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昭阳。



却说诸葛亮领兵平定荆南之时,各县一一归附。



兼之孔明整顿吏治,众县虽不说马上改头换面,但也大多端正态度。



但唯有昭阳一县,政绩不佳。



遭到当地百姓举报,说这里的县长整天不务正业,喝酒摸鱼摆烂。



诸葛亮得知以后,乃遣黄忠去查明是何缘故。



黄忠率亲卫三百人,行至昭阳县。



逮住一个县民,便问昭阳县的内部情况。



那县民如实答道:



“……将军明鉴,这昭阳县令蒋琬,自到任以来。”



“终日饮酒高卧,不理政事。”



“县中积案如山,百姓诉状堆积。”



“可他只在后堂抚琴自娱,偶尔升堂,也是草草了事。”



“左右劝谏,他却笑道,‘区区小县,何须劳神?’”



黄忠闻说,乃催马进城。



果见县衙冷清,门可罗雀。



黄忠大怒,直入后堂,却见蒋琬正倚榻读书,案上酒壶尚温。



黄忠厉声喝斥:



“蒋琬!”



“汝身为地方父母官,如何敢怠慢本地政务,坏我荆州法度!”



蒋琬见是黄忠亲至,不慌不忙,整衣而起,拱手笑道:



“老将军何故动怒?琬虽疏懒,却也不敢荒废职守。”



黄忠冷笑,“积案不审,诉状不理,还敢狡辩?!”



蒋琬不答,当即升堂,命衙役速传近日诉状。



只见他提笔批阅,片刻间便将积压案件一一决断。



条理分明,轻重得当。



百姓无不叹服,堂下称颂之声不绝。



黄忠见状,心中暗惊:



“此人绝非庸才,先前怠惰,必有缘故!”



遂暂不责问,急忙回去报知诸葛亮。



孔明闻报,沉吟道:



“荆州多奇士,看来这位蒋公琰也是一位大才,不可怠慢了。”



于是亲自带人,奔赴昭阳而去。



蒋琬闻诸葛亮亲至,出城相迎。



诸葛亮观其举止从容,言语清朗,便邀他共游县郊。



途中,孔明故意问及治国方略,蒋琬对答如流,见解独到。



诸葛亮又试以钱粮、刑名之事,蒋琬皆能切中要害,指陈利弊。



孔明抚掌大笑:



“公琰大才,乃社稷之器,绝非百里之才。”



“今屈居于小县,实亮之过也。”



蒋琬这才坦言:



“琬非敢怠政,只是见天下未定,大才当用于大处。”



“区区一县之务,何足道哉?”



“故以疏懒示人,望能见用于中枢。”



是不是觉得蒋琬的故事有点熟悉?



没错庞统治县的故事,其实就是杂糅了蒋琬的故事。



不过庞统在证明自己的能力之后,被刘备委以了重任,几乎与诸葛亮并驾齐驱。



但蒋琬可就惨多了。



他在担任广都县令时,因为摆烂,差点儿就被刘备给宰了。



此前说过,刘备治理内政喜欢高强度巡查,最恨的就是不作为的懒政官员。



而广都可就是挨着成都的,等于是直接在刘备眼皮子底下摆烂。



这当然令刘备火冒三丈了。



好在诸葛亮慧眼识珠,向刘备推荐说:



——“蒋琬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原主公重加察之。”



这才保住了蒋琬的小命。



但也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还是被刘备给就地免职了。



不过本位面刘备不在,诸葛亮对蒋琬那是相当喜欢的。



不仅不打算治蒋琬懒政的罪,还决定对他委以重用。



“险些埋没大贤!”



“吾欲征辟君为东曹掾,留我府中为参赞军机。”



“不知公意下如何?”



等于蒋琬从一个县长,直接被诸葛亮提拔为了地方督察组组长。



这绝对是火箭般的飞升,说是知遇之恩也不为过。



而诸葛亮之所以如此施厚恩于新人,除了想要培养自己的班底以外。



另一个原因是,诸葛亮是真的很喜欢蒋琬。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可能大家觉得姜维才是丞相的接班人。



所谓,“继丞相之遗志讨篡汉之逆贼”嘛,此话深入人心。



不过蒋琬才是诸葛丞相,钦点的接班人。



他给后主刘禅写下的遗言就是,“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在《华阳国志》中,东晋史学家将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四人称之为“蜀汉四相”。



但蜀汉只有诸葛亮是丞相,他的后继人都没有再担任过丞相一职。



蒋琬是接班人也不例外,他有丞相之权,但并无丞相之位。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与诸葛亮并列的三位大才,都是诸葛亮带出来的。



并且他们三个人都是荆州人。



所以常有人质疑说蜀汉真的有什么派系斗争吗?



理由就是一个小国不可能经得起那么多内斗,不然早被曹魏灭了。



只是任何政治团体,都存在着派系斗争。



只不过诸葛亮能力很强,把手下人给压服,然后将他们拧成了一股绳。



强行一致对外。



这才让人误以为蜀汉内部很团结。



诸葛亮一死,蜀汉积攒多年的内部矛盾一下就被激化了。



“今年荆州尚有一个茂才之位,我欲将之让给公琰。”



“不知意下如何?”



诸葛亮又想起荆州今年还没举茂才,便打算好人做到底,一并让给蒋琬。



不曾想蒋琬却非常谦逊,当即伏地叩首:



“在下以迁任东曹掾,安敢在望本州茂才之位?”



“还请先生恕琬才疏学浅,不堪此任。”



“零陵刘邕、阴化,皆当世俊杰。”



“襄阳庞延、廖化,亦州郡翘楚。”



“乞先生另择贤能!”



诸葛亮轻摇羽扇,心里默默记住这几人的名字。



回头便再发一书,将他们也给尽数征辟了。



但眼下,诸葛亮下定决心要扶植蒋琬做自己的左膀右臂。



见他谦逊礼让,当即温言劝道:



“公琰何必过谦?选举之道,唯才是举。”



“若因避亲故之嫌而舍贤才,岂非使百姓失望?”



“夫舍德举亲,民之灾也。”



“内外不安,吏之惑也。”



“卿当展其骥足,以明至公。”



哈哈哈……



正说时,黄忠也在这时候大笑走出。



同为火箭般飞升起来的官员,黄忠在这方面是很有发言权的。



他也能够明显的感受到,当年刘备为了捧自己,打压河北派时,河北人对自己充满了敌视。



刘备看出这一点,所以干脆把他又丢回荆州去了。



意思很明显,就是为了重点扶植江南势力,免得河北将来尾大不掉。



以形成南北势力的平衡。



既收蒋琬,诸葛亮又使人征辟其举荐的人才。



征刘邕为从事,征阴化为别驾。



征庞延为西曹掾,征廖化为后将军主簿。



至此,诸葛亮在荆州渐渐培养起了自己的一套班底。



以能够与刘景升时期的荆州本土派系,形成抗衡。



诸葛亮在荆州的权力也愈发稳固,恰逢五溪蛮王沙摩柯已收到金珠。



当即允诺起兵,攻打武陵金旋。



诸葛亮闻讯以后,立即配合出兵,与沙摩柯两路夹击金旋。



荆襄九郡,目前马上就要被重归一统了!



……



话分两头,



就在诸葛亮努力完成荆州的再一同伟大事业之时,李翊同样在完成河北的彻底一统。



他在漳河大破司马懿主力,司马懿丢失魏郡,狼狈逃窜至河内。



李翊留张辽守魏郡,亲率大军,继续追击司马懿。



河内是司马懿的出生地,也是司马氏的龙兴之地。



当年司马卬随项羽灭秦时,受封殷王,就建都在河内。



至汉朝时,改为河内郡,司马家族世代居住在此地。



所以可以想象一下,司马家族在河内传世四百年,其在当地的影响力有多大。



汉末T0级的世家,就是汝南袁氏与弘农杨氏。



这两家同为四世三公,



袁氏是门生故吏遍天下,政治声望天下第一。



而杨氏则是经学传承,帝师世家,有着非凡的文化影响力。



而河内司马氏,虽比不得袁氏、杨氏。



但他们作为军功起家的豪族,在地方上有着强大的武力。



任何世家,都有自己的武装团体。



而河内司马氏尤以此为显,他们在河内的私人武装力量相当强大。



这也得益于曹魏的制度。



因为曹操对私人武装的管控相当宽松。



对于曹操而言,他一直奉行的是我控制他们的老大,那他们的小弟自然就是我的人了。



靠着这项优待,司马氏的武装力量得以在河内保留。



一定程度上讲,私人武装有时候战斗力比正规军还强。



毕竟他们要捍卫的是自己家族的利益。



司马懿逃到河内来,也是抱有这个想法。



到温县以后,族中掌事的乃是老四司马馗,以及老幺司马敏。



八兄弟号称司马八达,剩下五个兄弟都已被曹操带走,防止司马氏叛变。



司马懿将自己兵败,丢失魏郡的事向两位弟弟说了。



司马馗与司马敏听罢,皆是一惊。



司马馗当即劝说道:



“曹公迁关中钱粮、徙河洛之民,显弃吾族。”



“今复使吾辈为河北藩屏,徒耗宗族子弟耳!”



“不若举河内以归刘备,免得白白送族人丧命。”



幼弟司马敏当即驳斥道:



“伯达兄长尚在洛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花时节不见君并收藏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