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第0033章台南暗影
---
午后阳光正好,驱散了晨雾残留的些许湿意。林默涵驾驶着一辆黑色的福特轿车,驶离了高雄市区,沿着颠簸的公路向台南方向而去。车窗摇下一半,带着田野气息的风灌入车内,稍稍吹散了他眉宇间凝结的疲惫与警惕。
拜访台南糖商是他精心设计的掩护。一方面,“墨海贸易行”确实需要拓展稳定的蔗糖货源,与台南的产地商人建立联系合情合理;另一方面,他需要借此行,亲自确认并安抚那名提供了军舰情报的内线——在海军船坞工作的技术员,代号“船工”。
“船工”是林默涵发展的情报网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位置关键,能接触到不少军方内部信息。但此次获取美军舰艇详细数据风险极高,林默涵必须确保“船工”没有因为这次行动而暴露,或者产生不必要的恐慌。有些指令和安抚,必须当面进行,无法通过死信箱或者中间人传递。
公路两旁是连绵的甘蔗田,茂密的蔗林在风中发出沙沙的声响,如同绿色的海洋。林默涵的目光扫过后视镜,确认没有可疑车辆尾随后,才稍稍加快了车速。他熟悉这条路线,知道在哪里有适合短暂停留、观察情况的岔路。
约莫一个多小时后,台南市的轮廓出现在前方。他没有直接进入市区,而是按照预定计划,先去了城郊几家颇具规模的糖行,与老板们洽谈,查看糖品样品,表现得完全像一个寻求合作的务实商人。他言辞恳切,对蔗糖的成色、甜度、含水量等指标问得极为细致,很快便与几位老板建立了初步的良好印象。
“沈经理真是行家啊!”一位姓王的糖行老板翘着大拇指称赞,“比那些只懂压价的高雄商人强多了!”
林默涵谦和地笑了笑:“王老板过奖了,做生意,诚信和质量是根本。”他巧妙地接过话头,顺势提出,“听说台南的小吃也是一绝,尤其是度小月担仔面和安平豆花,不知王老板可否推荐一家地道的?我正好有些饿了,想去尝尝。”
王老板热情地指了路,正是林默涵与“船工”约定的碰头地点附近的一家老店。
辞别王老板,林默涵驾车来到位于台南老城区的一条僻静街道。街道狭窄,两旁是有些年头的闽南式骑楼,阳光被切割成斑驳的光块,洒在青石路面上。他将车停在稍远的地方,步行走向那家名为“郑记”的担仔面店。
店内面积不大,只摆着五六张旧木桌,此时已过午市高峰,客人不多。林默涵选了个靠里、视线能兼顾门口的位置坐下,点了一碗招牌担仔面和几样小菜。
他看似悠闲地等待着食物,实则全身的感官都处于高度警觉状态。眼角的余光留意着店内的每一个客人,耳朵捕捉着街面上传来的任何异常声响。放在桌下的手,轻轻抚摸着文明杖的杖身,那里面,藏着一把锋利短小的刺刃,是他最后的防身武器。
几分钟后,一个穿着灰色工装、身形瘦削、戴着鸭舌帽的中年男人低着头走了进来,在林默涵斜对面的桌子坐下,也要了一碗面。男人帽檐压得很低,看不清全貌,但林默涵一眼就认出了他——正是“船工”。
两人没有任何眼神交流,仿佛只是拼桌的陌生食客。
店里的老式收音机咿咿呀呀地播放着台湾歌仔戏,喧闹的唱腔掩盖了细微的动静。林默涵慢条斯理地吃着面,动作优雅,与周围的环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船工”吃得很快,显得有些心神不宁。他吃完后,从工装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包“新乐园”香烟,抽出一根点燃,深吸了一口,似乎想借此平复情绪。然后,他像是无意般,将火柴盒放在了桌子的边缘,
午后阳光正好,驱散了晨雾残留的些许湿意。林默涵驾驶着一辆黑色的福特轿车,驶离了高雄市区,沿着颠簸的公路向台南方向而去。车窗摇下一半,带着田野气息的风灌入车内,稍稍吹散了他眉宇间凝结的疲惫与警惕。
拜访台南糖商是他精心设计的掩护。一方面,“墨海贸易行”确实需要拓展稳定的蔗糖货源,与台南的产地商人建立联系合情合理;另一方面,他需要借此行,亲自确认并安抚那名提供了军舰情报的内线——在海军船坞工作的技术员,代号“船工”。
“船工”是林默涵发展的情报网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位置关键,能接触到不少军方内部信息。但此次获取美军舰艇详细数据风险极高,林默涵必须确保“船工”没有因为这次行动而暴露,或者产生不必要的恐慌。有些指令和安抚,必须当面进行,无法通过死信箱或者中间人传递。
公路两旁是连绵的甘蔗田,茂密的蔗林在风中发出沙沙的声响,如同绿色的海洋。林默涵的目光扫过后视镜,确认没有可疑车辆尾随后,才稍稍加快了车速。他熟悉这条路线,知道在哪里有适合短暂停留、观察情况的岔路。
约莫一个多小时后,台南市的轮廓出现在前方。他没有直接进入市区,而是按照预定计划,先去了城郊几家颇具规模的糖行,与老板们洽谈,查看糖品样品,表现得完全像一个寻求合作的务实商人。他言辞恳切,对蔗糖的成色、甜度、含水量等指标问得极为细致,很快便与几位老板建立了初步的良好印象。
“沈经理真是行家啊!”一位姓王的糖行老板翘着大拇指称赞,“比那些只懂压价的高雄商人强多了!”
林默涵谦和地笑了笑:“王老板过奖了,做生意,诚信和质量是根本。”他巧妙地接过话头,顺势提出,“听说台南的小吃也是一绝,尤其是度小月担仔面和安平豆花,不知王老板可否推荐一家地道的?我正好有些饿了,想去尝尝。”
王老板热情地指了路,正是林默涵与“船工”约定的碰头地点附近的一家老店。
辞别王老板,林默涵驾车来到位于台南老城区的一条僻静街道。街道狭窄,两旁是有些年头的闽南式骑楼,阳光被切割成斑驳的光块,洒在青石路面上。他将车停在稍远的地方,步行走向那家名为“郑记”的担仔面店。
店内面积不大,只摆着五六张旧木桌,此时已过午市高峰,客人不多。林默涵选了个靠里、视线能兼顾门口的位置坐下,点了一碗招牌担仔面和几样小菜。
他看似悠闲地等待着食物,实则全身的感官都处于高度警觉状态。眼角的余光留意着店内的每一个客人,耳朵捕捉着街面上传来的任何异常声响。放在桌下的手,轻轻抚摸着文明杖的杖身,那里面,藏着一把锋利短小的刺刃,是他最后的防身武器。
几分钟后,一个穿着灰色工装、身形瘦削、戴着鸭舌帽的中年男人低着头走了进来,在林默涵斜对面的桌子坐下,也要了一碗面。男人帽檐压得很低,看不清全貌,但林默涵一眼就认出了他——正是“船工”。
两人没有任何眼神交流,仿佛只是拼桌的陌生食客。
店里的老式收音机咿咿呀呀地播放着台湾歌仔戏,喧闹的唱腔掩盖了细微的动静。林默涵慢条斯理地吃着面,动作优雅,与周围的环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船工”吃得很快,显得有些心神不宁。他吃完后,从工装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包“新乐园”香烟,抽出一根点燃,深吸了一口,似乎想借此平复情绪。然后,他像是无意般,将火柴盒放在了桌子的边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