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道上,旌旗蔽日。



诸葛亮亲率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汉中进发。



中军帐内,文武齐聚,气氛肃穆。



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扫过众将:



“吕乂据守南郑,深沟高垒,以待援军。”



“若欲取汉中,必先破南郑。”



“然南郑城坚,强攻恐伤士卒。”



“诸公有何良策?”



参军杨仪率先出列:



“丞相,南郑虽坚,然孤城难守。”



“可分兵围城,断其粮道,待其自溃。”



魏延立即反驳:



“杨参军此言差矣!曹魏援军不日即至。”



“若迁延时日,恐生变故。”



“末将愿率精兵,三日之内必破南郑!”



众将议论纷纷,帐中一时喧哗。



忽见一年轻将领越众而出,金甲红袍,英气逼人:



“末将关平,愿为先锋,取南郑献于丞相麾下!”



诸葛亮凝视关平,见他眉宇间颇有乃父关羽之风,沉吟道:



“坦之勇气可嘉,然南郑险要,不可轻敌。”



关平昂首道:



“丞相明鉴,家父常教导:为将者,当知难而进。”



“末将虽年少,愿效死力!”



诸葛亮见关平意志坚定,终于点头:



“既如此,予你五千精兵,为前部先锋。”



“切记:遇事当与副将商议,不可轻进。”



关平大喜,欣然从命:



“末将领命!”



关平率军疾行,不日已至南郑城外三十里。



副将谏道:



“将军,南郑地势险要,宜先遣斥候探明虚实。”



关平不以为然:



“……汝多虑了。”



“我观城上旌旗稀疏,守军必不多。”



“当乘其不备,速战速决。”



遂不听其言,径率大军直逼城下。



南郑城头,吕乂早已严阵以待。



参军程武指着城外汉军:



“府君,关平年少气盛,果然轻进。”



“可按计行事。”



吕乂冷笑:



“黄口小儿,也敢犯境!”



“传令:待敌军过半桥时,弩箭齐发!”



关平见城门紧闭,吊桥高悬,便令部将周绍率兵抢关。



周绍挥舞大刀,一马当先:



“儿郎们,随我来!”



汉军蜂拥而上,刚至桥中,忽听一声梆子响,城头顿时箭如雨下。



那弩箭力道惊人,竟能连发十矢。



汉军不及防备,纷纷中箭倒地。



周绍身中数箭,血染战袍,犹自死战。



关平见势不妙,急令鸣金收兵。



退军时清点人马,折损三百余众,周绍重伤。



败报传至中军,诸葛亮乃命魏延随关平同往察南郑地理。



魏延乃精选百骑,趁夜疾驰至南郑关前。



月明星稀,关隘寂静。



魏延仔细观察,见关前木桥似有新土,心中生疑。



命士卒以长矛探路,果然发现桥上设有陷阱。



正当此时,



关上火把齐明,吕乂亲自率军杀出:



“齐将休走!”



魏延拨马便回,不料马蹄陷入桥面陷阱。



战马悲鸣,险些将他掀落。



危急关头,魏延纵身跃起,弃马步行。



魏将王窦挺枪刺来:



“贼将纳命来!”



魏延侧身闪过,反手夺过长枪。



就势一刺,正中王窦咽喉。



魏兵见状骇然,不敢上前。



魏延趁机大呼:



“儿郎们,随我抢关!”



守军见有魏兵在关前,不敢放箭,被魏延率众一举夺下关隘。



魏延得胜回营,具陈前事。



诸葛亮听罢,面色阴沉:



“传关平!”



关平入帐,跪拜于地:



“末将参见丞相。”



诸葛亮拍案而起:



“关平!汝为先锋,理合逢山开路,遇水叠桥。”



“专一修理桥梁道路,以便行军。”



“今既不明敌情,又不断查道路,致使我军损兵折将。”



“魏将军几乎丧命,汝可知罪?”



关平汗流浃背:



“末将知罪……”



“既知罪,当按军法!”



诸葛亮厉声道,“左右,推出斩之!”



帐中顿时哗然。



张苞率先跪求:



“丞相明鉴!关将军虽有过,然其父云长公于国有大功,乞望宽恕!”



关兴见着张苞先求情,他才第二个出来求情。



“丞相,就请念在关家于朝廷多年功劳的份儿上,饶过家兄这一次罢!”



赵广、太史亨等将领也纷纷跪地:



“望丞相法外开恩!”



诸葛亮羽扇重顿,沉声道:



“军法不明,何以令众?”



“今日若赦关平,来日何以约束三军?”



“如今军中年轻人,多仗父辈功勋,生起骄慢之心。”



“这万万要不得。”



正当此时,费祎匆匆入帐:



“丞相息怒!祎有一言。”



诸葛亮余怒未消:



“文伟欲为关平说情乎?”



费祎躬身道:



“……非止为关平。”



“丞相可记得,出征之前,关公曾执丞相之手,托付关平?”



“言此子虽少不更事,然忠勇可嘉,望丞相善加教导。”



诸葛亮闻言,神色稍霁。



费祎见状,续道:



“今若斩之,不唯负云长公寄托之意,亦负圣上淳淳教诲。”



“乞丞相权记其过,容其戴罪立功。”



关银屏也出来求情,声音清亮:



“望丞相饶家兄这一次。”



说着,她还偷偷瞥了眼一旁一言不发的李治,似乎是示意他帮忙说话。



李治乃出面开口道:



“坦之兄少年时,亦曾跟随家父学习兵法。”



“今未能善加运用,小子代家父向丞相赔罪。”



一听这话,众人面色皆是一变。



大家都知道,这话一出口,关平的小命算是保住了。



老首相的面子,终究是好使的。



果然,诸葛亮沉吟良久,终于叹道:



“……罢了。”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杖责三十,以儆效尤!”



……



月色如钩,凄清地照在汉军大营的辕门上。



已是三更时分,



中军帐外的巡哨刚刚换过岗,脚步声渐渐远去。



唯有西侧一座营帐内,还隐隐透出烛光。



几个人影在帐布上摇曳不定。



帐内,关平赤裸着上身趴在榻上。



背上纵横交错着三十道紫红色的鞭痕,每一道都肿起半指高。



军医刚为他敷上金疮药,那药性发作时的刺痛让他不时倒吸冷气。



“兄长……”关



银屏跪坐在榻前,手中捧着湿巾,轻轻为他擦拭额上的冷汗。



“疼得厉害么?”



关平勉强挤出一丝笑意:



“敷药之后,好多了。”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来。



“此番确实是我大意轻敌,折了数百将士,该当受此责罚。”



张苞站在一旁,拳头不自觉地握紧:



“只是没想到,丞相这次竟动了真格。”



“三十花背,这要是让二叔知道了……”



他话到一半又咽了回去,重重叹了口气。



“看来往后,咱们可不能仗着父亲们的面子,怠慢了军法。”



几位少年郎毕竟是京中权贵,其家族不仅仅是齐汉的新兴豪门。



其父更是朝中首屈一指的大臣。



尤其以李治、关兴、张苞、赵广为首的少年郎,更是被戏称为是京城四少。



在京中无人敢惹。



在军中自然也是如此。



军中有很多宿将,都不敢轻易得罪这些少爷。



一直沉默不语的李治闻言,眉头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却仍旧闭口不言。



关银屏瞥见丈夫的神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花时节不见君并收藏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