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港的晨雾带着咸湿的海风与货物发酵的复杂气味,笼罩着繁忙的码头。“墨海贸易行”的仓库前,工人们正喊着号子,将一袋袋印着“墨海精制”字样的蔗糖搬上悬挂着英国米字旗的货轮“维多利亚号”。这些蔗糖将运往香港,再从那里转运至东南亚各地。



林默涵,或者说商人沈墨,穿着一身熨帖的浅灰色西装,手持文明杖,站在码头栈桥上,神情专注地监督着装货过程。他目光锐利,不时指出工人搬运时不够规范的动作,确保每一袋糖包都码放整齐,避免在远洋运输中受潮或破损。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位精明严谨、对生意一丝不苟的年轻东家。



“沈经理,您真是事必躬亲啊。”一个略带谄媚的声音在旁边响起。来人是高雄港务处的刘科长,一个脑满肠肥、收了沈墨不少好处的官员。



林默涵转过身,脸上立刻换上了商人惯有的、圆滑而略带疏离的笑容:“刘科长,早啊。这批货是给香港怡和洋行的,马虎不得。以后仰仗您行方便的地方还多着呢。”说着,他自然地侧过身,看似随意地挡住了刘科长望向某几个特定糖包的视线。



那几个糖包与其他的并无二致,但在林默涵眼中,它们承载的并非甜蜜,而是致命的机密。通过“墨海贸易行”这几个月的正常运营,他已经建立了一条相对稳定的情报传递渠道——利用贸易单据和货物本身作为掩护。



具体的方法极其精巧,是上线“老渔夫”带来的最新指示。情报并非直接藏在糖里,而是利用糖包外麻袋的缝线规律。特定的缝线针脚间距和打结方式,对应着摩斯密码的点与划。而需要传递的信息,早已由林默涵亲手,用特制的、近乎无色的药水,以微缩字的形式,写在极其轻薄的特制棉纸上,然后巧妙地嵌入麻袋缝线的夹层内部。除非将麻袋拆开,仔细检查缝线内部,否则绝无可能发现。即使抽查,抽查到那几个特定糖包的概率也极低。



这次要传递的,是林默涵通过发展的一名在海军船坞工作的内线获取的情报——近期停靠高雄港进行检修的两艘美军驱逐舰的详细吨位、武备配置以及检修中发现的主要故障。这些数据对于大陆方面研判台湾海峡的美军实力和动向至关重要。



“应该的,应该的。”刘科长搓着手,目光在那些糖包上扫过,并未看出任何异常,“沈经理年轻有为,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将来必定是高雄商界的这个!”他翘起了大拇指。



林默涵谦逊地笑了笑:“全靠朋友们帮衬,特别是刘科长您的关照。”他抬手看了看腕表,动作自然流畅,“时间差不多了,这批货今天必须装完。晚上‘蓬莱阁’,我做东,还请刘科长务必赏光。”



“一定,一定!”刘科长心领神会,笑着告辞。



打发走了刘科长,林默涵的心并未放松。他看似在监督全局,但眼角的余光始终留意着那几个特殊的糖包被平稳地吊装进船舱,放置在预定的、相对隐蔽的位置。整个过程必须确保麻袋不被意外钩破或受到剧烈摩擦。



海鸥在货轮上空盘旋鸣叫,吊车的轰鸣声、工人的吆喝声、海浪拍打岸壁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港口特有的喧嚣。在这喧嚣的掩护下,一场无声的情报传递正在紧张地进行。



林默涵的内心远不如他外表看起来那般平静。每一次传递情报,都像是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的暴露和毁灭。他想起了离开大陆前,上级握着他的手说的话:“默涵同志,你此去,是深入龙潭虎穴,是党和人民在孤岛上安插的一颗钉子,一颗眼睛。你的每一个字,都可能关系到成千上万同志的安全,关系到解放事业的大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清风辰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清风辰辰并收藏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