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459章 汉军可谓天下第一军否?
却说朝廷决议既下,诏命飞驰。
令安北将军公孙续,会同乐浪太守张虎。
尽起辽东、乐浪精兵,跨海东援。
务须助新罗击退倭寇,收复失地。
扬汉室天威于域外。
然,军情如火。
诏命传递、兵马调集皆需时日。
就在这期间,新罗国内部已然天翻地覆。
原新罗王奈解尼师今,内忧外患交攻。
一面是倭寇凶焰滔天,兵锋直指国都金城。
一面是翘首以盼的天朝援军迟迟不至。
巨大的压力终于摧垮了这位年老国王的身心,竟一病不起,药石罔效。
弥留之际,他于病榻前。
将王位传于素有勇略、深孚众望的女婿,助贲尼师今。
助贲尼师今临危受命,面对危局,并未退缩。
他深知等待外援不如自立自强,遂以新王之名。
号令全国,发出了“卫我家园,驱逐倭奴”的悲壮号召。
新罗上下,同仇敌忾。
无论是贵族私兵,还是平民壮丁。
乃至不少妇孺,皆拿起简陋的武器,加入了保卫国土的战斗。
助贲尼师今更是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
新罗军民见国王如此,士气大振,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和保家卫国的决死之心。
与倭军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
几番血战,新罗军竟逐渐扭转颓势。
在一次关键的反击战中,大破倭军主力。
倭人溃败,狼狈后撤。
助贲尼师今抓住战机,命麾下轻骑全力追击,衔尾痛击。
最终斩获倭兵首级千余级,缴获军械辎重无数。
残存的倭寇见新罗抵抗如此激烈,天时地利皆不占优。
更惧汉朝援军可能随时抵达,不敢再恋战。
纷纷登船,仓皇逃入茫茫大海。
新罗国境,历经战火洗礼,终得光复。
金城内,万民空巷,欢呼雀跃。
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助贲尼师今的威望,也因此战达到顶峰。
然而,就在新罗上下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与疲惫中时。
公孙续与张虎率领的汉朝辽东、乐浪联军,浩浩荡荡。
终于抵达了新罗海岸,兵锋直指金城。
面对姗姗来迟的“天兵”,助贲尼师今率领群臣,出城相迎。
礼节虽备,然其言辞之间,已不复往日那般谦卑恭顺。
“小王助贲,拜见公孙将军,张太守。”
助贲尼师今拱手为礼,语气平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
“承蒙天朝皇帝陛下挂念,遣将军等远道而来,欲解我新罗之困。”
“小王与新罗百姓,感激不尽。”
他话锋微转,继续道:
“然,或许是天意使然,亦或是将军途中有所耽搁。”
“我新罗上下,仰仗祖宗庇佑。”
“举国一心,已于旬日之前,凭自身之力。”
“浴血奋战,将倭贼尽数驱逐下海,收复了全部失地。”
“如今境内已靖,不敢再劳将军大驾。”
“将军盛情,小王心领了。”
这番话语,看似客气,实则绵里藏针。
言外之意再明显不过:
你们来晚了,我们靠自己打赢了,没你们什么事了。
其中甚至隐含着一丝对天朝未能及时履行宗主义务的埋怨。
以及几分新胜之后难免滋生的、对自身力量的自信乃至对汉军的些许轻视。
张虎身为乐浪太守,常年与周边藩属打交道。
闻听此言,眉头微蹙。
感受到了新罗王态度微妙的变化。
他侧身看向主将公孙续,低声询问道:
“公孙将军,新罗王此言……”
“我等如今该如何行事?”
公孙续,乃公孙瓒之后。
久镇辽东,性情刚猛。
向来以天朝上将自居,何曾受过藩属如此“软钉子”?
他面色不变,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悦。
略一沉吟,便朗声对助贲尼师今道:
“……新罗王不必客气。”
“剿灭倭寇,保境安民,乃是大汉藩属应尽之责,亦是天朝乐见之盛事。”
“然,我大军奉旨远来。”
“跨越山海,人困马乏,岂能即刻便返?”
“况且,倭寇虽退,难保不会卷土重来。”
“依本将军之见,我军便暂且驻扎于金城左近。”
“一则休整兵马,二则为新罗王震慑宵小,以保万全。”
“至于粮秣用度……”
他目光扫过助贲尼师今,“便有劳新罗王暂且筹措了。”
“待本将军奏明朝廷,再行定夺。”
此言一出,
不等助贲尼师今回应,其身后的一些新罗大臣脸上已露出愤懑之色。
我们自己打赢了仗,你们没出半分力。
如今反倒要赖在这里不走,还要我们供应粮草?
天下哪有这般道理?
然而,助贲尼师今深知汉朝国力强盛,远非新罗所能抗衡。
此刻若直接拒绝,恐生事端。
他强压下心中不快,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将军思虑周详,小王感佩。”
“既如此,便依将军之意。”
“小王这便命人安排营址,筹备酒肉粮草,为将军及天朝将士接风洗尘。”
于是,近万汉军便在新罗国都金城外围驻扎下来。
消息传开,新罗民间怨声载道。
百姓们刚刚经历战火,家园待重建,存粮本就不多。
如今却要供养一支未曾帮助他们、反而显得有些“鸠占鹊巢”意味的汉军。
不满情绪日益滋长。
而新罗军中,对此最为愤慨的。
当属在抗倭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昔于老。
昔于老是新罗历史上的一代名将。
不仅平定了新罗的内乱,更是在抗倭战争中屡立奇功。
他性格刚烈,本就对汉军姗姗来迟心存芥蒂。
如今见汉军不仅不走,还要消耗新罗本就紧张的物资,更是怒火中烧。
在安排犒军事宜时,昔于老暗中吩咐负责伙食的庖人:
“将新猎的鹿肉、窖藏的美酒、精细的稻米,优先供给我国浴血奋战的将士!”
“至于汉军……”
他冷哼一声,“给他们些陈年杂粟、咸鱼干菜,能果腹即可!”
“天朝物产丰饶,想必也不缺我们这点粗劣食物!”
命令下达,汉军营地与新罗军营的伙食顿时天差地别。
辽东汉军常年戍守苦寒边塞,生活本就艰苦。
此次远征,更是期盼着能有些许犒赏,改善饮食。
如今见到送来的竟是些难以下咽的粗粝食物。
而隔壁新罗军营却飘来酒肉香气,顿时群情激愤。
几名脾气火爆的曲长、都尉,当即带着一帮士兵。
气势汹汹地找到新罗负责供给的官员理论。
“尔等这是什么意思?!”
一名满脸虬髯的汉军都尉指着那些杂粟咸鱼,怒声质问。
“这便是尔等藩属对待宗主天兵的礼数吗?”
“拿这等猪狗之食来敷衍我等?!”
恰逢昔于老巡视至此,闻声而来。
他斜睨着那几名汉军军官,脸上满是不屑与讥诮,朗声道:
“我新罗的酒肉粮食,是用来犒劳保家卫国、血战沙场的勇士的!”
“不是拿来喂养坐享其成、不知所谓的豺狼的!”
“尔等寸功未立,安敢在此挑肥拣瘦?”
“豺狼”二字,如同点燃了火药桶!
汉军一向自视甚高,以“天兵”自居。
何曾受过藩属军队如此当面羞辱?
“放肆!”
“蛮夷安敢辱我天军!”
“揍他!”
怒骂声中,不知谁先动了手。
双方士兵顿时扭打在一起,很快演变成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棍棒、拳脚相加,甚至有人拔出了随身的短刃。
场面一片混乱,
惨叫声、怒喝声、兵刃碰撞声响成一片。
待到张虎与闻讯赶来的助贲尼师今各自弹压住本方军队时,双方已有数十人死伤。
鲜血染红了营地前的土地。
在两位首领的极力劝解下,这场冲突暂时被压下。
但仇恨的种子已然深种。
汉军自上而下,皆感屈辱无比。
他们自觉宗主国身份尊崇,如今竟被藩属国轻慢羞辱,还死了弟兄。
这口气如何能咽下?
一些骄横惯了的基层士兵,心中邪火无处发泄。
便开始三五成群,溜出营地,到金城街市之上滋事。
他们闯入民宅,抢夺百姓的食物、财物。
稍有反抗便拳脚相加。
更有甚者,见有新罗女子,便行奸淫之事。
一时间,
金城内外,哭喊之声不绝,新罗百姓怨声载道。
地方官吏慌忙将情况报至大将军昔于老处。
昔于老闻报,勃然大怒,须发皆张:
“天朝官兵,安敢如此欺我百姓?!”
“真当我新罗无人乎?!”
他当即点齐一队亲兵,亲自纵马驰入城中。
恰见几名汉军士兵正从一户民宅中嬉笑着走出,手里还拿着抢来的布匹和鸡鸭。
昔于老目眦欲裂,也不多言。
催马上前,手起刀落,如同砍瓜切菜般。
将这几名正在作恶的汉军士兵当场斩杀!
血光迸现,街市之上一片惊呼。
消息迅速传回汉军大营。
那些本就憋着一肚子火的汉军军官们,闻听自家士兵竟被新罗将领当街斩杀,顿时炸开了锅。
“反了!反了!”
“这群蛮夷是要造反!”
“不过是一群蕞尔小邦的野人”
“天兵驻跸于此,是他们的荣幸!”
“竟敢杀我天朝士卒!”
“此仇不报,我等还有何颜面立足于天地间!”
几名激进的军官一同涌至中军大帐,向公孙续添油加醋地禀报。
将汉军士兵的恶行轻描淡写,却极力渲染昔于老如何嚣张跋扈。
如何残忍杀害天朝官兵,如何不将
令安北将军公孙续,会同乐浪太守张虎。
尽起辽东、乐浪精兵,跨海东援。
务须助新罗击退倭寇,收复失地。
扬汉室天威于域外。
然,军情如火。
诏命传递、兵马调集皆需时日。
就在这期间,新罗国内部已然天翻地覆。
原新罗王奈解尼师今,内忧外患交攻。
一面是倭寇凶焰滔天,兵锋直指国都金城。
一面是翘首以盼的天朝援军迟迟不至。
巨大的压力终于摧垮了这位年老国王的身心,竟一病不起,药石罔效。
弥留之际,他于病榻前。
将王位传于素有勇略、深孚众望的女婿,助贲尼师今。
助贲尼师今临危受命,面对危局,并未退缩。
他深知等待外援不如自立自强,遂以新王之名。
号令全国,发出了“卫我家园,驱逐倭奴”的悲壮号召。
新罗上下,同仇敌忾。
无论是贵族私兵,还是平民壮丁。
乃至不少妇孺,皆拿起简陋的武器,加入了保卫国土的战斗。
助贲尼师今更是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
新罗军民见国王如此,士气大振,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和保家卫国的决死之心。
与倭军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
几番血战,新罗军竟逐渐扭转颓势。
在一次关键的反击战中,大破倭军主力。
倭人溃败,狼狈后撤。
助贲尼师今抓住战机,命麾下轻骑全力追击,衔尾痛击。
最终斩获倭兵首级千余级,缴获军械辎重无数。
残存的倭寇见新罗抵抗如此激烈,天时地利皆不占优。
更惧汉朝援军可能随时抵达,不敢再恋战。
纷纷登船,仓皇逃入茫茫大海。
新罗国境,历经战火洗礼,终得光复。
金城内,万民空巷,欢呼雀跃。
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助贲尼师今的威望,也因此战达到顶峰。
然而,就在新罗上下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与疲惫中时。
公孙续与张虎率领的汉朝辽东、乐浪联军,浩浩荡荡。
终于抵达了新罗海岸,兵锋直指金城。
面对姗姗来迟的“天兵”,助贲尼师今率领群臣,出城相迎。
礼节虽备,然其言辞之间,已不复往日那般谦卑恭顺。
“小王助贲,拜见公孙将军,张太守。”
助贲尼师今拱手为礼,语气平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
“承蒙天朝皇帝陛下挂念,遣将军等远道而来,欲解我新罗之困。”
“小王与新罗百姓,感激不尽。”
他话锋微转,继续道:
“然,或许是天意使然,亦或是将军途中有所耽搁。”
“我新罗上下,仰仗祖宗庇佑。”
“举国一心,已于旬日之前,凭自身之力。”
“浴血奋战,将倭贼尽数驱逐下海,收复了全部失地。”
“如今境内已靖,不敢再劳将军大驾。”
“将军盛情,小王心领了。”
这番话语,看似客气,实则绵里藏针。
言外之意再明显不过:
你们来晚了,我们靠自己打赢了,没你们什么事了。
其中甚至隐含着一丝对天朝未能及时履行宗主义务的埋怨。
以及几分新胜之后难免滋生的、对自身力量的自信乃至对汉军的些许轻视。
张虎身为乐浪太守,常年与周边藩属打交道。
闻听此言,眉头微蹙。
感受到了新罗王态度微妙的变化。
他侧身看向主将公孙续,低声询问道:
“公孙将军,新罗王此言……”
“我等如今该如何行事?”
公孙续,乃公孙瓒之后。
久镇辽东,性情刚猛。
向来以天朝上将自居,何曾受过藩属如此“软钉子”?
他面色不变,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悦。
略一沉吟,便朗声对助贲尼师今道:
“……新罗王不必客气。”
“剿灭倭寇,保境安民,乃是大汉藩属应尽之责,亦是天朝乐见之盛事。”
“然,我大军奉旨远来。”
“跨越山海,人困马乏,岂能即刻便返?”
“况且,倭寇虽退,难保不会卷土重来。”
“依本将军之见,我军便暂且驻扎于金城左近。”
“一则休整兵马,二则为新罗王震慑宵小,以保万全。”
“至于粮秣用度……”
他目光扫过助贲尼师今,“便有劳新罗王暂且筹措了。”
“待本将军奏明朝廷,再行定夺。”
此言一出,
不等助贲尼师今回应,其身后的一些新罗大臣脸上已露出愤懑之色。
我们自己打赢了仗,你们没出半分力。
如今反倒要赖在这里不走,还要我们供应粮草?
天下哪有这般道理?
然而,助贲尼师今深知汉朝国力强盛,远非新罗所能抗衡。
此刻若直接拒绝,恐生事端。
他强压下心中不快,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将军思虑周详,小王感佩。”
“既如此,便依将军之意。”
“小王这便命人安排营址,筹备酒肉粮草,为将军及天朝将士接风洗尘。”
于是,近万汉军便在新罗国都金城外围驻扎下来。
消息传开,新罗民间怨声载道。
百姓们刚刚经历战火,家园待重建,存粮本就不多。
如今却要供养一支未曾帮助他们、反而显得有些“鸠占鹊巢”意味的汉军。
不满情绪日益滋长。
而新罗军中,对此最为愤慨的。
当属在抗倭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昔于老。
昔于老是新罗历史上的一代名将。
不仅平定了新罗的内乱,更是在抗倭战争中屡立奇功。
他性格刚烈,本就对汉军姗姗来迟心存芥蒂。
如今见汉军不仅不走,还要消耗新罗本就紧张的物资,更是怒火中烧。
在安排犒军事宜时,昔于老暗中吩咐负责伙食的庖人:
“将新猎的鹿肉、窖藏的美酒、精细的稻米,优先供给我国浴血奋战的将士!”
“至于汉军……”
他冷哼一声,“给他们些陈年杂粟、咸鱼干菜,能果腹即可!”
“天朝物产丰饶,想必也不缺我们这点粗劣食物!”
命令下达,汉军营地与新罗军营的伙食顿时天差地别。
辽东汉军常年戍守苦寒边塞,生活本就艰苦。
此次远征,更是期盼着能有些许犒赏,改善饮食。
如今见到送来的竟是些难以下咽的粗粝食物。
而隔壁新罗军营却飘来酒肉香气,顿时群情激愤。
几名脾气火爆的曲长、都尉,当即带着一帮士兵。
气势汹汹地找到新罗负责供给的官员理论。
“尔等这是什么意思?!”
一名满脸虬髯的汉军都尉指着那些杂粟咸鱼,怒声质问。
“这便是尔等藩属对待宗主天兵的礼数吗?”
“拿这等猪狗之食来敷衍我等?!”
恰逢昔于老巡视至此,闻声而来。
他斜睨着那几名汉军军官,脸上满是不屑与讥诮,朗声道:
“我新罗的酒肉粮食,是用来犒劳保家卫国、血战沙场的勇士的!”
“不是拿来喂养坐享其成、不知所谓的豺狼的!”
“尔等寸功未立,安敢在此挑肥拣瘦?”
“豺狼”二字,如同点燃了火药桶!
汉军一向自视甚高,以“天兵”自居。
何曾受过藩属军队如此当面羞辱?
“放肆!”
“蛮夷安敢辱我天军!”
“揍他!”
怒骂声中,不知谁先动了手。
双方士兵顿时扭打在一起,很快演变成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棍棒、拳脚相加,甚至有人拔出了随身的短刃。
场面一片混乱,
惨叫声、怒喝声、兵刃碰撞声响成一片。
待到张虎与闻讯赶来的助贲尼师今各自弹压住本方军队时,双方已有数十人死伤。
鲜血染红了营地前的土地。
在两位首领的极力劝解下,这场冲突暂时被压下。
但仇恨的种子已然深种。
汉军自上而下,皆感屈辱无比。
他们自觉宗主国身份尊崇,如今竟被藩属国轻慢羞辱,还死了弟兄。
这口气如何能咽下?
一些骄横惯了的基层士兵,心中邪火无处发泄。
便开始三五成群,溜出营地,到金城街市之上滋事。
他们闯入民宅,抢夺百姓的食物、财物。
稍有反抗便拳脚相加。
更有甚者,见有新罗女子,便行奸淫之事。
一时间,
金城内外,哭喊之声不绝,新罗百姓怨声载道。
地方官吏慌忙将情况报至大将军昔于老处。
昔于老闻报,勃然大怒,须发皆张:
“天朝官兵,安敢如此欺我百姓?!”
“真当我新罗无人乎?!”
他当即点齐一队亲兵,亲自纵马驰入城中。
恰见几名汉军士兵正从一户民宅中嬉笑着走出,手里还拿着抢来的布匹和鸡鸭。
昔于老目眦欲裂,也不多言。
催马上前,手起刀落,如同砍瓜切菜般。
将这几名正在作恶的汉军士兵当场斩杀!
血光迸现,街市之上一片惊呼。
消息迅速传回汉军大营。
那些本就憋着一肚子火的汉军军官们,闻听自家士兵竟被新罗将领当街斩杀,顿时炸开了锅。
“反了!反了!”
“这群蛮夷是要造反!”
“不过是一群蕞尔小邦的野人”
“天兵驻跸于此,是他们的荣幸!”
“竟敢杀我天朝士卒!”
“此仇不报,我等还有何颜面立足于天地间!”
几名激进的军官一同涌至中军大帐,向公孙续添油加醋地禀报。
将汉军士兵的恶行轻描淡写,却极力渲染昔于老如何嚣张跋扈。
如何残忍杀害天朝官兵,如何不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