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九章 抚振军心谋反攻
间道倍行,二三百里地,李世民於两日后到了离石县外营中。
窦轨、长孙无忌、褚亮等早在相迎。入进营内,到了帅帐。李世民才刚坐下,茶汤未饮半口,便即问道:“徐世绩、陈敬儿两部汉贼现在何处?尚在两关,还是已进向修化、平夷?”
却窦轨、长孙无忌昨天、今天都有遣信使,去寻李世民,给他禀报最新的徐、陈两部军情,但李世民走的小路,行速又快,两拨信使皆与他错过。故对汉军最新情况,李世民尚不知。
便长孙无忌神色凝重,回答说道:“殿下,陈部已进至平夷,徐部昨日离黄芦,开向了修化。”
“已有何应对部署?”李世民接过从吏呈上的绢巾,擦了把汗,问道。
长孙无忌答道:“已檄令两城守军固守,不得出城浪战,其余一切等殿下回来指令。”
李世民从静乐南下回来前,先已给窦轨、长孙无忌加紧告知了自将亲还离石之讯。听了长孙无忌的答复,李世民点了点头,问道:“伏卢山方向,可有增兵把守?”
长孙无忌怔了下,与窦轨对视了眼,转回头来,说道:“伏卢山?”
“未曾增兵么?”李世民亦怔了下,诧异说道,旋即下令,“既尚未曾增兵,便即下我令,调樊兴部,潜行疾往伏卢山增援。到了伏卢山,偃旗息鼓,广遣斥候,探查王君廓部动向。”
窦轨沉吟稍顷,抚须说道:“殿下是担心王君廓、苏定方部汉贼或会策应徐世绩、陈敬儿?”
“会否策应,我也不确定。然若我用兵,必正奇相济,以为响应。以主力开向修化、平夷,是为正兵,而王、苏两部正可用为奇。是故宁可十防九空,不可一疏成患。令樊兴务要隐蔽行踪,若果真探得王、苏潜向修化、平夷,即设伏歼之。同时遣精干斥候,轮番探修化、平夷前线,三时辰一报,不得延误。”李世民下达完了这两道军令,才有空端起蜜水,饮了口。
窦轨、长孙无忌等接令,不敢耽搁,急忙将李世民的命令安排下去。
传达罢了,褚亮不知何时,额头亦汗水涔涔,他撩起袖子,一边擦汗,一边颇后怕地说道:“殿下思虑周详,却仆等竟未料到此节!倘若徐世绩当真如殿下所虑,果然调王君廓、苏定方部潜至平夷,或者修化城外掩伏,则一旦我遣援前往,未加防备,必遭夹击而溃。幸得殿下明察秋毫,预先洞悉敌势未形之机,及时调兵堵漏,方免此可能之患。”
——褚亮与宗罗睺、翟长孙、浑干、梁胡郎等一样,都本是薛举、薛仁杲父子的臣属,薛仁杲兵败后,他亦降从了李唐。不过与宗罗睺等不同的是,他非陇右人,其家原籍阳翟,系中原著姓,东晋时迁徙到了丹阳郡,再后又定居杭州钱塘,却乃江南士人是也。
他今年五十多岁了,小时候就聪敏好学,善属文,博览无所不至,经目必记於心,喜游名贤,尤善谈论,名早已成。早在他十八岁时,曾得陈后主召见,即席赋诗,为江总等称赞,就名动江南,至今已是历经陈、隋两代。杨玄感作乱兵败身死后,他因与杨玄感有旧,受到牵连,被贬为西海郡司户。西海郡即今青海湖一带,属陇右之地。
於是薛举起兵称帝后,拜他为黄门侍郎,参与机要。再后来,薛仁杲降了李世民后,李世民久闻其名,礼遇甚重,问他说:“寡人受命而来,嘉於得贤。公久事无道君,得无劳乎?”褚亮顿首回答:“举不知天命,抗王师,今十万众兵加其颈,大王释不诛,岂独亮蒙更生邪?”李世民很高兴,即赐乘马、帛二百段,授他为秦王府文学。
却不妨多说一句,也难怪李建成越来越深忌李世民。李世民领兵在外,四处出征,不但屡战屡胜,名望日隆,深得李唐文武之心,更兼礼贤下士,广纳
窦轨、长孙无忌、褚亮等早在相迎。入进营内,到了帅帐。李世民才刚坐下,茶汤未饮半口,便即问道:“徐世绩、陈敬儿两部汉贼现在何处?尚在两关,还是已进向修化、平夷?”
却窦轨、长孙无忌昨天、今天都有遣信使,去寻李世民,给他禀报最新的徐、陈两部军情,但李世民走的小路,行速又快,两拨信使皆与他错过。故对汉军最新情况,李世民尚不知。
便长孙无忌神色凝重,回答说道:“殿下,陈部已进至平夷,徐部昨日离黄芦,开向了修化。”
“已有何应对部署?”李世民接过从吏呈上的绢巾,擦了把汗,问道。
长孙无忌答道:“已檄令两城守军固守,不得出城浪战,其余一切等殿下回来指令。”
李世民从静乐南下回来前,先已给窦轨、长孙无忌加紧告知了自将亲还离石之讯。听了长孙无忌的答复,李世民点了点头,问道:“伏卢山方向,可有增兵把守?”
长孙无忌怔了下,与窦轨对视了眼,转回头来,说道:“伏卢山?”
“未曾增兵么?”李世民亦怔了下,诧异说道,旋即下令,“既尚未曾增兵,便即下我令,调樊兴部,潜行疾往伏卢山增援。到了伏卢山,偃旗息鼓,广遣斥候,探查王君廓部动向。”
窦轨沉吟稍顷,抚须说道:“殿下是担心王君廓、苏定方部汉贼或会策应徐世绩、陈敬儿?”
“会否策应,我也不确定。然若我用兵,必正奇相济,以为响应。以主力开向修化、平夷,是为正兵,而王、苏两部正可用为奇。是故宁可十防九空,不可一疏成患。令樊兴务要隐蔽行踪,若果真探得王、苏潜向修化、平夷,即设伏歼之。同时遣精干斥候,轮番探修化、平夷前线,三时辰一报,不得延误。”李世民下达完了这两道军令,才有空端起蜜水,饮了口。
窦轨、长孙无忌等接令,不敢耽搁,急忙将李世民的命令安排下去。
传达罢了,褚亮不知何时,额头亦汗水涔涔,他撩起袖子,一边擦汗,一边颇后怕地说道:“殿下思虑周详,却仆等竟未料到此节!倘若徐世绩当真如殿下所虑,果然调王君廓、苏定方部潜至平夷,或者修化城外掩伏,则一旦我遣援前往,未加防备,必遭夹击而溃。幸得殿下明察秋毫,预先洞悉敌势未形之机,及时调兵堵漏,方免此可能之患。”
——褚亮与宗罗睺、翟长孙、浑干、梁胡郎等一样,都本是薛举、薛仁杲父子的臣属,薛仁杲兵败后,他亦降从了李唐。不过与宗罗睺等不同的是,他非陇右人,其家原籍阳翟,系中原著姓,东晋时迁徙到了丹阳郡,再后又定居杭州钱塘,却乃江南士人是也。
他今年五十多岁了,小时候就聪敏好学,善属文,博览无所不至,经目必记於心,喜游名贤,尤善谈论,名早已成。早在他十八岁时,曾得陈后主召见,即席赋诗,为江总等称赞,就名动江南,至今已是历经陈、隋两代。杨玄感作乱兵败身死后,他因与杨玄感有旧,受到牵连,被贬为西海郡司户。西海郡即今青海湖一带,属陇右之地。
於是薛举起兵称帝后,拜他为黄门侍郎,参与机要。再后来,薛仁杲降了李世民后,李世民久闻其名,礼遇甚重,问他说:“寡人受命而来,嘉於得贤。公久事无道君,得无劳乎?”褚亮顿首回答:“举不知天命,抗王师,今十万众兵加其颈,大王释不诛,岂独亮蒙更生邪?”李世民很高兴,即赐乘马、帛二百段,授他为秦王府文学。
却不妨多说一句,也难怪李建成越来越深忌李世民。李世民领兵在外,四处出征,不但屡战屡胜,名望日隆,深得李唐文武之心,更兼礼贤下士,广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