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深冬,万物蛰伏。



刘理却决定借此机会,检验一下自己对西域的掌控力。



同时也为进一步打通西方商路扫清障碍。



他将目标锁定在了龟兹以西的大宛国。



大宛国,以出产汗血宝马闻名于世。



国力不弱,且因其地理位置相对偏远。



对西域长史府向来是若即若离,态度暧昧。



是西域诸国中唯一未曾明确表示臣服的国家。



刘理并未兴师动众,只率领由龟兹、莎车、疏勒等国精锐组成的五千联军。



旌旗招展,兵甲鲜明。



一路西行,直逼大宛国都贵山城。



兵临城下,声势浩大。



大宛王站在城头,望着城外那支纪律严明、装备精良的联军。



以及军中那面代表天朝皇子的旗帜,心中已然明了双方实力的差距。



他长叹一声,深知抵抗无异于以卵击石,反而会招致灭顶之灾。



权衡利弊之后,他做出了明智的决定——开城。



亲自率领文武百官,手捧印绶兵符,出城投降。



刘理端坐于马上,接受了大宛王的投降。



入城之后,



在原本的大宛王宫中,刘理召见了面色惶恐的大宛王。



“大宛王,”刘理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汝既知无力抗衡天朝兵威,为何不早遣使至长史府。”



“表明归附之意,而非要待孤亲率大军至此,方肯出降?”



“岂不知,若早些归顺,亦可如他国一般。”



“共享丝路之利,免受兵戈之灾?”



大宛王伏地叩首,苦笑着解释道:



“尊贵的殿下明鉴,非是小王有意怠慢天朝。”



“实是……实是另有苦衷啊!”



“哦?有何苦衷,但讲无妨。”



大宛王抬起头,小心翼翼地说道:



“回殿下,在我大宛之西,尚有广袤土地与强大国度。”



“其中有一帝国,名为贵霜。”



“其实力强盛,疆域万里,人口众多。”



“据说不下千万之数!”



“其国势之隆,兵甲之利,恐……恐不逊于天朝多少。”



“我大宛……早已向其称臣纳贡,受其庇护。”



“故而……不敢轻易再向天朝称臣。”



“以免触怒西邻,招来祸端啊。”



“贵霜?”



刘理微微蹙眉,这个名字他略有耳闻。



却知之不详,“西方竟有如此强国?”



贵霜帝国是横亘于中亚和南亚的超级强国。



正如大宛王所言,



其疆域西起伊朗边境,东至恒河中游。



北起锡尔河、葱岭、南至纳巴达河。



而人口早在公元100年时,就已经突破了一千万。



到了公元200年后,贵霜帝国也来到了最巅峰时期。



其人口,恐怕不下一千五百万之数。



绝对的是中亚的一大超级强国。



而贵霜帝国,也公认为是当时欧亚四大强国之一。



与汉朝、罗马帝国、安息并列。



一旁博闻强记的陈泰立刻上前,低声对刘理补充道:



“殿下,大宛王所言非虚。”



“贵霜帝国崛起于月氏五部,如今确系西方霸主。”



“昔年班定远经营西域时,曾有意遣使甘英,西行探寻通往大秦之道路。”



“欲与西方强国交通。”



“然,甘英行至安息,受阻于波斯湾。”



“安息人诡言海上风浪险恶,航程漫长,甘英不得已而返。”



“自此,我东西方两大文明之直接交流。”



“便几近断绝,实为千古憾事。”



陈泰话语中提及的“大秦”,让在场众人,包括刘理,都不禁心生向往。



那个与大汉并立于世界东西两端的传奇帝国。



其繁华、其制度、其物产,早已通过商旅的只言片语。



在汉朝士人心中蒙上了一层神秘而迷人的色彩。



大秦即罗马也。



虽然后人非常希望讨论罗马与大汉谁更强大,两个超级帝国打一架谁又能赢。



但如果当时人知道的话,估计只会一笑了之。



现实情况就是,两个东西方的超级大国,是“英雄惺惺相惜”的状态。



罗马人非常仰慕汉朝人,汉朝人也同样非常欣赏罗马人。



甚至将罗马人跟天朝人相提并论。



要知道,汉朝人是极度自信,自信到自恋的程度。



而汉朝人却将罗马人比作天朝人,足见当时的汉朝有多欣赏罗马人。



罗马向往东方的丝绸,汉朝亦好奇西方的玻璃、金银器与奇珍异兽。



值得注意的是,罗马的玻璃跟现代的玻璃不是一个东西。



在古代称之为流光璧。



但罗马玻璃,确实是为现代玻璃产业发展奠定了工艺基础。



也无怪刘理等众对罗马心生向往。



因为只要是汉朝人,都不会忘记在《后汉书》中那句话:



“大秦国,土多金银奇宝。”



“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珊瑚、虎魄、琉璃、琅玕、朱丹、青碧。”



如此多琳琅满目的宝物,是个人都会向往的。



李相爷力主开通并维护丝路,其深层用意之一。



便是希望能够打破阻隔,加强与西方,尤其是与罗马的联系。



刘理沉吟片刻,对大宛王道:



“……原来如此。”



“然,天朝之心,在于和平通商,而非征服他国。”



“丝路畅通,利益共享,方是正道。”



“贵霜虽强,我大汉亦愿与之和平共处,互通有无。”



“大宛王,可否代为引荐,约见贵霜使者?”



“孤欲亲向其表达天朝之善意,共商丝路大计。”



大宛王见刘理态度诚恳,不似作伪,连忙应承:



“殿下有此心意,小王敢不尽力?”



“我这便遣使前往贵霜,传达殿下之意。”



然而,数日之后。



大宛王带回的回复,却让刘理一行人大失所望。



甚至心生愠怒。



大宛王面带难色,禀报道:



“殿下,贵霜使者……拒绝了会面之请。”



“彼言……事务繁忙,无暇东来。”



“什么?!”



诸葛恪年轻气盛,首先按捺不住,怒道:



“岂有此理!我天朝上国皇子,屈尊降贵,主动约见。”



“彼等蛮夷之邦使者,安敢如此托大无礼?!”



“按礼,当是其等前来拜见殿下才是!”



“这分明是蔑视我天朝颜面!”



陈泰亦是面色不豫,沉声道:



“……确是无礼至极。”



“贵霜此举,未免太过倨傲。”



刘理虽未动怒,但眉头也深深锁起,感到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大宛王见汉使皆怒,犹豫再三,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了实情:



“殿下,诸位天使息怒……”



“其实,贵霜使者拒绝,恐怕……”



“并非全然因为倨傲。”



“其中……另有缘由。”



“是何缘由?”刘理追问。



大宛王整理了一下思绪,缓缓道:



“殿下可知,贵国所产之丝绸、精美漆器。”



“以及来自南方交趾等地的珍稀香料,在西方诸国。”



“尤其是那遥远的大秦,是何等受欢迎?”



“彼国贵族,以身着中国丝绸为荣。”



“其价值……几乎与黄金等重!”



刘理点头:



“……此事孤亦知晓一二。”



“此正是我朝大力维护丝路,渴望与西方交通之重要原因。”



“然殿下可知,”大宛王话锋一转。



“贵国的这些珍贵商品,若要最终抵达大秦,需要经过何处?”



刘理何等聪明,立刻反应过来:



“你的意思是……贸易中转之关键,在于贵霜与安息?”



“殿下明鉴!”大宛王肯定道,“正是如此!”



“确切而言,通往大秦的陆上商路,多由安息与贵霜两国控制。”



“贵国的商品,无论走南道北道。”



“最终大都需经过此二国之手,方能辗转抵达大秦。”



“而此二国,正是依靠垄断此东西贸易之枢纽。”



“从中抽取重税,赚取巨额差价。”



“方能维持其帝国之富庶与强盛!”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



“有商旅传言,一匹上等的中国丝绸,运至大秦。”



“其售价几乎相当于一名大秦士兵数十年的薪饷!”



“数十年的薪饷?!”



刘理闻言,纵然身为皇子,见惯财富,也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他面露震惊,“此利之厚,竟至于斯?!”



这等利润,远超他的想象。



陈泰在一旁补充道:



“殿下,此非一次之利。”



“乃是源源不断,如同江河奔涌!”



“无怪乎李相爷常言,‘商战之利,有时更胜兵戈’。”



诸葛恪也感慨道:



“今日方知,李相爷力主通商,确是深谋远虑,真知灼见!”



“若早有此等认知,或许……许多兵戈之争,皆可避免矣。”



大宛王见他们明白了关键,又道:



“诸位天使可知,百年前——”



“安息人为何要阻挠贵国使者甘英西行,甚至不惜以谎言恐吓?”



陈泰冷笑道:



“自然是不希望我朝与大秦直接建交。”



“以免断了他们的财路,无法再坐享这垄断之巨利。”



“……此乃其一。”



大宛王点头,随即神色变得更加凝重。



“然,据小王所知,或许还有另一层更深之顾虑。”



“哦?还有何顾虑?”



刘理等人皆被勾起了好奇心。



大宛王环视众人,缓缓道:



“试想,那大秦与大汉,分居东西。”



“皆为疆域万里,人口亿万。”



“是东西方,文明鼎盛之超级强国。”



“而安息与贵霜,虽亦是大国。”



“然相较于汉、秦,则显弱势。”



“若……若东西两端的两个超级强国,跨越千山万水。”



“竟然直接联系,互通有无。”



“甚至……结为盟好。”



“那么,夹在中间的安息与贵霜,将处于何等境地?”



“彼等还能安然享受这贸易中转之利吗?”



“其国家安全,岂能不受到巨大威胁?”



“故而,阻挠东西直接交通,亦是出于其自身生存与安全之考量啊!”



此言一出,刘理、陈泰、诸葛恪等人面面相觑。



一时竟无言以对。



这一点,他们此前确实未曾深思。



他们只从天朝的角度出发,认为与罗马建交是互利共赢的好事。



却未曾站在安息、贵霜这些中间国家的立场考虑。



此举对它们而言,可能意味着战略空间的挤压与生存危机的降临。



殿内陷入了一片沉默。



窗外,西域冬日的寒风依旧呼啸。



而刘理心中,却因这遥远的国际博弈,掀起了更大的波澜。



东西方的交流,远比他想象的更为复杂。



牵扯着巨大的利益与深层的战略恐惧。



良久,刘理才缓缓开口。



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与更深的思虑:



“今日所闻,信息量巨大,需得好好消化。”



“诸君且先回驿馆歇息吧。”



“与西方交通之事……容孤细细思量,再作计较。”



众人拱手告退,心中各有所思。



打通西方之路,似乎并非仅仅依靠兵威或善意就能轻易实现。



其背后盘根错节的利益格局与地缘政治,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在广袤的欧亚大陆之上。



刘理的西域经略,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更为复杂的挑战。



……(3/3)

章节目录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花时节不见君并收藏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