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早张仲景看医书入迷之际,李翊赶紧将黄忠介绍给刘备。



“主公,这位黄汉升将军,勇猛非常,有百步穿杨之能。”



刘备未料想到李翊会突然举荐黄忠。



看他一眼,黄忠已年过五旬,须发半白。



纵有勇力,又还能剩多少?



不过既是李翊推举,刘备还是打算给黄忠一个机会,试他一试。



“适才李先生言老将军之勇,未知将军可否一试?”



黄忠一颔首,问怎么试。



刘备说道,“我叫人与你比箭如何?”



黄忠答,“可也。”



刘备即命人从军营里唤来牵招。



牵招乃刘备发小,常年在北地,善骑射。



也不打算欺负黄忠是一老卒,只以马下射箭,谁失准算谁输。



李翊又道,“堂中甚小,请移步校场。”



众人从其言,纷纷去到州府校场。



中途,李翊又拉张仲景同来。



张仲景本想留在府里看书,但拗不过李翊拉拽,只得跟从。



然手中仍舍不得放下书卷,依旧是边走边看。



黄忠、牵招各自入校场取弓。



黄忠目光扫过一眼,优先拿了一柄三石弓。



汉代一石约为二十八公斤,三石弓至少是九十公斤起步了,力量不可不谓惊人。



牵招暗忖,彼一老卒取三石弓来射,我若取之量轻,必遭人耻笑。



遂亦取三石弓来。



“远来是客,容你先射。”



牵招开口说道。



黄忠更不多话,只见他挽起袍袖,搭上箭,扯满弓,叫一声,“着!”



弓如秋月行天,箭去流星落地。



一箭正中靶心。



“彩!”



“好彩!”



在场来了不少看热闹的徐州官员,见黄忠一箭射中,无不发出阵阵叫好。



刘备看得尤是惊叹,所叹者非是黄忠箭术准。



而是感叹他使三石之弓,尚能举重若轻,完全不像是年过五十之人。



牵招亦不服气,即拈弓搭箭,一箭射去,亦中靶心。



“彩!彩!!”



看见是徐州将领射中靶心,主场官员们叫好声更是高涨。



这一局算是怼了个平。



黄忠道,“似这般射法,并无彩处,待我背射来!”



于是弯弓搭箭,背射一箭,亦中了红心。



“好射法!”



众人齐齐叫好。



适才一箭尚可称之为侥幸,此箭再中又当如何?



况背射一箭,难度更高。



刘备亦忍不住发出阵阵慨叹:



“好箭呐,古之养由基、李广射术亦未必过此也。”



于是,转向一旁的李翊说道。



“军师诚不欺我,这位黄将军的确是一匹千里驹!”



李翊笑道:



“此千里驹虽气概参天,然年过五旬,困守湘潭,不逢伯乐也。”



是啊……



刘备闻言,亦觉感慨。



他已认定黄忠是一个大才,却并未得到刘表大用。



或许有人觉得中郎将这个位置已经仅此于将军了,黄忠在刘表那里的待遇并不算低。



确实,李翊也只是军师中郎将。



黄忠这个中郎将严格意义上讲,是不算低。



但对黄忠而言,明显是不够的。



在刘备看来,这样的人才就应该带在身边建功立业。



而不是把他远远放在湘潭,浪费他的巅峰。



历史上的刘备,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黄忠是先登陷阵之才,刘备把他带在身边,攻打每座县城都能见着他的身影。



不过黄忠最巅峰的战役,当然是定军山斩夏侯了。



常有人说,斩夏侯渊没什么好吹的。



但先不论夏侯渊能力强不强,且看他当时在曹营是个什么地位。



夏侯渊当时是正宗的西部统帅,西部战区总司令。



当时西区的所有兵马都要听他指挥。



西区的将领,诸如张郃、徐晃、郭淮、杜袭等人,全部都得听夏侯渊的。



并且黄忠此战不止斩了夏侯渊,还有益州刺史赵昂、以及夏侯渊的小儿子夏侯荣。



这场战役的胜利,对刘备是极为重要的。



因为它极大的挫败了曹军的攻势。



如果没有这场大胜,刘备当时是没法称王的。



不是汉中王没法称,是连普通的王都没法称。



这个说法一点儿也不夸张。



因为刘备当时的威望还不够,而这场大胜使得刘营名声大噪。



刘备在蜀地的声望也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过有一点必须说明的是,



黄忠的战功背后是刘备的指挥,还有法正、黄权的谋划。



不能把功劳全部推到黄忠一人身上。



黄忠是一把尖刀,关键还得看用刀的人。



当然反过来,也不能把功劳全推到刘备、法正身上。



以致忽略了黄忠的勇名和功勋。



一场漂亮仗,肯定是多方各司其职,有效配合的结果。



那边箭术的比试还在继续。



黄忠、牵招已经各射了数支箭了,未分胜负。



然牵招渐渐脸红气喘,体力有些跟不上了。



射箭极为吃臂力。



牵招起于北地,更善游牧类的游骑射。



似这般开三石弓比较,着实令他有些吃不消。



刘备见此,赶忙上去说道:



“好好好!两位将军神射,备今日算是开了眼界了。”



“来人,赐酒!”



刘备及时叫停,保住了自家将领的颜面。



免得到时候输了,面子上不好看。



牵招接过热酒,一饮而尽。



“黄老将军神射,吾不及也。”



“此次比试,是牵某输了。”



黄忠也坦然受之,道一声:“承让。”



虽然最后的结果还是判了牵招输,但至少是私底下决出来的,没有明面上比出来。



这个结果已足够令人满意。



刘备乃对黄忠说道:



“汉升有此勇力,备佩服不已。”



即命人赐铁胎弓两挽,又赐铠甲一副。



黄忠谢过。



刘备再拱手揖道:



“将军气概参天,勇毅冠三军,何必困守湘潭?”



“今河南河北大战在即,正是丈夫立功名之时,何不留在徐州,与备一同建功立业?”



黄忠可不是田豫、赵云那样有道德枷锁的武将。



他就是一个标准的打工人。



基本是谁控制长沙就跟谁混,爱谁谁,无所谓。



并且到了黄忠这个年纪,上无父母,下只有黄叙一子。



世间更无牵挂。



面对刘备发出的邀请,黄忠并未马上答应,只是推托道:



“忠已年迈,须发斑白,已不堪为用。”



“恐有负将军重托。”



刘备闻言笑道:



“宝刀灿雪正是大展神勇之时,昔古之廉颇八十犹能够上阵杀敌。”



“况老将军年不过五十耶?”



“备实真心实意相请,还请老将军勿辞!”



正说间,黄叙快步走来,推了推黄忠的臂膀,央求道:



“……大人,徐州之地,风土宜人,不妨就留在此处罢!”



黄叙虽然年少,并非是不爱家乡,而是看出刘备很喜欢自己的父亲。



这可比刘表尊重他老爹多了。



更何况李翊对他还有救命之恩。



“早就听闻徐州人打仗,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叙也愿留在徐州,习武从军,似大人一般,建立不世功业!”



不想黄忠闻言,却陡然色变。



一向对黄叙溺爱有加的他,此刻竟露不豫之色,厉声叱道:



“小子不行耕田劳作,不思读书用世,反耽于枪剑刀斧之下!”



“岂不知兵者凶危,一朝命丧,悔之无及矣!”



黄忠不想让儿子黄叙习武从军,自然还是因为知道兵事的凶险。



战场之上,刀剑无眼。



他哪里舍得老黄家这根独苗,上阵杀敌去?



黄叙却振振有词地解释道:



“大人在长沙时,专为护卫乡邻。”



“乡里左近多匪盗,叙每每见有乡民死于贼寇之手,便痛心疾首。”



“自那时起,叙便明白。”



“乱世之中,无依无靠,所能恃者,惟己身而已!”



“若能似大人一般,护得乡里周全,百姓康居,虽死无憾!”



好气魄啊……



刘备见到黄叙小小年纪,便有如此志向,愿意为民请命。



这孩子真是一个可造之材。



只恨自己儿子早夭,后夫人一直无出。



不然也该教养似得黄叙这般有出息。



黄忠此刻脸色却已经铁青,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好。



如果他斥责黄叙,那不就显得他这个当父亲的没格局?



可若对他的志向予以肯定,凭心而论,黄忠是真希望自家孩子后半生平平安安的便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花时节不见君并收藏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