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447章 此人乃太子一母同胞之兄弟,李相爷之内侄,得罪不起
署,准备出行事宜。
骑在马上,刘理望着远处被风沙模糊的地平线,忽然问道:
“元逊,依你之见……”
“方才张敬仲那番话,有几分真心?”
诸葛恪冷笑一声,毫不客气地分析道:
“殿下,张缉此人,精明务实,善于自保。”
“其言看似关切,实则多半不信我等能成事。”
“所谓‘苦差’,不过是其推诿之辞。”
“他乐得坐守城中,看殿下奔波劳碌。”
“若成,他坐享其功。”
“若败,他亦可推脱干净。”
“其心……绝非与殿下同心同德。”
刘理点了点头,目光愈发锐利:
“……孤亦作如是想。”
“他既小觑于我,我便偏要做成此事。”
“让他看看,何为天家气魄,何为中兴之志!”
“传令下去,休整一日。”
“后日清晨,随孤西行,先往焉耆!”
两日后。
刘理只带了三十余名精锐护卫,以及陈泰、诸葛恪等。
轻车简从,离开了长史府。
向西进入茫茫戈壁,朝着焉耆国的方向进发。
张缉率众送至城外,望着那一行消失在风沙中的背影。
目光复杂,低声自语:
“三皇子……但愿你不是一时意气。”
“这西域,可不是纸上谈兵之地啊……”
经过数日艰苦跋涉,刘理一行人终于抵达了位于天山南麓绿洲中的焉耆国。
焉耆王早已得到消息。
以西域最高礼节相迎,王宫前铺上了华丽的地毯。
乐队奏响胡乐,美貌的侍女献上葡萄美酒与瓜果。
盛宴之上,刘理直接道明来意:
“大王,龟兹恃强,屡犯邻邦。”
“西域不宁,非天朝所愿。”
“孤此来,意欲联合西域诸国,共组联军。”
“以抗龟兹,保境安民。”
“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焉耆王闻言,脸上露出既欣喜又为难的神色。
他放下酒杯,叹道:
“尊贵的天朝殿下肯为我等小国做主,小王感激不尽!”
“焉耆愿倾尽全力,听从殿下调遣。”
“我国之兵,殿下可随意指挥。”
“然……”
他话锋一转,面露忧色。
“殿下欲整合西域诸国之兵,恐非易事。”
“非是诸王不愿,实是……实是有难言之隐啊。”
“哦?有何难处,大王但讲无妨。”刘理追问。
焉耆王压低了声音:
“……殿下有所不知。”
“那龟兹王狡诈,多年来,利用其强势。”
“或以武力胁迫,或以财货利诱。”
“控制了西域诸多小国的王子为质,羁留于其国都延城。”
“诸王投鼠忌器,虽对龟兹暴行愤懑,却不敢公然反抗。”
“唯恐质子受害,国本动摇。”
“故而态度摇摆,难以决断。”
“小王之国,亦曾有王子被掳,至今生死未卜……”
说着,焉耆王眼中竟泛起了泪光。
刘理与陈泰、诸葛恪交换了一个眼神,心中顿时明了。
原来症结在此!
诸葛恪立刻起身,对刘理拱手道:
“殿下,若如此,则形势险恶。”
“龟兹握有质子,便等于扼住了诸国之咽喉。”
“我等欲整合联军,必先解决此事。”
“然龟兹国势强盛,延城更是龙潭虎穴。”
“殿下万金之躯,岂可轻涉险地?”
“不若从长计议……”
刘理抬手止住了诸葛恪的话。
他目光炯炯,非但无惧色,反而升起一股豪情:
“元逊不必多言!”
“岂不闻‘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既然已知问题所在,岂能因险而退?”
“龟兹握有质子,我便亲往龟兹,会一会那龟兹王。”
“看他究竟有何等手段,敢挟制诸国,挑战天朝威仪!”
他转向焉耆王,坚定地道:
“大王,孤意已决。”
“将继续西行,前往龟兹!”
焉耆王闻言,又惊又佩,盛赞道:
“殿下真乃神人也!豪气干云。”
“小王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当即下令,“来人!为天朝殿下备上五十峰最强健的骆驼。”
“满载清水与食粮!”
“再将西去龟兹之路途险要、水源地点、以及需躲避之沙暴区域。”
“详细绘成图册,献与殿下!”
“殿下切记,西行之路,水贵如金。”
“沙暴无情,务必小心谨慎。”
“否则……恐有去无回啊!”
刘理接过那份沉甸甸的、绘在羊皮上的简陋地图。
向着焉耆王郑重一揖:
“多谢大王厚赠与提醒!”
“孤,记下了。”
“待孤从龟兹归来,再与大王把酒言欢!”
次日,迎着初升的朝阳。
刘理一行人再次踏上征途。
五十峰骆驼组成了一支小小的队伍,驮着生存必需的物资和一份沉重的使命。
向着西方那片更加神秘、也更加危险的龟兹国境,坚定地走去。
黄沙漫漫,前路未知。
但刘理的眼中,只有坚定与决然。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
……
辞别焉耆王。
刘理一行人驱赶着五十峰满载物资的骆驼,再次投身于茫茫戈壁之中。
西行的道路,较之东来,更为艰险。
狂风如同无形的巨掌,裹挟着沙砾。
无情地抽打着队伍。
天地间一片昏黄,目不能远视。
白日里,烈日将沙丘烤得滚烫。
热浪扭曲了远处的景物。
到了夜晚,寒气却又刺骨钻心,仿佛能将人的血液冻结。
他们循着焉耆王所赠羊皮地图上模糊的标记。
艰难地寻找着那些可能早已被风沙掩埋或改道的零星水源。
一连三日,皆是如此。
干渴、疲惫、风沙的磨砺。
考验着每一个人的意志。
嘴唇干裂出血,皮肤被晒得黝黑脱皮。
就连那些健壮的骆驼,也开始显露出疲态。
然而,刘理始终走在队伍的最前列。
他的目光坚定,未曾流露出一丝退缩之意。
陈泰与诸葛恪紧随其后,看着殿下那虽显消瘦却愈发挺拔的背影。
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亦咬牙坚持。
第三日傍晚,
当最后一道沙梁被翻越,一片广阔的绿洲如同镶嵌在黄褐色巨毯上的翡翠。
骤然映入眼帘!
阡陌纵横,渠水潺潺。
高大的白杨树与茂盛的果园点缀其间。
而在绿洲的中心,一座以黄土夯筑、规模宏大的城池巍然耸立。
城头飘扬着陌生的旗帜,那便是龟兹国的都城——库车。
相较于沿途的荒芜死寂,库车城内外充满了生机。
驼铃叮当,商队往来如织。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
贩卖着瓜果、毛皮、地毯以及各种西域特色的手工艺品。
不同肤色、不同服饰的各族人群穿梭其间。
人声鼎沸,胡语、汉语、乃至更遥远国度的语言交织在一起。
形成了一种奇异的繁华。
虽然无法与洛阳的恢弘精致相比。
但在这西域腹地,已堪称一方雄城,气象非凡。
刘理并未急于前往王宫求见龟兹王,而是下令在城中寻了一处不起眼的胡人客栈住下。
他深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不明龟兹国内部具体情况之前,贸然亮明身份,并非上策。
安顿下来后,刘理换上了一身普通的汉商服饰。
只带着陈泰与诸葛恪,如同寻常旅人般,漫步于库车城的街市之上。
看似随意地观察、倾听。
他们找到一处售卖瓜果的摊贩。
那摊主是个面色红润、眼神淳朴的龟兹中年男子。
见刘理三人是中原人相貌,态度竟十分热情友好。
“远道而来的客人,可是从中原上国而来?”
“尝尝我们龟兹的葡萄吧,甜得很哩!”
摊主用带着浓重口音,但尚能听懂的汉语招呼道。
刘理微微一笑,拿起一串晶莹剔透的葡萄,状似无意地问道:
“……店家汉语说得不错。”
“我等初来贵地,见此处甚是繁华。”
“不知这龟兹国,疆域几何,风土如何?”
那摊主见刘理气度不凡,谈吐文雅,更是心生好感。
一边称着葡萄,一边侃侃而谈:
“客人有所不知,我们龟兹国,在这西域可是数得着的大国!”
“以这库车城为中心,东边能到轮台。”
“西边能到巴楚,北边靠着巍巍天山。”
“南边接着茫茫图佗碛!地方大着呢!”
图佗碛,也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
是龟兹国南边最好的天险屏障。
刘理心中暗自凛然。
这等疆域,在西域诸国中,确实堪称广袤。
也难怪其有称霸西域之心。
他继续问道:
“原来如此,果然是大国气象。”
“却不知国内人口几何?”
摊主颇为自豪地答道:
“具体数目小人说不准。”
“但听官府的人说,怎么也有十万多人哩!”
“能打仗的勇士,少说也有两万!”
“两万?!”
一旁的陈泰忍不住低呼出声,对刘理耳语道:
“殿下,一国之中,五分之一皆可为兵。”
“此等比例,远超中原。”
“蛮夷之地,果真是举国尚武,不可小觑。”
刘理微微颔首,心中对龟兹的军事潜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他又问道:
“贵国兵甲如此精良,想必境内必有良匠与矿产吧?”
摊主笑道:
“……客人真是明眼人!”
“我们龟兹国,最大的依仗,便是这天山赐予的丰富铁矿!”
“这西域三十六国里头,就属我们产的铁最多,最好!”
“周围好多国家的刀剑、箭头,都得从我们这儿买铁回去打造呢!”
陈泰闻言,面色更加凝重,对刘理低声道:
“……殿下,果然如此。”
“谁掌握了铁矿,谁便掌握了武装之根基。”
“龟兹能崛起,非是无因。”
刘理问得差不多了。
心中对龟兹的国力、军力、经济命脉已有了大致的轮廓。
他感激摊主的坦诚,从怀中取出一锭黄澄澄的金子,递了过去:
“多谢店家解惑,区区薄礼,不成敬意。”
不料那摊主却连连摆手,脸上露出淳朴的笑容:
“使不得,使不得!”
“客人,这金子在我们这儿,不如牛羊好使!”
“大家更认实实在在的牲口。”
刘理苦笑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骑在马上,刘理望着远处被风沙模糊的地平线,忽然问道:
“元逊,依你之见……”
“方才张敬仲那番话,有几分真心?”
诸葛恪冷笑一声,毫不客气地分析道:
“殿下,张缉此人,精明务实,善于自保。”
“其言看似关切,实则多半不信我等能成事。”
“所谓‘苦差’,不过是其推诿之辞。”
“他乐得坐守城中,看殿下奔波劳碌。”
“若成,他坐享其功。”
“若败,他亦可推脱干净。”
“其心……绝非与殿下同心同德。”
刘理点了点头,目光愈发锐利:
“……孤亦作如是想。”
“他既小觑于我,我便偏要做成此事。”
“让他看看,何为天家气魄,何为中兴之志!”
“传令下去,休整一日。”
“后日清晨,随孤西行,先往焉耆!”
两日后。
刘理只带了三十余名精锐护卫,以及陈泰、诸葛恪等。
轻车简从,离开了长史府。
向西进入茫茫戈壁,朝着焉耆国的方向进发。
张缉率众送至城外,望着那一行消失在风沙中的背影。
目光复杂,低声自语:
“三皇子……但愿你不是一时意气。”
“这西域,可不是纸上谈兵之地啊……”
经过数日艰苦跋涉,刘理一行人终于抵达了位于天山南麓绿洲中的焉耆国。
焉耆王早已得到消息。
以西域最高礼节相迎,王宫前铺上了华丽的地毯。
乐队奏响胡乐,美貌的侍女献上葡萄美酒与瓜果。
盛宴之上,刘理直接道明来意:
“大王,龟兹恃强,屡犯邻邦。”
“西域不宁,非天朝所愿。”
“孤此来,意欲联合西域诸国,共组联军。”
“以抗龟兹,保境安民。”
“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焉耆王闻言,脸上露出既欣喜又为难的神色。
他放下酒杯,叹道:
“尊贵的天朝殿下肯为我等小国做主,小王感激不尽!”
“焉耆愿倾尽全力,听从殿下调遣。”
“我国之兵,殿下可随意指挥。”
“然……”
他话锋一转,面露忧色。
“殿下欲整合西域诸国之兵,恐非易事。”
“非是诸王不愿,实是……实是有难言之隐啊。”
“哦?有何难处,大王但讲无妨。”刘理追问。
焉耆王压低了声音:
“……殿下有所不知。”
“那龟兹王狡诈,多年来,利用其强势。”
“或以武力胁迫,或以财货利诱。”
“控制了西域诸多小国的王子为质,羁留于其国都延城。”
“诸王投鼠忌器,虽对龟兹暴行愤懑,却不敢公然反抗。”
“唯恐质子受害,国本动摇。”
“故而态度摇摆,难以决断。”
“小王之国,亦曾有王子被掳,至今生死未卜……”
说着,焉耆王眼中竟泛起了泪光。
刘理与陈泰、诸葛恪交换了一个眼神,心中顿时明了。
原来症结在此!
诸葛恪立刻起身,对刘理拱手道:
“殿下,若如此,则形势险恶。”
“龟兹握有质子,便等于扼住了诸国之咽喉。”
“我等欲整合联军,必先解决此事。”
“然龟兹国势强盛,延城更是龙潭虎穴。”
“殿下万金之躯,岂可轻涉险地?”
“不若从长计议……”
刘理抬手止住了诸葛恪的话。
他目光炯炯,非但无惧色,反而升起一股豪情:
“元逊不必多言!”
“岂不闻‘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既然已知问题所在,岂能因险而退?”
“龟兹握有质子,我便亲往龟兹,会一会那龟兹王。”
“看他究竟有何等手段,敢挟制诸国,挑战天朝威仪!”
他转向焉耆王,坚定地道:
“大王,孤意已决。”
“将继续西行,前往龟兹!”
焉耆王闻言,又惊又佩,盛赞道:
“殿下真乃神人也!豪气干云。”
“小王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当即下令,“来人!为天朝殿下备上五十峰最强健的骆驼。”
“满载清水与食粮!”
“再将西去龟兹之路途险要、水源地点、以及需躲避之沙暴区域。”
“详细绘成图册,献与殿下!”
“殿下切记,西行之路,水贵如金。”
“沙暴无情,务必小心谨慎。”
“否则……恐有去无回啊!”
刘理接过那份沉甸甸的、绘在羊皮上的简陋地图。
向着焉耆王郑重一揖:
“多谢大王厚赠与提醒!”
“孤,记下了。”
“待孤从龟兹归来,再与大王把酒言欢!”
次日,迎着初升的朝阳。
刘理一行人再次踏上征途。
五十峰骆驼组成了一支小小的队伍,驮着生存必需的物资和一份沉重的使命。
向着西方那片更加神秘、也更加危险的龟兹国境,坚定地走去。
黄沙漫漫,前路未知。
但刘理的眼中,只有坚定与决然。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
……
辞别焉耆王。
刘理一行人驱赶着五十峰满载物资的骆驼,再次投身于茫茫戈壁之中。
西行的道路,较之东来,更为艰险。
狂风如同无形的巨掌,裹挟着沙砾。
无情地抽打着队伍。
天地间一片昏黄,目不能远视。
白日里,烈日将沙丘烤得滚烫。
热浪扭曲了远处的景物。
到了夜晚,寒气却又刺骨钻心,仿佛能将人的血液冻结。
他们循着焉耆王所赠羊皮地图上模糊的标记。
艰难地寻找着那些可能早已被风沙掩埋或改道的零星水源。
一连三日,皆是如此。
干渴、疲惫、风沙的磨砺。
考验着每一个人的意志。
嘴唇干裂出血,皮肤被晒得黝黑脱皮。
就连那些健壮的骆驼,也开始显露出疲态。
然而,刘理始终走在队伍的最前列。
他的目光坚定,未曾流露出一丝退缩之意。
陈泰与诸葛恪紧随其后,看着殿下那虽显消瘦却愈发挺拔的背影。
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亦咬牙坚持。
第三日傍晚,
当最后一道沙梁被翻越,一片广阔的绿洲如同镶嵌在黄褐色巨毯上的翡翠。
骤然映入眼帘!
阡陌纵横,渠水潺潺。
高大的白杨树与茂盛的果园点缀其间。
而在绿洲的中心,一座以黄土夯筑、规模宏大的城池巍然耸立。
城头飘扬着陌生的旗帜,那便是龟兹国的都城——库车。
相较于沿途的荒芜死寂,库车城内外充满了生机。
驼铃叮当,商队往来如织。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
贩卖着瓜果、毛皮、地毯以及各种西域特色的手工艺品。
不同肤色、不同服饰的各族人群穿梭其间。
人声鼎沸,胡语、汉语、乃至更遥远国度的语言交织在一起。
形成了一种奇异的繁华。
虽然无法与洛阳的恢弘精致相比。
但在这西域腹地,已堪称一方雄城,气象非凡。
刘理并未急于前往王宫求见龟兹王,而是下令在城中寻了一处不起眼的胡人客栈住下。
他深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不明龟兹国内部具体情况之前,贸然亮明身份,并非上策。
安顿下来后,刘理换上了一身普通的汉商服饰。
只带着陈泰与诸葛恪,如同寻常旅人般,漫步于库车城的街市之上。
看似随意地观察、倾听。
他们找到一处售卖瓜果的摊贩。
那摊主是个面色红润、眼神淳朴的龟兹中年男子。
见刘理三人是中原人相貌,态度竟十分热情友好。
“远道而来的客人,可是从中原上国而来?”
“尝尝我们龟兹的葡萄吧,甜得很哩!”
摊主用带着浓重口音,但尚能听懂的汉语招呼道。
刘理微微一笑,拿起一串晶莹剔透的葡萄,状似无意地问道:
“……店家汉语说得不错。”
“我等初来贵地,见此处甚是繁华。”
“不知这龟兹国,疆域几何,风土如何?”
那摊主见刘理气度不凡,谈吐文雅,更是心生好感。
一边称着葡萄,一边侃侃而谈:
“客人有所不知,我们龟兹国,在这西域可是数得着的大国!”
“以这库车城为中心,东边能到轮台。”
“西边能到巴楚,北边靠着巍巍天山。”
“南边接着茫茫图佗碛!地方大着呢!”
图佗碛,也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
是龟兹国南边最好的天险屏障。
刘理心中暗自凛然。
这等疆域,在西域诸国中,确实堪称广袤。
也难怪其有称霸西域之心。
他继续问道:
“原来如此,果然是大国气象。”
“却不知国内人口几何?”
摊主颇为自豪地答道:
“具体数目小人说不准。”
“但听官府的人说,怎么也有十万多人哩!”
“能打仗的勇士,少说也有两万!”
“两万?!”
一旁的陈泰忍不住低呼出声,对刘理耳语道:
“殿下,一国之中,五分之一皆可为兵。”
“此等比例,远超中原。”
“蛮夷之地,果真是举国尚武,不可小觑。”
刘理微微颔首,心中对龟兹的军事潜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他又问道:
“贵国兵甲如此精良,想必境内必有良匠与矿产吧?”
摊主笑道:
“……客人真是明眼人!”
“我们龟兹国,最大的依仗,便是这天山赐予的丰富铁矿!”
“这西域三十六国里头,就属我们产的铁最多,最好!”
“周围好多国家的刀剑、箭头,都得从我们这儿买铁回去打造呢!”
陈泰闻言,面色更加凝重,对刘理低声道:
“……殿下,果然如此。”
“谁掌握了铁矿,谁便掌握了武装之根基。”
“龟兹能崛起,非是无因。”
刘理问得差不多了。
心中对龟兹的国力、军力、经济命脉已有了大致的轮廓。
他感激摊主的坦诚,从怀中取出一锭黄澄澄的金子,递了过去:
“多谢店家解惑,区区薄礼,不成敬意。”
不料那摊主却连连摆手,脸上露出淳朴的笑容:
“使不得,使不得!”
“客人,这金子在我们这儿,不如牛羊好使!”
“大家更认实实在在的牲口。”
刘理苦笑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