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庞季正准备出使徐州,却被族中子侄拦住,恳请叔父带他同往徐州去。



而这位族侄,亦出生于襄阳大户。



姓庞名统字士元,乃是襄阳名士庞德公的亲侄儿。



而庞统“凤雏”的名号,正是庞德公给他取的。



这时候的庞统虽在本地已小有名气,但还未完全成为当世名士。



此时尚在求学之中,因听闻徐州富庶,人民安乐,安置城邑,兴办太学。



除孔融外,还有不少大儒在此谈经讲道。



庞统神往已久,便想趁着庞季此次出使徐州的机会,与他同去徐州看看。



“士元,汝明年便要行弱冠之礼了。”



“待汝弱冠之后,便去水镜先生司马徽那里,让他给你一个品评。”



古代士人都喜欢炒作,让自己的名声大起来,这样对自己未来的仕途有帮助。



庞德公给庞统取“凤雏”的名号,就是帮他扬名的。



但庞统的名声依然很低,庞德公便对庞统说。



大家都知道你是我的侄儿,却不知道你的能力。



等你弱冠之后,就去拜访名士司马徽,让他给你一个评价。



这放在汉末,就属于是“买热搜”行为。



当年曹操也是听了桥玄的介绍,亲自跑到汝南去找许劭买热搜,给自己提升知名度。



现在庞季的意思,就是让庞统安心备战明年的“考核”,争取在水镜先生面前博得一个五星好评。



从此庞统便能彻底扬名,入仕官途,平步青云了。



然庞统却道:



“我闻徐州李子玉乃天下智谋之士,腹有韬略,奇计百出。”



“刘徐州正是得此青云士,才有如今之成就。”



“小侄想去徐州拜访这位李先生。”



庞统思维并不死板,买热搜找谁买不是买?



现在李翊早已名扬天下,若能与他结识,博一个好评。



同样可以使自己声名大噪。



而司马徽此时还在颍川。



等在徐州拜访完了李翊之后,再去颍川拜访水镜先生。



一连买两个热搜,这声望不得嘎嘎涨?



与诸葛亮的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不同。



庞统是只求闻达于诸侯,一心想要做官。



扬名于世,拜将封侯,荣妻荫子。



用庞统自己的话说,就是,“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



意思是大丈夫处世,就应该做大官,哪能够不施展自己才华的。



所以想要做高官,就得把起点拔高。



庞统本身生于名门,已经有背景了。



就差一个扬名于世了。



“……唉,也罢。”



庞季叹了一口气,“既然士元有此想法,当叔叔的自无拒绝之理。”



“只是莫忘了我等此去是为公事,不可因私废公,延误荆州大事。”



庞统拱手一揖,“叔父宽心,统晓得。”



庞季无奈,便领庞统上船,带他一起去往徐州。



之后,黄射也领祢衡来见庞季,给他说明缘由。



与庞统不同,祢衡早已成名,此时早已是天下有名的辩才。



庞季自是知道祢衡的名声,待闻说他要去徐州的原因之后,不免慨叹道:



“自徐州遭乱以来,无数士人豪族或往淮南,或往江东。”



“这才不过几年,怎的人人都想去徐州了?”



吐槽归吐槽,考虑到祢衡的名气,又有黄射的面子在那摆着。



庞季自无拒绝的道理,也同意将祢衡一并带往徐州。



不表。



……



却说陈地朝廷,曹刘会盟,商议了对抗河北南扩的具体计划,并赋予实施。



待各项合作条款拟定之后,双方各自回到自己的治所。



刘备在李翊的帮助下,外交形势一片大好。



只需在徐州安心发展,积累粮食,制造军械,训练士兵。



全力备战袁绍接下来的南下便好。



而曹操此时却依然忙得焦头烂额,有许多事务未曾解决。



其中最大的麻烦,还属关中崛起的马腾、韩遂。



与演义形象的不同,马腾历史上可不是什么“大汉忠臣”。



他祖上虽然也阔过,是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



但跟备备一样,到了马腾这一代已经没落了。



备备靠织席贩履为生,马腾以砍木樵柴为生。



后来备备拜师名士卢植,挤破脑袋想往士人圈子里钻。



而马腾则选择了一条完全相反的道路。



那就是加入凉州叛军,反叛大汉。



当然了,这也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马腾所处的年代与地缘位置凉州,就是非常不太平。



他与韩遂组成的叛军,与朝廷为首的官军。



其中包括名将皇甫嵩、张温、董卓、孙坚等人,在凉州大战。



双方互有胜负,引得天下骚动。



后来,关中地区先后经历了数次权力更迭,王室板荡。



目前的关中关西地区,割据一方的军阀,高达十余个。



而毗邻关中的颍川,作为曹操的治所。



这些割据的军阀,无疑成为了曹操的后顾之忧。



曹操方经历淯水之败,并不想再起战事,派兵去定关中。



同时,关中过于多的军阀,也会使曹操深陷战争泥潭。



这不利于曹操做对抗袁绍的准备。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



就是关中残破,没法发展。



这里地广人稀,百姓压根儿吃不上饭,曹操占了还得自掏腰包去养民。



同时,



这里还有羌族为祸,越抢人越少,人越少就越难奔小康。



如此,恶性循环。



所以纵然曹操西边就有一片广袤的领土,曹操也不想去占领。



但西边儿的隐患,曹操又不得不引起重视。



无奈之下,曹操遂找到谋臣荀彧商议。



“今关中残破,匪患蜂起,尤以马腾、韩遂拥兵自重。”



“吾恐与河北大战之时,凉州叛贼趁乱袭许。”



“未知文若有何高见,可为我稳定关中?”



曹操现在是真没了主意,只能找荀彧,征询他的意见。



比起隔壁刘备,他才是真正东南西北四面受敌。



老刘至少东面是东海,可以少防一路东海龙王。



“今会三辅乱,马腾、韩遂恃强于关中,各拥强兵相与争。”



“愚以为明公只宜安抚,不宜强取。”



荀彧认真为曹操分析形势。



“凉逆自恃勇武,然军中少智。”



“明公今奉迎天子王驾于陈,若能以天子诏书抚定关中。”



“向马腾、韩遂陈以利害,邀之共抗袁绍,或可成事。”



荀彧向曹操提出,拉马腾、韩遂入抗袁同盟里的提议。



作为跟李翊一样的战略家,他们的观点都是全力对抗袁绍。



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



不求他们能够参战,但求他们不要捣乱。



“文若之言,与吾心意相合。”



“只是未知谁人可以为我抚定关中?”



曹操知荀彧善于识人,遂再度让他推举人才。



最好是不要耗费太多钱粮,就能帮他搞定三辅叛乱的人。



荀彧澹澹道:



“彧正欲向明公介绍此人。”



于是,乃领着曹操去见这位人才。



曹操视之,乃奉迎王驾幸陈的功臣。



现任朝廷尚书仆射,东武亭侯钟繇也。



“子莫非钟元常乎?”



曹操轻声惊呼道。



钟繇向曹操一揖,拜道:



“正是颍川钟元常,久闻曹公大名。”



“今日幸得瞻拜,不胜仰慕。”



没错,钟繇亦是出身于颍川四大家族,长社县的钟氏。



这也是荀彧推举人才的习惯,作为颍川士人的代表。



他自然是优先推举颍川人才。



曹操的手下班底基本上已经锁死了。



武官就是以谯县曹氏、夏侯氏为首的猛将掌兵权。



文官就是以荀彧为领袖,及他推举的颍川士人为文臣班底。



总结就是,



曹营武倚谯沛猛将军团,文仗汝颖军师联盟。



钟家作为颍川大族,自然也是要与曹营利益绑定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花时节不见君并收藏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