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问一旁的张允。



张允略带惊讶地看向曹仁,仿佛再说周瑜你都不认识?



这位可是咱们荆州人的老苦主了。



“此人便是江东周郎,是那紫髯小儿的倚重之臣。”



“……周郎?可是周瑜?”曹仁问。



“……是。”



“……呵呵,此辈便是跟随孙伯符一起起兵,攻打江东的那个?”



“我观此人平平无奇,并无甚英奇之略啊。”



“……将军切不可小觑此人,前江夏太守黄祖,正是败于此人之手。”



“杀身丧命,损兵折将!”



听出曹仁语气中的轻蔑之意,张允脸色其实并不好看。



贬低敌人,等于是贬低自己。



周瑜算是荆州人这些年的苦主了,结果你一句平平无奇把他踩的一无是处。



那与他斗了多年的我们,又算什么呢?



“……好罢,这周郎实力如何,待我一试便知。”



曹仁说完,便要率军出战。



张允也不阻拦,他也想看看魏军的水上功夫如何。



只是提醒了两声,让曹仁多加小心。



“……哼,汝观这周郎比之李子玉如何?”



曹仁也是有话说的。



我在北方打的都是什么人呐?



打的那是李翊、关羽啊。



你南方的战斗强度,明显比不上咱北方嘛!



曹仁领了一支水军,出了江口。



早早见着东吴船只,蔽江而来。



为首一员少年将军,脚踩船头上大呼:



“吾乃凌公绩也!谁敢来与我决一死战?”



曹仁遣麾下水将秦阳出战。



两船将近,那凌统一枪将秦阳朔倒,跌入水中淹死。



凌统趁势驱船大进,万弩齐发。



曹军不能抵挡,右边陈武,左边韩当,直入曹军队中。



而曹仁所部,大多为兖州、青州、豫州之兵,素不习水战。



大江面上,战船一摆,众人脚下立不住。



一经接战,纷纷落河吃水。



周瑜所部三路战船,长驱直入,纵横水面,无人可挡。



一面射箭发矢,一面投石击船。



曹军中箭挨砸者,不计其数。



从从巳时直杀到未时,直杀到江陵城下。



周瑜虽然得利,但又恐江陵城中兵马尽出。



到时候寡不敌众,反而不美。



况且此来,本是为证明自身实力的。



也犯不着为齐国如此拼命,遂下令鸣金收兵,收住船只。



曹仁败回城上,整顿军士。



对张允言道:



“公诚不欺我,这江东水军,非我北军所能比。”



“我等于马背上作战所向披靡,可到了舟船之上,竟无立地之能也。”



“……惭愧惭愧,愧不能言呐!”



曹仁大方承认自己技不如人,水上功夫确实比不得南方人。



适才一战,本就是作为试探的小试牛刀。



而最后的结果,比曹仁预料的还要强。



张允乃道:



“江东水军,起自淮泗。”



“当初孙文台、孙伯符俱用此兵壮。”



“后又与黄祖交战,缴获了不少舟船器械,乃有今日之战力。”



“今既江陵之坚城,长江之险固。”



“当先立住水寨,使青、兖、豫军在寨中操练。”



“由我荆州军调教,每日教习精熟,方可用之。”



曹仁从其言,沿江一带分立水门。



以大船居于外,用作城郭。



使小船居于内,可通往来。



每日操演,至晚上点起灯火。



直照得天心水面通红,烟火不绝。



……



却说周瑜得胜回寨,犒赏三军。



一面差人到李翊初报捷,一面又趁夜登高观望。



只见西边火光接天,问及缘故。



左右告曰:



“此皆北军灯火之光也。”



“探子来报,说江陵水军已立了水寨,使魏兵每日在寨中操演,习弄潮儿。”



周瑜乃命人收拾了一只楼船,带着鼓东,随行健将数员。



各带强弓硬弩,一齐上船迤逦前进。



至水寨处,暗窥其中。



只见旌旗严整,舟舰星列。



水师操练,进退有度。



左右分合,皆合兵法。



周瑜观之骇然,拊舟而叹曰:



“北人素不习水战,此深得水军之妙也!”



“长久下去,必为大患!”



本来江南战场,东吴与荆州能跟齐魏两国一起上桌吃饭。



就是因为这里是他们的主场,几乎都在大江大水上作战。



齐国方面,至少自己养了一支水军。



虽然不是全国军队的主力,但总比没有强。



魏国方面,从来没有成建制的训练过水军。



此次南下,也都是拣选的会水的人过来。



即曹操简单的认为,只要会游泳,掉水里淹不死就能当水军了。



但会游泳与水上作战完全是两码事儿。



白日一战,魏兵不会弄水的缺点被无限放大。



但正因为如此,才让魏军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开始查缺补漏,疯狂加练。



左右人见此,便纷纷进言道:



“若使魏人练成水下功夫,于我军而言绝非好事。”



“不若趁其未就,早早攻之,以绝后患。”



周瑜摇了摇头,谓众人道:



“今李相在南,还是先报与他知再做计较。”



周瑜可不想给齐军当枪使。



他知道李翊肯定是远比东吴更想要荆州的。



东吴打不赢,至多退回江东去。



李翊要是倒在这里,便折了十几年的声价。



于是便教收起矴石,两边四下一齐轮转橹棹,望江面上如飞而去。



回到江夏,来见诸葛亮。



“……我已按照诸葛先生吩咐,前去与魏兵交战。”



“我军大获全胜,先生是否也能够屡行诺言。”



“使李相拨冗相见,与瑜洽谈荆州一事。”



诸葛亮道:



“自无不可,只是亮军务繁忙,不能随便离去。”



“还是请都督自行去见李相为好。”



周瑜无奈,只得自己带人去找李翊。



此时的李翊正领着众人,在江边上走。



迎面撞着周瑜,其上来施礼毕,将前言之语说了。



再次提出瓜分荆州一事。



李翊乃笑道:



“今荆襄九郡,曹操已得其八。”



“吾齐国不过占据江夏,夏口处还为你孙氏所有。”



“公不先谋破敌之策,而先议如何分荆州之地。”



“岂非是轻荆楚无人乎?”



周瑜乃正色对曰:



“正因荆楚多豪杰,故才更要先明约。”



“昔高祖入关,约法三章。”



“今孙刘同盟,亦当共划疆界。”



“使破曹之后,免生龃龉。”



“况以李相之才略,曹操又岂是公之敌手?”



李翊大笑:



“周都督纵使将李某奉若天神,也终无法改变曹操已得荆襄八郡的事实。”



“愿都督先思如何破曹,收复荆襄,然后再议此事。”



果然……



周瑜就知道李翊肯定会敷衍自己。



但好在他还有后手。



“李相知荆楚之变否?”



“不若李相与我商谈划界荆州事宜,我与你说此事如何?”



周瑜诚恳地问道。



……



(本章完)    。:(3/3)

章节目录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花时节不见君并收藏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