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玉……唯有你……能真正……管住他们……”



“协调四方……使这艘……名为‘大汉’的……巨舰……”



“不至偏航……”



他紧紧盯着李翊的眼睛。



仿佛要将自己最后的意志与帝国的命运,一同注入其。



“朕……希望你……来做这……巨舰之下……”



“那最后的……掌舵之人……”



“无需……显于台前……只需……”



“稳坐于……这风雨飘摇的……船舱之底……”



“把握方向……可好?”



李翊望着刘备那充满期盼与托付的眼神,再无任何犹豫。



他后退一步,整了整衣冠。



然后深深一揖到底,声音沉痛而坚定:



“陛下知遇之恩,信任之重。”



“虽高山深海,难以比拟!”



“臣……李翊,纵使肝脑涂地,九死无悔。”



“亦必当竭尽残年,报效陛下!”



“定不负陛下今日之托!”



听到李翊这郑重的承诺,刘备仿佛终于卸下了肩上最沉重的一副担子。



长长地、舒缓地吁出了一口气。



然而,他随即又提出了一个更加沉重、更加敏感。



甚至可说是为君者大忌的问题:——



“那么……子玉……”



刘备的目光似乎想要穿透李翊,看到那渺茫的未来。



“以你……之见……朕……”



“辛苦创下的……这汉室江山……”



“能够……延续……多少年?”



此言一出,饶是李翊心志坚如磐石,也不由得浑身一震。



猛地抬起头,眼中充满了难以掩饰的惊诧!



自古以来,为帝王者,谁不盼自家江山社稷传之万世?



如此直接询问国祚长短,尤其是询问一个臣子,简直是闻所未闻!



这已非寻常的君臣奏对。



而是两位即将永诀的老友之间,关于一个王朝命运的终极对话。



“陛下!”



李翊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此……此乃关乎国运之天机……”



“臣……臣岂敢妄加揣测?”



“陛下何故……突然垂询此事?”



刘备看着他惊讶的模样,脸上竟又露出了那抹看透一切的、淡然而又带着几分超脱的笑意。



他缓缓摇头,语气平和得不像一个即将离世的帝王:



“朕……又不是……那祈求长生不死、妄图传祚万世的……秦始皇……”



“岂会……痴心妄想……千秋万代,永为刘姓?”



他顿了顿,气息愈发微弱。



但话语却愈发清晰,“天下……岂有……不亡之国?不衰之运?”



“倘若……后世子孙……”



“刘姓失德……不能……抚育万民……”



“致使……天下板荡,生灵涂炭……”



“那么……这江山……自当归于……”



“有德者……居之……”



“此乃……天道循环……”



“朕……虽有不舍……却亦……明白此理……”



古代并不是所有皇帝都像秦始皇那样,觉得自己的王朝可以传千世万世。



秦始皇觉得自己能够传千秋万代,是因为他是始皇帝。



如果一个人只读过春秋战国的历史,那他做梦也不会想到——



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居然能够被农民起义军给推翻。



陈胜吴广起义之前,人民的力量永远是被低估的。



在这之后,人们其实便已经对王朝更迭有了新的认知。



比如曹丕就明确说过,“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



而在曹丕之前,



第一个在大一统王朝里,明确认为没有哪个朝代可以传千世万世的。



正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



刘秀是敢明确说出“天下没有不亡朝代”的开国皇帝。



作为一个封建时期的皇帝,敢公开说出这种话,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和魄力的。



而刘秀之所以能这么早意识到这一点,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跟整个儒家道德思想相关。



大家现在都相信天命了。



认为天下就是,有德者得之,无德者失之。



有道者得天下,无道者失天下。



正如曹魏代汉,为什么一定要搞形式主义?



明明是当时已经完全架空了汉献帝,却依然要对他非常好。



就是为了彰显曹魏政权的合法性,彰显自己的“德”。



刘姓失德,所以我才能代汉。



不管是不是真的,你都必须很好的扮演这一点。



这才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正是这种思想,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



大家都觉得,自己的朝代总会有无德的时候。



你无德了,那你就应该下去了。



哪怕你是我的子孙。



所有人们常说,所谓历史长河,



便是王侯将相的,你方唱罢我登场。



除刘秀之外,



另一个大一统王朝里,敢明确说出没有哪个王朝不亡的是康熙。



乾隆也曾隐晦地表示,希望清朝皇帝能够传二十四代。



结果最后打了个折扣,只传了十二代。



此外,赵匡胤也曾说出:



“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所以,一个封建王朝,



越是能够意识到王朝不能长久延续的皇帝,越能够把本职工作给做好。



道理也很简单。



一个朝代,一个政权。



是像刘秀这样,认为天下无不亡之国,我们这个朝代早晚会亡。



他这个朝代反而会更长呢。



还是像秦始皇那样,认为我的天下就该是始皇二世三世万万世。



这样的朝代会更长命呢?



毫无疑问是前者。



秦二世而亡就是最好的例子,因为它没有尊重客观规律。



只有统治者,知道我这个国家可能会亡。



那他才会更努力的把事情做好。



他才会更在乎民间老百姓的情况。



至少这样能延续的更久一点,不要亡在我手里。



但如果有些人,他就是觉得我们就是万万代,不可能亡。



那他啥事儿都能干出来。



这样的人,你又怎么能指望他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呢?



刘备是一个从草莽干到中兴汉室的开国皇帝。



他非常清楚人民的力量有多强。



玄德玄德,一生以“仁德”为信条的他。



如何意识不到,刘姓一旦失德,天下早晚会交给别人?



所以刘备才会在生命最后关头,问出李翊这样的问题。



见李翊依旧眉头紧锁,面露犹豫,似乎仍有顾忌。



刘备温和地笑了笑,换了一种问法:



“既然……子玉……有所顾虑……”



“那不如……朕……换个问法……”



他的目光紧紧锁住李翊,带着一种近乎恳求的意味。



“你……李翊……李子玉……向朕保证……”



“你……能够……为朕……保住这汉室江山……”



“多少年?”



他艰难地补充道,语气带着最后的执着与期盼:



“朕知道……你与常人……不同……”



“你说可以……那便……一定可以……”



“眼下……唯有你我二人……四下……更无六耳……”



“你……也不必……再有……任何顾虑……”



“给朕……一个准数……让朕……”



“走得……安心点儿……吧……”



面对刘备这近乎赤裸的、充满终极信任的恳求。



李翊再也无法回避。



他站在寒冷的桃林中,纷飞的雨夹雪落在他花白的须发上。



瞬间融化,如同无声的泪水。



他闭上了眼睛,脑海中飞速掠过已知的历史长卷。



又思及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后所带来的种种变数,未来已是一片混沌的迷雾。



无人能够真正预测。



然而,此刻。



他需要给这位即将逝去的君王、这位亦君亦友的知己。



一个答案,一个能让他安心合眼的承诺。



他沉吟了许久,仿佛在与冥冥中的命运进行一场无声的较量。



终于,他缓缓睁开了眼睛。



目光中已是一片决然与坚定。



他抬起右手,在刘备那充满期盼的、逐渐涣散的目光注视下。



伸出了四根手指。



“四百年。”



李翊的声音不高,却如同金石坠地。



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在这寂静的桃林中清晰地回荡。



“臣……向陛下保证,必当穷尽一切心力。”



“为大汉……再续……四百年国祚!”



这个数字,显然超出了刘备的预料。



他怔了一下。



随即,那枯槁的脸上,竟然焕发出一种异样的神采。



那是一种混合着震惊、欣慰、乃至满足的光芒。



他喃喃地重复着:



“四……四百年?”



随即,他像是计算着什么。



脸上露出了更加释然的笑容。



那笑容甚至驱散了些许死亡的阴霾。



“四百年……已是……前汉与后汉……加起来的……数目了……”



“若算上……朕这一脉……便是……八百年之寿……”



“已能……与那……享祚八百载的……周室……相匹敌矣……”



“朕……对此……感到……非常……满意……”



“非常……满足……”



就在他话音落下的瞬间,



天空中,原本只是阴霾密布。



此刻竟淅淅沥沥地飘下了冰冷的雨丝。



其中还夹杂着细碎的、如同盐粒般的雪籽。



打在干枯的桃枝上和两人的衣袍上,发出细密的沙沙声。



李翊伸出手,接住几滴冰冷的雨雪。



感受着那刺骨的凉意,轻声道:



“陛下,下雨雪了……”



“看来,这漫长的冬天……真的要结束了……”



“春天……就快要来了……”



刘备的目光,却仿佛穿透了这雨雪。



望向了更遥远的、不可知的未来。



他的声音变得异常空灵而缥缈:



“不……子玉……这不是……冬天结束……”



“这是……新的……世界……要来了……”



他的声音渐渐低微下去,终不可闻。



李翊心中猛地一沉,一种不祥的预感如同冰水般浇遍全身。



他急忙俯身,凑近刘备,轻声呼唤:



“陛下?陛下?”



没有任何回应。



刘备依旧保持着微微仰头的姿势,双眼依然睁开着。



望着桃林上方那片被雨雪笼罩的、灰蒙蒙的天空。



目光中似乎还残留着对这万里江山的无限眷恋,与一丝对新世界的朦胧期待。



然而,那眼中所有的神采。



已然彻底凝固、消散。



李翊颤抖着伸出手,轻轻探向刘备的鼻息——



一片冰冷,再无丝毫生气。



霎时间,巨大的悲痛如同潮水般将他淹没。



这位历经无数风浪、早已心硬如铁的老人。



此刻也忍不住老泪纵横。



他伸出颤抖的手,极其轻柔地、小心翼翼地。



为刘备合上了那双未能瞑目的眼睛。



“陛下……您……安心走吧……”



李翊的声音哽咽,充满了无尽的哀伤与承诺。



“愿……来世……你我……还能……”



“再度相逢……把酒言欢……一起共事……”



至此,



涿郡起兵,转战半生。



历尽磨难,终成帝业,三兴汉室的中兴之主——



刘备,于洛阳皇宫桃园之内,驾崩。



享年七十岁。



雨雪依旧无声地飘洒着,覆盖着这片承载了太多记忆与托付的桃园。



也覆盖了整个洛阳。



仿佛天地同悲。



为这位传奇帝王的离去,献上最后的、冰冷的挽歌。



李翊独自站在四轮车旁,任由雨雪浸湿他的衣衫。



身影在苍茫的暮色与飞雪中,显得无比孤独而沉重。



一个时代,随着刘备的离去,正式落下了帷幕。



……



(随着刘备的驾崩,本书也快走向完结了,还剩一点李翊辅佐幼主的内容。老刘走后,老李也迎来人生中最寂寞的路段。大家便陪老李走完他人生中最后的路吧。)(3/3)

章节目录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花时节不见君并收藏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