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翊那一声“遵旨”,如同沉重的磐石投入死水。



在每个人心中激起无尽的悲澜。



他转身,步履沉稳却带着千钧重量,走向桃园的入口。



园外,以诸葛亮、赵云为首。



刘禅、糜竺、简雍、孙乾、伊籍、陈震等一众核心骨干大臣早已得到密令。



在此已静候多时了。



他们个个面色凝重,衣冠肃整。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预感。



当李翊的身影出现在园门,无需多言。



众人已从他那沉痛而决然的眼神中明白了一切。



诸葛亮羽扇微顿,赵云紧握拳心。



刘禅更是脸色煞白,身体微微颤抖。



“陛下宣召,”李翊的声音低沉而清晰,打破了死寂。



“诸公……随老夫入内吧。”



众人默然,依序跟随李翊。



踏入了这片在寒冬中显得格外萧瑟凄清的桃园。



园内,关羽、张飞依旧半跪于地,搀扶着倚靠在四轮车上的刘备。



当看到诸葛亮、赵云等人鱼贯而入时。



刘备那浑浊的眼中,似乎闪过一丝微弱的光亮。



无需号令,所有人见到那坐在四轮车上、形销骨立却努力维持着帝王最后尊严的刘备时,皆心如刀绞。



齐齐跪倒在地,以头触地。



哽咽之声顿时响成一片。



“臣等……叩见陛下!”



刘备的目光缓缓扫过这些熟悉的面孔。



这些陪伴他走过大半生、共同缔造了这中兴局面的股肱之臣。



他深吸一口气,那气息微弱如同游丝。



却努力让自己的声音显得平稳:



“众卿……平身……都,近前些……”



众人依言稍稍抬头,却无人起身。



只是跪着向前挪动了几分,离他们的皇帝更近一些。



刘备靠在车背上,望着灰蒙蒙的天空。



声音带着无尽的感慨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朕……自涿郡起兵,辗转半生,屡遭败绩,漂泊无依……”



“幸得……幸得子玉倾力辅佐,方于困顿中见生机。”



“于绝境中开新局……终得……”



“克成帝业,三兴汉室……”



“然,朕虽承天景命,却常感智识浅陋,才德不足……”



“虽夙兴夜寐,恐负天下之望……”



“中兴之业,犹觉力有不逮,诸多遗憾……”



他停顿了片刻,喘息声清晰可闻。



仿佛每说一个字都耗尽了力气。



众人的心也随之揪紧。



“然……生死有命,非人力可强求也……”



刘备的目光重新聚焦,带着一种近乎燃烧生命最后火焰的郑重。



扫过跪在最前面的几人,“朕……今已病入膏肓,死在旦夕……”



“嗣子阿斗,性情孱弱,才具平庸……”



“朕……不得不以社稷江山,万里黎民之未来……”



“相托于诸位爱卿!”



他声音陡然提高,带着无尽的恳切与托付的重压:



“诸位……皆是随朕历经磨难,忠心耿耿之心腹倚仗!”



“朕……有肺腑之言,望诸位……静听之!”



“陛下!”



众人闻言,无不悲从中来,涕泪交加。



纷纷以头抢地,泣声请求:



“愿陛下善保龙体,福寿绵长,以副天下之望!”



“臣等……不能没有陛下啊!”



刘备缓缓摇头,脸上竟露出一丝看透生死的淡然笑容。



那笑容在他枯槁的脸上显得格外令人心酸:



“……呵呵……天下……岂有万寿无疆之人?”



“朕……今年七十,古来稀矣。”



“回想当年,涿郡一织席贩履之夫,岂能料想……”



“有朝一日,竟能登临九五,扫平群雄,光复汉家山河?”



“此生……能得遇诸位,共创此不世之功业。”



“朕……心中已无遗憾,唯有……感激……”



“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他首先将目光投向跪在前列的诸葛亮,招了招手:



“孔明……近前来。”



诸葛亮连忙跪行几步,来到四轮车前。



泪流满面,仰视着刘备:



“陛下!臣在!”



刘备看着他,眼神中充满了期许与信任:



“孔明……你虽追随朕之时日,较之子玉、云长、益德为晚……”



“然,朕深知汝之才具,堪比管仲、乐毅……”



“自你入朕麾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内修政理,外御强敌,从未令朕失望……”



“朕……更是力排众议。”



“使你从子玉手中,接任首相之位……”



“望你……日后更当勤勉不辍,精进自身。”



“与诸位老臣同心协力,辅佐新君……”



“使我大汉这艘巨舰,能避开暗礁险滩。”



“继续……破浪前行……”



诸葛亮听得心如刀割,伏地痛哭,声音哽咽:



“陛下!臣本南阳一耕夫,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陛下……陛下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咨臣以当世之事。”



“由是感激,遂许陛下以驱驰!”



“知遇之恩,虽结草衔环,难以报万一!”



“今陛下又以社稷相托,臣……臣亮敢不竭股肱之力。”



“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说罢,顿首不止,额上沾满尘土与泪痕。



刘备欣慰地点了点头,目光又转向一直守护在侧的关羽、张飞。



眼中瞬间充满了不同于君臣的、更为深厚的兄弟情谊。



泪水潸然而下。



“云长……益德……近前……”



“大哥!”



关张二人泣不成声,紧紧握住刘备伸出的、冰冷的手。



“二弟,三弟……”



刘备声音哽咽,“朕此生……最为骄傲之事,并非那中山靖王之后、高祖血脉之虚名……”



“而是……而是当年在涿郡,能与二位贤弟,义结金兰,誓同生死!”



“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



“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



“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刘备嘴唇颤抖,开始念叨他记了一辈子的桃园誓言。



“……此誓言,犹在耳边……然……”



“然今日,为兄……恐怕要……食言了……”



“不能与二位贤弟……同赴黄泉了……抱歉……”



“大哥!莫要说了!”



“是弟弟们无能,不能替大哥分担病痛!”



关羽、张飞听到这诀别之言,更是悲痛欲绝。



伏在刘备膝上,恸哭失声。



那哭声充满了壮士末路的悲凉与兄弟永诀的痛楚。



刘备抚摸着两位义弟的头发,如同当年在涿郡时一般。



勉力振作精神,嘱托道:



“朕……希望你们……莫要因朕之离去而消沉……”



“需得……振作精神,继续为这……”



“我们共同打下的汉室江山……效力尽忠……”



他顿了顿,气息愈发微弱。



但接下来的话却至关重要,清晰无比:



“朕……将青徐之军(原山东、徐州部精锐)……交由云长统辖……”



“将辽东幽燕之军(原幽州、河北部精锐)……交由益德统领……”



“望汝二人……善加抚恤,谨慎用之。”



“以为……社稷之磐石……”



此言一出,跪在后方的部分大臣心中皆是一凛!



青徐军与幽燕军,乃是帝国最为精锐、战斗力最强的两大野战军团。



堪称国之命脉。



陛下在临终前,将这两支劲旅的指挥权明确交予关羽、张飞这两位绝对忠诚且手握重兵的异性兄弟。



其用意不言自明——



既要借助他们的威望与能力稳定军心,巩固边防。



更深层的,恐怕也是为了制衡朝中可能出现的权臣。



确保刘禅的皇位稳固,防止大权旁落。



至此,诸葛亮掌政。



关张掌军,三位核心托孤大臣的格局已然明朗。



交代完关张,刘备的目光移向一旁同样泪流满面、默默守护的赵云:



“子龙……近前。”



赵云虎目含泪,跪行至车前:



“陛下!赵云在此!”



刘备看着他,眼中充满了战友之情与无限的信任:



“子龙……朕与你,相识于患难之中……”



“你弃公孙瓒而相从于朕,至今……已数十载矣……”



“风雨同舟,患难与共……”



“不想……今日竟要于此地……分别……”



“朕心……实痛……”



他喘息着,紧紧抓住赵云的手。



“卿……乃朕之故交,情同手足……”



“朕去之后……望卿看在你我多年交情的份上……”



“早晚……看觑吾子……护其周全……”



“勿负……朕今日之言……”



赵云闻言,亦是无数往事涌上心头。



这位一生刚毅的虎将再也抑制不住,泣不成声。



以头顿地,砰砰作响:



“陛下!老臣……老臣蒙陛下厚恩,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但有子龙一口气在,必当以性命护持太子周全!”



“纵使身化齑粉,亦绝不令太子有失!”



“陛下……放心!”



声嘶力竭,闻者无不动容。



赵云虽未直接获得大军指挥权。



但其宿卫宫廷、护持皇室之责,已然被赋予托孤之重。



成为第四位托孤大臣。



事实上,



在很多时候,掌管禁军远比掌管地方大军的权力还要大。



因为禁军能够直接影响朝廷中枢,第一时间控制中央。



而地方大权,却很容易被制衡节制。



所有赵云看似只掌控禁军,实则他的权力丝毫不小。



刘备正是念及赵云做事稳妥沉着,才会将最重要的皇室禁军交给他。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直接影响朝廷政治格局的。



四位托孤大臣——



掌政的诸葛亮,掌军的关羽、张飞,护主的赵云——已然嘱托完毕。



刘备的目光,最终落在了那早已哭得几乎昏厥的太子刘禅身上。



“阿斗……吾儿……近前……”



刘禅在內侍的搀扶下,踉跄着跪爬到父亲脚边。



抓住父亲的衣角,哭得说不出话来:



“父……父皇……”



刘备爱怜地看着这个能力平庸却心地不算坏的儿子,声音变得异常柔和。



充满了身为人父的无奈与期望。



“朕……自幼家贫,未曾多读书……”



“只是粗知大略……”



“然,圣人之言,亦有耳闻……”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朕……身为汝父,却未能……未能好好教导于你……”



“文韬武略,皆无所长……”



“临此永诀之际……心中有千言万语……”



“想要叮嘱于你……却……却不知从何说起……”



他脑海中闪过刘永那疯狂而绝望的脸庞,眼中闪过一丝深刻的懊悔与痛苦:



“此前……你二弟永儿之事……”



“朕……心中一直懊悔不已……”



“是朕……疏于管教,未能及早察觉其心结……”



“方使其行差踏错,万劫不复……”



“朕……希望你……无论如何……”



“需得保持一颗……淳厚、善良之心……”



“此为立身之本……更要……时刻谨记。”



“听从你相父……以及诸位托孤大臣之教诲……”



“他们……皆是国之柱石,绝不会害你……明白吗?”



刘禅早已哭得撕心裂肺,只能拼命点头,哽咽道:



“儿臣……记住了!”



“儿臣一定……一定听相父和诸位大臣的话!”



“绝不敢忘!!”



刘备用尽最后力气,紧紧握住刘禅的手。



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



“朕……别无他能教你……”



“只赠你一句话……汝当时时自省,切勿……”



“因善事微小而不屑于去做……亦勿……因恶事微小而觉得无妨去做……”



“‘勿以善小而不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花时节不见君并收藏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