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多次听荀彧称赞过钟繇,早就对他充满渴盼。



遂上前执其手,说道:



“吾闻元常之名久矣,早盼你赴许一见。”



“今元常加封东武亭侯,也算荣归故里了。”



钟繇虽是颍川大族,不过他祖上并不是姓钟,而是复姓钟离。



没错,钟繇正是楚汉名将钟离眜的后代。



自项羽败亡后,钟离眜前往楚国投奔韩信。



当刘邦知道自己怨恨已久的敌人,竟然敢主动送人头,跑到自己地盘上来时。



于是令当时的楚王韩信,把钟离眜抓起来。



韩信最开始出于情谊,不想交出钟离眜。



正好赶上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刘邦想要征讨,但韩信兵仙的威名摆在那儿,刘邦又怕干不过。



就问陈平的意见。



陈平问刘邦,“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



刘邦非常诚实的答,“莫及也。”



既然干不赢,那就用计吧。



刘邦采纳了陈平巡视云梦的计策,想把韩信等人聚在一起拿下。



韩信听闻风声,想起兵抵抗,但又怕事情闹大,不好收场。



想自证清白又无从下手。



于是有人建议韩信杀了钟离眜,向刘邦请功。



韩信于是找到钟离眜跟他商议。



钟离眜听了之后都懵了,心想啥玩意儿,跟我商议要不要杀我?



面对老韩这种又当又立的无耻想法,钟离眜怒叱韩信不是有德行的长者。



于是拔剑,自刎而死。



自父亲死后,其子钟离接为了躲避杀身之祸,全家搬到了颍川长社去了。



并去除“离”字,改姓钟。



从此颍川便多了钟氏这么一个名号。



而自钟离接开始,历代祖先都在汉室朝廷拜有官职。



小到地方牧守,大到朝中尚书令。



这些都为钟氏成为世家大族,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钟繇身负着振兴家族的使命,所以与曹操几乎是双向奔赴。



早在初平三年之时,钟繇就曾劝李傕、郭汜接收曹操的上表文书。



这帮曹操加强了关东与长安的联系。



现在天子成功东归,钟繇自然而然被荀彧荐到了曹营。



曹操既得钟繇,即问如何定关中。



钟繇答:



“繇在关中时,多与本地诸侯相识。”



“愿领一军,前去抚慰关中,劝他们归降明公。”



曹操一蹙眉,问:



“凉逆拥兵甚多,元常要如何劝降他们?”



钟繇有条不紊,认真分析道:



“凉州诸侯,以马腾、韩遂为强,若使此二人归顺朝廷,余者无忧。”



“若是他们当真想席卷中原,抢夺天子,则天下诸侯必起兵讨之。”



“若其未有此想法,只是想寇略地方,称王称霸。”



“那倒不如撤兵,安心镇守凉州。”



钟繇在关中待了好些年,抓住了边境武夫缺乏政治目标的缺点。



利用这个弱点,来劝降他们。



“只要陈以利害,使朝廷降诏施恩。”



“则马腾、韩遂必然主动归顺朝廷。”



曹操闻言大喜,对钟繇的高见佩服不已,赞叹道:



“元常此话,甚合吾意。”



“那便由元常出使长安,为我说降马腾、韩遂。”



一言蔽,曹操即上表朝廷。



奏请钟繇以侍中身份,领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



这对钟繇而言,无异于是一步登天。



要知道,曹操对于兵权的控制是极为严苛的。



他的大部分兵力都掌握在自己亲系曹氏、夏侯氏手里。



即便是五子良将都很少有独自领军的机会。



所以钟繇作为曹操手下,是屈指可数能掌兵的异姓将领。



钟繇既领重任,即辞别了曹操、荀彧,奔赴长安去了。



曹操暂时稳定住了西部局势,又与荀彧商议河北要事。



虽然他已与刘备规划了具体的合作细节。



但曹操却明白,曹刘同盟是要一起对抗袁绍不假。



可真要打起来,曹操才是要抗袁绍主力的那位。



因为冀州毗邻兖州,袁绍大军南下,主力部队肯定是往兖州的东郡堆。



而刘备的徐州则是毗邻青州。



青州统兵的是袁谭,袁谭是袁绍“分封”出去的将领,他肯定不是河北军的主力。



刘备那一路战事比他轻松多了。



曹操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刘备解决完青州战事,然后过来支援东郡。



他必须作出更多的应对措施。



荀彧正色分析道:



“此前袁本初上表朝廷,奏请为大将军,督四州兵马。”



“朝廷虽然应允,然天子对此微有不豫。”



“袁绍坐拥河北之地,国富民强,府库充盈,却不肯向朝廷中枢输送钱粮。”



“既河北、河南尚未开战,何不与刘将军一同上书,要求袁绍向朝廷输送粮食?”



曹操一颔首,“文若之言,与李子玉此前之谋相合。”



“李子玉亦要求袁绍拿出钱粮来,供养陈地朝廷。”



“既然文若亦如此说,回头我便与玄德一同上表朝廷,发书于邺城。”



“且试试袁绍态度如何。”



袁绍请封大将军,假节,本身就是在试探河南。



现在曹操、刘备也在试探河北。



双方目前都处于想开战,又都有所顾忌的状态。



之后,曹操又问起庐江事务来。



“我曾前发问庐江的是书札,刘子台有回复吗?”



荀彧答回复了。



曹操弯唇一笑,“如何,子台可愿归顺于我?”



荀彧眉头一皱,叹了口气:



“刘勋回信说庐江钱粮吃紧,若是要他归顺。”



“须给他钱粮八万斛。”



什么!?



曹操闻言大怒,“此辈乃袁术余党,是朝廷要问责的国贼。”



“吾愿出面保他,赦免其罪。”



“彼竟敢与我讨价还价,向我索要钱粮!”



无怪曹操如此愤怒,在他看来,刘勋势力弱小,肯定是没办法独自割据的。



周围这么多强权,刘勋肯定会选与自己有旧的曹操。



何况曹操紧挨着陈地朝廷,要赦免的刘勋的罪过,也只是一道诏书的事儿。



刘勋哪来的勇气跟他谈条件?



荀彧解释道:



“听闻庐江与荆州刘景升来往密切,前不久荆州之兵似乎还占据了寻阳县。”



曹操闻言,这才明悟,反而弯唇笑了:



“……这就不奇怪了,这就不奇怪了。”



“我道此刘儿有甚底气,与我讨价还价。”



“原来其已与荆州暗通款曲。”



荀彧脸色则显得没那么轻松,正色说道:



“刘景升早有染指扬州的野心,今若使刘勋归荆州。”



“此有弊于明公望扬州扩展。”



不错……



曹操抚须一笑,又问:



“假使我用兵于庐江,文若觉得刘景升会不会救?”



荀彧面露难色,沉吟道:



“刘景升向来不欲使荆州卷入战火,可刘勋若真依附于他。”



“料刘表不会见死不救,多少会派人来。”



曹操又问道:



“那文若觉得,刘景升会不会赌上整个荆州,来保庐江刘勋?”



荀彧不假思索的摇头,“断然不会。”



“……这便结了。”



曹操哈哈笑道,“我自有计收刘勋,庐江一事不必过于担心。”



微微一顿,又补充道,“但我恐刘表拉上刘备,来居中调解。”



“庐江之事不宜太多人掺和,所以我意派人去往徐州一趟。”



“说玄德不插手庐江之事。”



荀彧一颔首,当即举荐了郎陵长赵俨出使徐州。



此人亦是颍川名士。



曹操欣然应允,即命赵俨出使徐州。



不表。



……



徐州,下邳。



自刘备等人离了陈国以后,依旧在下邳励精图治,专心备战。



李翊为刘营文臣领袖,每日从早忙到晚,未知疲倦。



这日,落雨。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花时节不见君并收藏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