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等能有此心,知晓进取,互相扶持,老夫便放心了。”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郑重起来。



“明日早朝,陛下将有第二轮封赏,主要是针对此次北伐中有功之中下层将领及文官。”



“届时,老夫打算……”



“将平儿、安儿、泰儿,一并引荐,入朝为官。”



“什么?”



此言一出,不仅李平、李安、李泰三人愣在当场,面露惊愕。



就连袁莹、甄宓等几位夫人,以及李治、李仪,也都感到十分意外。



李家虽权势赫赫,堪称当朝第一家族。



但李翊治家极严,对于子弟出仕,向来秉持谨慎甚至可以说是苛刻的态度。



他常言“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要求子弟必须经过严格磨砺,通晓实务。



方可在其认可之下步入仕途。



就连最为出色的长子李治,也是在外历练多年。



于郡县基层摸爬滚打,积累了足够政声与经验后。



才在李翊的首肯下正式进入朝堂视野,并借此次军功一鸣惊人。



如今,李翊竟一反常态。



打算一次性将三个年纪尚轻、资历尚浅的儿子全部安排进朝堂。



这着实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李翊将家人惊讶的神色尽收眼底,他轻轻敲了敲桌面。



语气转为严肃,带着警醒的意味:



“尔等莫要以为,踏入朝堂,便可如尔兄一般,轻易身居高位。”



“入朝,仅是开端。”



“汝三人,仍需从郎官、舍人、乃至地方佐吏等底层职位做起。”



“熟悉政务,体察民情,积累经验,磨砺心性。”



“仕途之道,如履薄冰。”



“一步踏错,非但自身前程尽毁,更会累及家族清誉。”



“尔等可能做到?”



李平、李安、李泰三人闻言,心中凛然。



立刻收敛了刚刚因意外之喜而生出的些许浮躁,齐齐躬身,肃然应道:



“孩儿谨遵父亲教诲!必当恪尽职守,兢兢业业。”



“绝不敢倚仗家世,定从微末做起,不负父亲期望!”



李翊这才微微点头。



这时,李仪见兄长们皆有了安排,便依偎到老父亲身边,扯着他的衣袖,娇声道:



“父亲,兄长弟弟们皆能入朝为官,为国效力。”



“女儿也愿为朝廷分忧呢!”



“听闻宫中设有‘女博士’一职,掌管典籍,教导宫人。”



“甚至可为皇后、公主讲学。”



“女儿自幼读书,不敢说学富五车,却也通晓经史。”



“父亲何时也为女儿谋划一番,让女儿也去当个女博士可好?”



李翊看着爱女娇憨而又带着认真的模样,沉吟半晌,并未直接回答她的问题。



反而将话题引开,语气温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意:



“仪儿,汝年岁渐长。”



“按常理,早该许配人家,寻一良缘。”



“只是为父素来尊重汝之意愿,不愿强逼于你,故而拖延至今。”



“如今……汝心中可曾有属意之人选?但说无妨。”



李仪闻言,俏脸微红,随即用力摇了摇头,语气坚决:



“没有!女儿整日待在府中,所见无非是些纨绔子弟。”



“或是些只知阿谀奉承之辈,并无一人能入女儿之眼。”



坐在一旁的母亲甄宓忍不住插话。



她容貌依旧美丽,带着温婉的气息说道:



“仪儿,京城之内,青年才俊何其多也?”



“关家、张家、赵家,乃至皇室宗亲。”



“英才辈出,汝怎能一个都瞧不上?”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此乃人伦常理,岂能儿戏?”



李仪小嘴一撇,带着几分少女的执拗与对父亲近乎盲目的崇拜,昂首道:



“除非……除非那人能如父亲大人一般。”



“文能安邦,武能定国。”



“胸藏韬略,心系天下。”



“又懂得尊重夫人,爱护子女……”



“若是寻不到这般人物,女儿情愿不嫁!”



她顿了顿,见母亲似要反驳,更是语出惊人。



“母亲若定要逼迫女儿,那……那女儿便去城西白马寺。”



“削去这三千烦恼丝,青灯古佛,了此残生便是!”



“你……你这孩子!”



“怎可说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



甄宓被女儿这番话气得柳眉倒竖,却又无可奈何。



李翊见状,摆了摆手,示意甄宓不必动气,他对厅内众人道:



“今日宴饮已毕,尔等若已吃饱,便先各自回房歇息吧。”



众人见家主发话,虽心中各有所思。



但皆识趣地起身行礼,依次退出了正厅。



片刻之后,



偌大的厅堂内,便只剩下李翊与他的四位夫人。



待儿女们离去,厅内气氛稍缓。



甄宓轻抿了一口茶水,终于按捺不住,看向李翊,柔声问道:



“夫君方才突然提起仪儿婚事,妾身观你神色。”



“可是……心中已有了计较?”



李翊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仿佛在组织语言。



良久,



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纵览全局的深沉:



“自我逐渐放权,将精力转向擘画国家长远制度以来,首要着力之处,便是这科举取士之制。”



他顿了顿,继续道:



“科举之设,明面上是为国选贤举能。”



“然其更深之意,在于为天下寒门俊杰,开辟一条晋身之阶。”



“此举,旨在打破数百年来——”



“世家门阀对仕途、对知识、对舆论之垄断。”



“于国而言,广纳天下英才,方能保持活力,基业长青。”



接着,李翊详细阐述了世家门阀势力过度膨胀对国家机体的危害:



他们利用权势兼并土地,使百姓流离失所。



隐匿人口,逃避赋税徭役,削弱朝廷实力。



互相联姻,结成利益共同体,把持地方乃至中央权柄。



甚至可能架空皇权,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坐在一旁,出身将门、性情直爽的吕玲绮听得似懂非懂,忍不住问道:



“夫君说了这许多,莫非是想要……”



“彻底消灭那些世家大族不成?”



她这话一问出口,袁莹、麋贞、甄宓几人先是一愣,随即都不禁莞尔。



麋贞笑着摇头道:



“……妹妹此言差矣。”



“莫要忘了,我们李家,如今便是这天下首屈一指的家族。”



“夫君虽一直提倡抑制、打压世家过度扩张,却从未言及要将其根除。”



“须知,凡家族之中。”



“若能出一位位列三公之人物,得其荫庇与经营,家族便可兴旺三四代而不衰。”



“这三四代人积累下来,便是一个新的世家。”



“此乃人性与世情使然,岂能轻易灭绝?”



李翊赞许地看了麋贞一眼,接口道:



“……贞儿所言甚是。”



“对于世家,根除绝无可能,亦非上策。”



“唯有寻求共存之道,并设法形成多头并立、互相牵制之格局。”



“老夫敢断言,莫说我朝。”



“便是放眼古今未来,至少五千年内,此一问题亦难以彻底解决。”



“人性趋利,家族庇护乃天性。”



“吾辈所能为者,非逆天而行,乃顺势而为。”



“尽可能削弱世家对土地、人口、仕途等关键生产资料的垄断。”



“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使皇权与朝廷能凌驾于各家之上。”



“如此才好平衡各方势力。”



甄宓心思最为缜密,她最先反应过来,美眸中闪过一丝了然的光芒:



“夫君方才言道,只能‘共存’,或使其‘相互牵制’……”



“妾身明白了。”



“您的意思,莫非是想……”



“主动扶持几家品性尚可、懂得分寸的家族。”



“使其能够长期兴旺,与我家及其他几家形成鼎足之势。”



“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然后,再凭借科举制度,源源不断地将寒门英才注入朝堂。”



“逐步稀释、削减旧有世家之影响力?”



李翊眼中露出赞赏之色,颔首道:



“……然也,正是此意。”



“一两个世家独大,必成国之大患。”



“然若有数个势力相仿之强大世家并存,彼此竞争,互相监督。”



“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吏治清明与国家进步。”



“因其谁也难以彻底压倒对方,便需在政绩、人才、德行上竞相表现。”



“以争取皇权与舆论之支持。”



“如此,形成一种动态之平衡。”



麋贞也恍然大悟,接口道:



“所以……夫君是希望通过让我李家与其他有潜力之家族联姻。”



“主动缔结几个较为稳固的联盟,从而催生出数个可长期并存、互相牵制的强大世家集团?”



李翊坦然道:



“……不错。”



“此乃以毒攻毒,以世家制世家之策。”



“虽非完美,却是当下最为可行之方略。”



甄宓回到最初的问题,追问道:



“那……夫君心中,属意将仪儿嫁往何处?”



“关家、张家、赵家,皆是功臣宿将,家风严谨。”



“亦或是……刘家?”



她语气微顿,“以我李家如今之势,即便与皇室联姻,亦非不可能之事。”



李翊缓缓摇头:



“……目前尚未有定论。”



“此事关乎仪儿终身幸福,亦关乎家族长远布局,需慎之又慎。”



“老夫虽有此意,然最终,仍会尊重仪儿自身意愿。”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异常坚定。



“然,其选择范围,必须限定于贵族圈内。”



“老夫绝不容她,爱上一介平民布衣。”



众夫人闻言,皆陷入了沉默。



她们知道,李翊的思想在许多方面已然极为开明进步。



唯独在“门当户对”这一点上,他有着近乎固执的坚持。



这并非单纯的虚荣或势利,而是源于他对这个时代权力结构深刻的认知。



以及对家族长远安危与影响力的现实考量。



在他看来,跨越阶层的婚姻。



在当下环境中,难以带来稳固的联盟。



反而可能引发不必要的风险与动荡。



厅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众人神色各异的脸庞。



良久,



李翊似乎不愿再继续这个沉重的话题,他举目望向席间尚未撤下的美酒。



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轻松,对几位夫人笑道:



“今日,治儿晋升,家门有幸,算是一个好日子。”



“平日里,老夫约束尔等,少近杯中之物,今日便破例一回。”



他吩咐侍立一旁的婢女。



“去,将去岁西域进贡的那几斛葡萄酒取来,与诸位夫人共饮。”



很快,晶莹剔透的水晶杯盏中,注入了宛如琥珀般的嫣红琼浆。



李翊率先举杯,袁莹、麋贞、甄宓、吕玲绮亦纷纷举杯相应。



杯盏轻碰,发出清脆的响声。



暂时驱散了因朝局、家事带来的凝重气氛。



酒至半酣,李翊已带了几分醉意。



几位夫人见状,相视一笑,一同上前。



柔声软语,搀扶起他。



在摇曳的烛光与淡淡的酒香中,一行人并未如往常般各自归院。



而是默契地向着李翊与袁莹的主院卧房走去。



这一夜,



在这帝国权力巅峰的家族内部,暂时抛开了外界的风云诡谲。



只余下家人间的温情与难得的放松。



对于李翊而言,这或许是在谋划千秋家国事之余,片刻的喘息与慰藉。



……



(感谢语哥哥的盟主啊感谢,人生第一个盟主,今天爆更一万一千字表达感谢)(3/3)

章节目录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花时节不见君并收藏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