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周瑜亲自过江,来到夏口,试探齐国对南郡的态度。



齐国高层已定下决策,当即回复周瑜,他们既然打赢了赤壁之战,不会再干涉荆州事务。



并保证如果周瑜出兵南郡,齐军绝对不会过来摘桃子。



虽然诸侯之间,尔虞我诈是常态。



但刘备阵营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军阀了。



而是一个有制度、有自己的经济文化的东方大国了。



倘若出尔反尔,必为天下人耻笑。



待闻说齐国无心干涉荆州之事后,东吴等将纷纷请缨道:



“既然诸葛亮已经承诺不干涉荆州之事,事不宜迟,可速去取南郡!”



周瑜皱眉道:



“兵法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今齐人究竟心中作何所想,尚不可尽知也。”



思虑一番后,周瑜分拨三千人马出来,命朱然领之。



就屯驻于沙羡口,是为监视齐军动向。



看看他们到底是否真的会撤回徐州,一有异动立马告诉自己。



周瑜本人却率军士径投江陵去了。



接下两日,江夏的齐军开始调拨远走。



以陈登为首淮南水军,全部走淮水,径投汝南去了。



驻扎于沙羡的朱然,在探知到这个消息后,马上告诉了周瑜。



要争夺江南,水军是第一倚重。



结果齐军率先撤走淮南水军,看起来的确无心继续经略荆州。



但周瑜出于谨慎,还是命朱然继续盯着。



又过两日,赵云部、高顺部也渐次撤离了夏口。



此时的江夏的兵马,已不足两万人矣。



朱然照例将这个消息报给周瑜。



周瑜问:



“夏口之军,还有多少?”



朱然答曰:



“已不足两万,剩下人马也在继续撤离。”



“若再过一旬,想江夏守把之军,至多不过一万五千人众。”



一万五千人,刚好是一支勉强可供守城的军队人数。



守城虽够,进取却不足了。



不论从哪方面来看,齐人似乎都已经将自己的势力从荆州撤去。



周瑜乃谓众人道:



“齐人不在,南郡吾弹指可得。”



“今齐军尽退,我无忧矣!”



乃正式调拨人手,准备进攻南郡。



命陈武为先锋,又命丁奉、吕范为副将。



拨其五千精锐军马,先行渡江,自己却率大军随后接应。



分拨已定,周瑜又命人去请程普率军跟自己一起去江陵。



周瑜身为主帅,按理说应当直接对麾下武将下达命令才是,又何须用请?



原来这程普自恃三世老臣,经常倚老卖老。



仗着自己岁数大,资历高,多次欺负周瑜。



而演义里虽对周瑜进行了艺术加工,使他成为了“大都督”,看似是大权独揽。



然实则周瑜并未做过大都督,仅是“左都督”,程普为“右都督”。



两人都有独自领兵的权力。



在程普看来,周瑜是什么档次,竟然能跟我领一样多的兵。



阁下不会真以为能指挥得动我程普吧?



正如上面所说,程普之所以敢如此狂悖,就是因为他三朝老臣。



其资历之高,即便是吴军诸将,也要尊称他为“程公”。



江表十二虎臣当中,程普就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也难怪他不服周瑜管束了。



但正因为程普资历太高,周瑜选择了忍让。



程普能够独自指挥一万人的军队,手下管着好几员大将。



周瑜心里明白,一旦他与程普怄气,肯定会坏了国家大事。



本来东吴就弱,哪里经得起内部折腾?



所以面对这位老前辈,周瑜以晚辈之姿,主动示弱。



使者到了程普大营,备言周都督相请之意。



程普知道周瑜要攻南郡后,乃谓众人说道:



“周郎年少,安知兵事?”



“吾当自领大军,去攻南郡,以报主公。”



众人见此,纷纷劝道:



“今同为国家大事,周都督相请,都督又何苦与之较劲?”



虽然两人同为都督,但不同于西汉的右尊左卑。



汉末三国是以左为尊,故而周瑜的左都督地位其实是要比程普高的。



程普双臂环抱于胸前,轻哼道:



“吾何须较劲?”



“昔赤壁之役,世人皆知,乃李翊之谋。”



“干周瑜何事?”



“今未见其才能在我之上,何得地位高于我?”



众人苦苦再劝,程普这才不情不愿地答应下来。



率了本部军马,去江陵跟周瑜部会合去了。



……



且说曹仁在南郡,终日提心吊胆。



因为他接到了一个比当年守汝南还要艰巨的任务。



——守荆州!



当年守汝南时,自己至少后背还有援军。



若非使关羽掘了淮水,淹了七军将士,他也不至于一败涂地。



而如今,荆州的情况比之当年汝南形势更加严峻!



曹仁手中只有襄阳、江陵两座孤城!



南郡、南阳看似还在曹操手里,实则其他的城邑根本抽调不动了。



在外无援军的情况下,曹仁深感自己身上责任之重大。



每日使人探听江上情报,问齐军何时回来。



这日,探马回报说,东吴周瑜领军来犯江陵。



曹仁忙问:



“齐军来否?”



答说,“未来。”



哦?



齐人没来,吴人来了?



曹仁蹙起眉头,虽不知齐军那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但还是命人加强了戒备。



周瑜领军到江陵,观地势,见江陵城高池深,并不易取。



乃一指舆图,对诸将说道:



“夷陵者,江陵之噤喉也。”



“若得之,可制曹仁。”



周瑜放弃了直接强攻江陵的打算,而是改命凌统率精兵三千。



逆江而上,往取夷陵。



因赤壁大败,曹操失去了对荆州的控制力。



荆州其余城邑本土守将,大多丧胆。



听说吴人来取夷陵了,主动弃城走了。



于是等凌统领兵到时,夷陵已是一座空城、



凌统乃兵不血刃,白捡了一份功劳。



正要报周瑜时,忽有一将,打西边而来。



凌统命拦之,一问才知此人名叫袭肃,是一位益州将领。



因在益州犯了事儿,待不下去,走投无路,这才率部来投荆州。



凌统将袭肃接纳,报给周瑜。



周瑜以袭肃初降,其心难测为由,打算将袭肃部曲编到横野中郎将吕蒙麾下。



当然,说是改编,实则就是想剥夺袭肃的兵权。



同时又照顾了手下人。



吕蒙固辞,说道:



“袭肃此人颇有胆略,今慕义远来,只当益其兵,而不宜夺之。”



在吕蒙看来,袭肃没什么好怀疑的。



人家既然主动来投,就该给他增兵,为何还要夺他的兵权?



周瑜闻之,大善其言,将袭肃兵马尽数归还。



袭肃甚为感激,乃与凌统并力守备夷陵。



早有人将夷陵失守之事,报与江陵的曹仁。



曹仁急聚众将商议:



“夷陵虽是小邑,然实扼江陵上游。”



“若失之,我军必腹背受敌。”



“谁敢去救夷陵?”



部将牛金自告奋勇,曹仁益其精兵五千。



牛金领兵而去,四面围住,猛攻夷陵。



凌统见敌众我寡,急令军士坚守,又遣心腹之人趁夜突围求援。



夷陵告急,周瑜聚众商议,谓众人道:



“我所以取夷陵者,是为断曹仁掎角之势,好专心去取江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花时节不见君并收藏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