。
以为其胆怯,发出震天的呼啸,径直朝着汉军营垒猛扑过来。
万马奔腾之势,足以令山河变色。
关羽立于阵前,岿然不动。
直到鲜卑骑兵进入弩箭最佳射程,他方才猛地挥下青龙刀,厉声喝道:
“放箭!”
令旗挥动,战鼓擂响!
早已蓄势待发的汉军弓弩手,瞬间千弩齐发!
密集的箭矢如同飞蝗般掠空而过,带着凄厉的破空声,射入鲜卑骑兵阵中。
冲在最前面的鲜卑骑兵如同被割倒的麦子,瞬间人仰马翻。
惨叫声、战马嘶鸣声与箭矢入肉的闷响混杂在一起,构成一幅残酷的战争画卷。
鲜卑军的冲锋势头为之一滞。
“再射!”
关羽命令如山。
第二轮、第三轮箭雨接踵而至。
位于草原深处的王庭金帐内,拓跋力微听着各部首领哭诉着损失,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索头部拓跋氏,正是北魏皇帝先祖。
而拓跋力微正是那位谥号神元皇帝的英杰。
此时的他,年近六旬。
这对许多人来说,已经是暮年了。
但是对拓跋力微而言,可谓是青春年少。
因为他在位五十八年,活了一百零四岁。
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寿君主。
如今的拓跋力微,早已在残酷的草原斗争中站稳脚跟,并一步步整合部落。
拥有了六万余控弦之士,堪称一代雄主。
“查清楚了吗?到底是汉朝哪路人马。”
“如此嚣张,专与我索头部为敌?”
拓跋力微的声音冰冷,带着压抑的怒火。
一名探子头目跪地禀报:
“大汗,已经查明!”
“是汉朝大将军、汉寿公关羽!”
“他只带了约五百步卒,便屡次深入我境,烧杀抢掠!”
“关羽?!”
拓跋力微先是一惊,随即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
那光芒中混合着愤怒、震惊,以及一丝难以抑制的狂喜!
“可是那斩颜良、诛文丑,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关羽关云长?”
“正是此人!”
帐内顿时一片哗然。
关羽的威名,即便在草原上也如雷贯耳。
拓跋力微猛地站起身,来回踱步,脸上的神色变幻不定。
最终化为一种决绝与贪婪。
“好!好一个关云长!真是天赐良机于我拓跋力微!”
他停下脚步,目光扫过帐中诸部首领,声音高昂而充满煽动性:
“诸位!关羽乃汉朝第一名将,刘备之义弟。”
“此人在汉廷中地位尊崇无比!”
“若能生擒此人,不但可雪我部屡遭侵凌之耻,扬我索头部威名于草原!”
“更可挟此人质,向那汉朝皇帝勒索巨额赎金——”
“金银、绸缎、茶叶、铁器,要什么有什么!”
“届时,我索头部必将成为草原最强大的部落!”
这个前景太过诱人。
帐中诸首领的呼吸都变得粗重起来,眼中的恐惧被贪婪所取代。
拓跋力微见状,知道军心可用。
他猛地抽出腰间宝刀,指向帐外,厉声下令:
“传我命令!索头部所有能骑马拉弓的勇士,全部集结!”
“六万控弦之士,即刻出发!”
“便是翻遍这千里草原,也要给我找到关羽!”
“生要见人,死……不,必须生擒!”
“此乃天神赐予我索头部的腾飞之机,绝不容错过!”
随着拓跋力微一声令下,整个索头部这部战争机器轰然开动。
数以万计的骑兵从各个聚居点涌出,如同蝗虫般汇聚成一股股洪流。
然后散入茫茫草原,开始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对关羽及其五百校刀手的大搜捕。
平静了许久的漠南草原,因关羽一人之举。
骤然风起云涌,杀机四伏。
……
朔风卷过辽东平原,带着化雪时节特有的湿冷。
吹拂着襄平城头猎猎作响的汉军旗帜。
城内的将军府中,却弥漫着一股与这逐渐回暖天气不甚协调的沉闷。
关羽端坐案后,仔细擦拭着那柄伴随他半生的青龙刀。
冷艳的刀锋映照出他沉静而坚定的面容。
几次出塞的小胜,如同在沉寂的湖面投入石子。
虽激起涟漪,却远未平息他心中那团渴望烈火的干柴。
几日休整,兵马已恢复锐气。
这一日,关羽再次召集众将,宣布了他的决定:
“塞外胡尘未靖,索头部屡遭惩戒。”
“然其主力未损,终究是患。”
“关某意欲再次出兵,直捣其部。”
“务必使其胆寒,十年不敢南顾!”
曹性闻言,眉头紧锁。
他与成廉交换了一个担忧的眼神,再次硬着头皮劝谏:
“将军!前番虽胜,然已打草惊蛇。”
“索头部首领拓跋力微,非庸碌之辈。”
“其麾下控弦之士数万,岂能坐视我屡次侵凌?”
“彼必已严加防备,甚至……正张网以待!”
“末将以为,此时当暂避其锋芒,或转击他部,方为上策。”
“若再直撄其锋,恐有……”
“恐有埋伏?恐有不测?”
关羽打断了他,丹凤眼微微开阖,精光一闪。
嘴角泛起一丝傲然的笑意,“关某平生,何曾惧过埋伏?”
“彼纵有千军万马,关某视之,亦如土鸡瓦犬耳!”
“汝等不必多言,速去准备便是。”
众将见关羽意态决绝,心知再劝无益,反而可能触怒于他。
王平满脸忧色,却知这位关二爷的脾性,不敢再强谏。
成廉叹了口气,退而求其次,抱拳道:
“将军既执意出征,末将等不敢阻拦。”
“然五百校刀手虽精,终究兵力单薄。”
“为策万全,恳请将军允准,增调两千边军精锐随行。”
“如此,进可攻,退可守,亦能震慑胡虏。”
关羽本欲拒绝。
他要的是那种极致的、以少胜多的战场刺激,而非大军压境的稳妥。
但目光扫过帐下诸将,见他们个个面带恳求与忧虑。
尤其是心腹人那几乎要溢出来的焦虑。
他沉吟片刻,终究是微微颔首:
“……也罢,便依汝等。”
“点齐两千五百人马,明日出发。”
翌日清晨,天色微熹。
两千五百汉军精锐在襄平北门外列阵。
关羽绿袍金甲,赤兔马神骏非凡。
立于军前,自有一股睥睨天下的气势。
他不再多言,青龙刀向前一挥。
大军如同一条苏醒的巨龙,缓缓启动。
再次向着那片苍茫而危险的塞外之地开拔。
望着那支逐渐消失在北方地平线上的队伍,曹性、成廉、张虎等辽东将领聚在城头。
脸上并无送别大将出征的激昂,反而充满了深深的困惑与不安。
“关将军……他这到底是图什么啊?”
曹性喃喃自语,百思不得其解。
“朝廷无令,边衅已平,何苦一次次以身犯险?”
“那拓跋力微,岂是易与之辈?”
张虎手扶垛口,望着远方,眼神中却流露出几分理解与感慨。
他轻叹一声:
“曹将军,或许我等……永远无法真正理解关将军。”
“他是一个纯粹的人,纯粹的武者,纯粹的英雄。”
“洛阳的繁华,朝堂的权谋,边地的利益。”
“或许早已让他感到厌倦,甚至……窒息。”
“他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不是安稳尊荣,而是……”
“而是战场之上,刀锋饮血,快意恩仇的那份纯粹吧。”
“他只是想回到那个属于他的、最熟悉的地方。”
成廉眉头紧锁,语气凝重:
“……张兄所言或有道理。”
“然,关将军如此孤军深入,终究太过凶险。”
“拓跋力微拥兵数万,绝非此前那些散兵游勇可比。”
“万一……万一关将军有个闪失。”
“我等辽东诸将,如何向洛阳朝廷、向陛下交代?”
“届时,恐怕我等皆脱不了干系!”
曹性猛地点头:
“成将军所言极是!”
“关将军可以不顾自身安危,我等却不能坐视不理!”
“应立即抽调精锐,组建几支快速骑队,出塞游弋。”
“不必与关将军合兵,但需保持联络。”
“一旦关将军遇险,即刻前往接应!”
“同时,多派哨探,密切关注索头部动向!”
此议得到众人一致赞同。
辽东军这台庞大的机器,为了关羽一人,开始紧张而隐秘地运转起来。
却说关羽率军向北疾行十日,深入鲜卑腹地。
塞外风光,迥异中原。
天高地阔,草海无垠,却潜藏着无尽的杀机。
这一日,大军行至一处地势略有起伏的丘陵地带,关羽下令依山扎营。
并派出多股骑兵斥候,四出搜寻鲜卑部落踪迹。
然而,
派出的斥候尚未传回消息,地平线上却陡然扬起了遮天蔽日的烟尘!
如同闷雷般的马蹄声由远及近,震得大地微微颤抖。
瞭望的士卒连滚带爬地冲入中军大帐,声音带着惊恐:
“报——将军!不好了!四面……四面都是鲜卑骑兵!”
“漫山遍野,不计其数!”
“我们……我们被包围了!”
帐内诸将闻言,无不色变。
一名偏将声音发颤:
“将军,看这架势,鲜卑人早有准备。”
“集结了大军,专为围剿我等而来!”
“兵力……恐不下两万骑!”
面对如此危局,关羽脸上却不见丝毫慌乱。
他缓缓起身,提起青龙刀,步出大帐。
翻身上了赤兔马,径直驰向营旁一处较高的山丘。
立于山巅,凛冽的寒风吹动他的长髯与绿袍。
他俯瞰着下方如同潮水般涌来的鲜卑骑兵,眼神冰冷而锐利,宛若天神俯视蝼蚁。
“慌什么!”
关羽的声音如同洪钟,瞬间压过了营中的骚动。
“结阵!以辎重车环绕为营,坚壁自守!”
“前排戟盾,后排弓弩,听吾号令!”
汉军毕竟是百战精锐,初时的慌乱过后。
在主将的镇定指挥下,迅速行动起来。
辎重车辆被首尾相连,构成一道简易却坚实的壁垒。
士兵们依令列阵,戟盾手在前。
如同铜墙铁壁,弓弩手在后。
引弦待发,一股肃杀之气弥漫开来。
鲜卑骑兵见汉军人少,且结阵自守。
以为其胆怯,发出震天的呼啸,径直朝着汉军营垒猛扑过来。
万马奔腾之势,足以令山河变色。
关羽立于阵前,岿然不动。
直到鲜卑骑兵进入弩箭最佳射程,他方才猛地挥下青龙刀,厉声喝道:
“放箭!”
令旗挥动,战鼓擂响!
早已蓄势待发的汉军弓弩手,瞬间千弩齐发!
密集的箭矢如同飞蝗般掠空而过,带着凄厉的破空声,射入鲜卑骑兵阵中。
冲在最前面的鲜卑骑兵如同被割倒的麦子,瞬间人仰马翻。
惨叫声、战马嘶鸣声与箭矢入肉的闷响混杂在一起,构成一幅残酷的战争画卷。
鲜卑军的冲锋势头为之一滞。
“再射!”
关羽命令如山。
第二轮、第三轮箭雨接踵而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