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二年,初春。



江东都督周瑜率吴师数万余众,正式渡江,进攻南郡。



前锋数千人先至,列阵城下。



旌旗蔽野,鼓角震天。



曹仁登城远眺,见吴军锋锐,乃谓左右曰:



“彼军虽众,然新胜气骄,可挫其锐。”



遂募敢死之士三百人,令部曲将牛金率之出城挑战。



牛金领命,率三百壮士开城而出,直冲吴阵。



吴军见其兵少,遂合围之。



牛金奋勇作战,奈何众寡悬殊,渐不能支。



陷入重围之中,左右冲突,不得出。



城上曹仁与满宠并立,见牛金等陷于重围,左右将士皆失色惊惧。



惟曹仁意气奋怒,呼左右人取马来,他要亲自率兵出去将牛金救出。



满宠急谏曰:



“贼势方盛,不可当也。”



“假使弃此数百人何惜?”



“将军身系一城安危,不可轻出,以身赴之!”



曹仁怒发冲冠,按剑叱曰:



“周瑜小儿欺我太甚,水上欺我壮士便罢。”



“今在陆上,焉敢如此狂悖?”



遂不顾劝阻,披甲上马,亲率帐下骁骑百人,开城突出。



曹仁心里有火,他在河北被李翊暴打,在汝南又被关羽欺负。



不想如今困守南郡,还要被周瑜百般折辱。



我打不了齐人,还打不了你吴人吗!



时吴军方围牛金,忽见城门复开。



一将挺矛跃马,直冲而来,正是曹仁。



吴军前锋未及列阵,曹仁已驰至壕堑。



满宠等于城上遥望,以为仁止于堑上为声援,孰料曹仁竟策马渡堑,单骑突阵!



吴军大骇,围势稍松。



曹仁大呼冲锋,奋力挥刀。



所向披靡,直透重围。



众吴将齐齐迎上,不能抵挡。



曹仁杀到垓心,救出牛金



牛金见主将至,士气复振,遂随曹仁奋力突围。



然吴军合围甚密,尚有几十骑未出。



曹仁回顾,复勒马返冲,再入敌阵。



吴将陈武挺枪来阻,曹仁挥刀斩其副将,吴军辟易。



曹仁遂尽救被困士卒,两军混杀一场,且战且退。



城上满宠见状,急令弓弩齐发,掩护魏军入城。



及归,曹仁引胜师回。



满宠执其手,叹曰:



“将军真天人也!”



于是,三军将士无不慑服。



江陵守军,士气大振。



双方于南郡相持半年,曹仁知熬不过。



乃拆曹操留下的锦囊遗计。



观后,曹仁大喜,直呼妙策。



于是,命人五更造饭。



比及天明之时,大小军马,尽皆弃城而去。



城上遍插旌旗,虚张声势。



早有人报知周瑜,周瑜道:



“吾围南郡半年,曹仁熬不过,遂弃城而走。”



“今追上杀之,荆州当我有也。”



于是亲自率大军去追击曹仁,至城下时,两翼军队齐出。



曹军遮拦不住,被杀得大败,四散奔走。



周瑜乃快马加鞭,直入瓮城。



不想方一入内,只听得一声梆子响。



两边弓弩齐发,势如骤雨。



争先入城的吴兵,都颠入了陷坑内。



周瑜急勒马回去,被一流矢打中,正击肋骨,翻身落马。



众曹军四下里杀出,便要来捉周瑜。



凌统、陈武、丁奉三人舍命去救,将周瑜救出。



曹军士兵四面八方,如潮水般涌来。



吴军大乱,自相践踏,落堑坑者无数。



程普在城外领军,见周瑜中伏,急命收军。



双方混杀一场,吴军大败回寨。



周瑜被救回帐中,唤行军医者用铁钳子拔出箭头。



将金疮药敷掩疮口,疼不可当,饮食俱废。



周瑜乃唤众将过来,道:



“今吾中箭,可对外诈称我重伤不治。”



“然后令大军徐徐而退,却于军中设下埋伏以应之。”



“曹仁知我死,必率军来劫寨。”



“由是可一鼓而下,破之不难矣。”



众人从其言,随就帐下举起哀声。



众军大惊,尽传言都督箭疮大发而死,各寨尽皆挂孝。



曹仁在城中,闻说周瑜被流矢所中,尚不知情况如何。



忽报吴寨有军士来降,是此前被吴军掳去的曹兵。



曹仁急忙问周瑜情况如何。



军士答曰:



“周瑜今日中箭,急唤医者去治,然拖延太久,归寨便死了。”



“今众将皆已挂孝举哀,军中疏于防备,我等才得脱大难。”



“来向将军报此事。”



曹仁大喜,随即商议今晚便去劫寨。



夺周瑜之尸,斩其首级,送赴许都。



商议已定,曹仁令牛金为先锋,自领中军。



江陵城中,只给满宠留了少量兵马守御。



其余军士尽起,于初更后出城,径奔周瑜大寨杀去。



至寨门时,不见一人,但见虚插旗枪而已。



曹仁情知中计,急忙下令撤军。



四下鼓声齐发。



东边韩当杀来,西边丁奉杀来。



南边程普杀来,北边吕蒙杀来。



周瑜奋身而起,亲自击鼓,为士兵提振士气。



左右人念周瑜有伤在身,纷纷劝他下来休息。



周瑜奋然道:



“大丈夫既食君禄,就当战死于战场,马革裹尸还。”



“岂可为我一人,而废国家大事乎?”



于是不顾劝阻,执意临阵指挥众将杀敌。



吴军大小将士,士气皆振,奋勇冲杀。



曹兵大败,三路大军皆被冲散,首尾相顾不得。



奋战一夜,曹仁只引得数十骑得脱重围。



此役,吴军大获全胜。



曹仁引败兵回到江陵城上去,急与满宠商议。



双方一致认为,眼下大败,军士冲散。



周瑜肯定会趁此时来攻,江陵城已经守不住了。



于是,犹豫一番后,到底是选择了弃城。



将城中能够带走的物资全部带走,径投襄阳去了。



周瑜引军追到江陵,已是一座空城。



于是,经过将近一年的奋战,吴魏两边都是“所杀伤甚众”!



这才拿下了江陵城。



虽然演义里写的是赵云趁机率军过来摘了桃子。



趁着曹仁弃城,比周瑜抢先一步,占了江陵。



不过历史上的江陵之战,完全是一场“绞肉之战”。



双方大小十数战,死伤都极为惨重。



周瑜最后虽然成功占据了江陵,但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江陵乃南郡治所,既克江陵,剩下城邑传檄可定。



南郡基本宣告拿下。



周瑜一面摆宴庆功,大贺三军。



一面又使人将捷报传回孙权处。



不表。



……



淮南,庐江。



时庐江太守,乃孙氏三朝老臣朱治。



早年间投孙坚,后又弃袁术辅佐孙策。



孙策死后,又与张昭等人共扶孙权。



朱治于孙氏而言,确实是立有汗马功劳。



故庐江重地,孙权将之委任给了他。



然庐江兵马并不足一万,因东吴大军已尽被周瑜带去前线了。



要说东吴有没有想过防备庐江呢?



也是有考虑过的。



但张昭为首的一众东吴高层都认为,荆州比庐江富庶太多。



齐人不可能为了庐江而舍弃荆州。



兼之李翊又主动示弱,将大军尽数撤回,这就更加令吴人疏于防备了。



退一万步讲,即便齐人真的会偷袭庐江。



周瑜大军就在荆州前线,只要顺江而过,也随时能够回援。



遂对庐江不以为备。



这日,朱治于城上巡视,时不时地眺望一向北方。



副将在旁侧问道:



“将军所思何事,奈何一直愁眉不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花时节不见君并收藏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