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春夜,月色凄迷。



曹叡与程武等十余人趁着夜色仓皇出逃,马蹄声在寂静的山谷中回荡。



众人不敢走官道,只能沿着崎岖山路向北疾行。



“大王,再往前就是涪水关了。”



程武勒住马缰,喘息着说道。



“只要过了关,就能到梓潼。”



曹叡面色苍白,连日逃亡让他疲惫不堪。



正要答话,忽然前方传来一阵马蹄声。



“不好!”



程武脸色大变,“可能是追兵!”



众人急忙下马,躲进路旁的树林。



只见一队骑兵举着火把,沿着山路缓缓行来。



这些士兵盔甲鲜明,举止整齐,不像是刘永的叛军。



曹叡仔细观察,忽然发现这些士兵的盔甲制式与齐汉军队相同,心中稍安。



“出去问问。”



曹叡对程武道。



程武会意,走出树林,高声问道:



“来者何人麾下?”



那队士兵立即警戒,为首将领喝道:



“尔等何人?深夜在此作甚?”



程武拱手:



“某乃骠骑将军曹叡麾下程武,有要事求见贵军主将。”



那将领闻言,示意士兵稍安,上前打量程武:



“骠骑将军?可是原魏王曹叡?”



“正是。”



将领沉吟片刻,道:



“某等乃李公子麾下亲兵。”



“尔等且随我来。”



曹叡在树林中听得真切,心中惊疑不定。



李公子?



莫非是朝中的那个小李?



众人跟随那队士兵行了约半个时辰,来到一处隐蔽的山谷。



谷中灯火通明,扎着十余顶帐篷,中央大帐前立着一杆大旗,上书一个“李”字。



“请在此稍候。”



将领进入大帐通报。



不多时,



帐门掀开,一个青衫文士缓步走出。



月光下,只见他约莫二十出头。



眉目清秀,气度从容。



曹叡一见此人,立即认出他就是当朝大司马大将军李翊的长子李治。



虽然多年未见,但那从容不迫的气度,与李翊如出一辙。



“骠骑将军何故深夜至此?”



李治微笑问道,声音平和。



曹叡急忙上前行礼:



“公子,成都危矣!”



“刘永密谋造反,不日就要起兵!”



李治神色不变,轻轻点头:



“……某已知之。”



“某来成都,正是为了处理刘永事务。”



曹叡一怔,没想到李治早已知道此事。



他仔细打量四周,只见营地中士兵不过十余人,不禁担忧道:



“公子带了多少兵马?”



“亲随十余人而已。”



李治淡然道。



曹叡大惊:



“刘永麾下有精兵不下万数,更收编了不少魏国降卒。”



“公子仅带十余人,如何擒拿刘永?”



李治微微一笑,月光照在他清秀的脸上,显得格外从容:



“……骠骑将军过虑了。”



“刘永所部多为汉朝之臣,必不会助其谋逆。”



“至于蜀地……”



他顿了顿,继续道:



“经年屡逢战乱,蜀之既破,则蜀人心胆已裂。”



“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



“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



“刘永虽有异志,蜀人安能助之乎?”



“至若汉军将士,得胜思归,必不从永而反,更不足虑耳。”



曹叡闻言,心中震撼。



这番话分析透彻,将蜀中形势看得清清楚楚。



他躬身一礼:



“公子高见,叡拜服。”



“不愧是李相爷之子。”



然而话一出口,曹叡忽然意识到什么。



他抬头看向李治:



“公子既早知刘永谋反,为何……”



李治会意,接口道:“



某月前便已到成都。”



于是曹叡更加疑惑,又问道:



“既然公子早就到成都了,为何迟迟不动手?”



“非要等到刘永起兵造反?”



李治目光深邃:



“此前并无明确证据证明刘永谋反。”



“如今他起兵造反是事实,擒之有名矣。”



曹叡心中一震。



他暗想,刘永在成都种种僭越妄为,与谋反何异?



李治却说此前并不能直接证明刘永谋反。



甚至要坚持等到刘永真正起兵后才动手。



何也?



曹叡只微一沉吟,便反应了过来。



李治,这分明是要断绝刘永的所有退路!



看着李治平静的面容,曹叡忽然感到一阵寒意。



这位看似文弱的公子,心机之深,手段之狠,实在令人心惊。



李治似乎看穿了曹叡的心思,淡淡道:



“骠骑将军,此前刘永封你为骠骑将军。”



“此虽有僭越嫌疑,但朝廷还是同意了。”



曹叡不知李治为何突然提起此事,只得应道:



“是,是。”



李治继续道:



“某知蜀中仍有不少人心向魏室。”



“曹骠骑是否愿意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助某收服魏国老臣?”



“如此可使擒拿刘永之事更加顺利。”



“若成,朝廷必不会亏待骠骑将军。”



曹叡心中念头急转。



李治这是要利用他在魏国旧臣中的影响力,来瓦解刘永的势力。



他虽然不愿再卷入这些争斗,但如今形势比人强,他别无选择。



“叡愿效犬马之劳。”



曹叡躬身道。



李治大喜:



“好!有骠骑将军相助,大事可成!”



当晚,曹叡被安排在营地休息。



程武来到他的帐篷,低声道:



“大王,这李治他……”



曹叡摆手制止他,示意他坐下:



“程卿,你都看出来了吧?”



程武点头,皱起眉头,沉声说道:



“李治专门等刘永完全起兵之后才动手,这样一来刘永的罪名可就大了。”



“看来李家……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此前刘永在成都种种僭越之举,虽然放肆。



但考虑到其毕竟灭魏有功。



同时又是老皇帝的儿子,以刘备晚年愈发感性重视亲情的性格来说。



其必不会对刘永严加惩处。



但如今刘永是真的直接起兵谋反了,那这样一来。



刘永的罪名可就大了,即便是刘备也不好保他了。



曹叡再一联想。



早在梓潼之时,诸葛亮就拉偏架。



还让魏延带兵到梓潼去当搅屎棍。



偏偏就是一直没有动作。



既不出兵对付刘永,也不收回他的兵权。



朝廷方面,更是没有明确表示让刘永返京,亦或者是回返自家封地。



就好像是背后有一双大手,一直操纵布置着这一切。



一边刺激刘永谋反,一边又放宽对他的管束。



让他觉得中央对蜀地的掌控力在减弱。



使得其更加有信心在蜀地割据。



而到底是谁要这样安排,其目的又是什么?



种种疑问实在是太多,曹叡作为蜀主,一时之间也没办法完全想明白。



曹叡长叹一声:



“……李子玉权倾朝野,其子又如此精明狠辣。”



“看来民间传言,汉室江山半属刘氏半属李的说法,并非是空穴来风。”



“大王慎言呐!”



程武急忙制止,“如今我们只能安心为汉室办事,不要再想其他的。”



曹叡苦笑一声:



“……卿言甚是。”



“只是……看到李治的手段,不免让人心惊。”



程武低声道:



“李治此举,一石二鸟。”



“既除掉了刘永这个隐患,又展示了李家的手段。”



“”经此一事,朝中还有谁敢与李家作对?”



“……不错,李翊是刘禅的姨父,又是相父。”



“他一直是太子一党的人,想来其就是想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的手段与态度。”



“从此以后,怕是没人敢在储君一事上,与李翊争论了。”



曹叡颔首说道。



“孤有一种预感,这次事件结束之后,会有不少人被下狱流放。”



“汉室朝廷又有经历一轮新的清洗。”



“……呵呵”



讲到这儿,曹叡忍不住轻声一笑。



他原以为自己的魏国王朝末期已经相当艰难了。



没想到,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呐。



“罢了,”曹叡摇头。



“如你所说,现在我们只能安心为汉室办事。”



“明日就开始联络魏国旧臣。”



……



成都,晨光熹微中透着山雨欲来的压抑。



曹叡在程武的护卫下,悄悄来到城西一处僻静的宅院。



这里是原魏国太常杜袭的府邸。



虽然杜袭如今已无实权,但在魏国旧臣中仍颇有威望。



“大王亲临,老夫惶恐。”



杜袭将曹叡迎入内室,屏退左右。



曹叡摆手道:



“……杜公不必多礼。”



“如今某已非魏王,称呼骠骑将军即可。”



杜袭会意,改口道:



“将军深夜来访,必有要事。”



曹叡将刘永谋反、李治已在成都附近布置的消息详细告知杜袭,最后说道:



“某欲联络魏国旧臣,共助朝廷平定叛乱,不知杜公意下如何?”



杜袭沉吟良久,白的眉毛微微抖动:



“刘永确实非明主,但李治……”



“将军可曾想过,若是助李治平定叛乱。”



“李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花时节不见君并收藏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