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骑兵正即是李世民所率的玄甲骑。

  他们这部骑兵虽是绕道,比窦轨所率的主力多走了百十里地,但他们人少,一人两马,行速甚快,故比窦轨所率的唐军步骑主力只晚到修化了多半日。

  窦轨部是昨天下午到的修成城北。

  立马高地,向下俯瞰,李世民见得眼前是一座开阔的盆地,东、北、南遥望,俱是群山叠嶂。修化城矗立在一条河流岸边,盆地间虽也有丘陵,然都不高,方圆也不大。

  放眼四望,入目所见,多是当地百姓历年来辛苦耕耘开垦出的田地。——时当盛夏,收获时节,却田地泰半荒芜,只见半人高的野草丛生;剩下种了麦子的,许多也都被践踏倒伏,麦穗散落泥中,显然才经历过人马踩踏不久。只也不知是被守城的唐军践踏的,还是被开进城南的汉军踩踏的?想来前者的可能性更大。因是路上接到军报,徐世绩部汉军亦是才到城外。

  李世民先往城南来眺。

  城南十余里处,徐世绩部汉军的营寨已立。

  居高临下,他可以望见,营分三处,彼此成掎角之势,营垒相连,壕沟深掘。三座营中间这座营最大,当是徐世绩的中军帅营,其余两个营地较小,但不论大小,三座营均布局严整,规划整齐。各是两条干道交错,将营地分成四片区域;又每块区域,被几条支路分割,或是营房帐区,或是骑兵驻处,或是辎重粮秣,或是炊爨之地,井井有条。

  遥见营内道上,不见多少人踪,唯见旗帜招展,——可见纪律之严明。

  三五成群的散骑游弋於外,或往来巡哨,警惕非常;或出至修化城外周边,以及南边的窦轨部唐军营外打望,观察动静。另见有几队步卒,小蚂蚁也似,在营前的草野间刈草砍薪,抑或在河边取水,而这些步卒,除了做这些活计的人之外,别有警戒吏卒,持矛立於高处瞭望。

  望得多时,李世民心头凛然,顾与翟长孙等说道:“徐世绩名声不显,却非庸将!观其营垒,布置谨严,内外有度。他这中军大营,能容三两千步骑,却其营中道上,不见人马混杂,清净肃然,军纪之严,亦可见矣!闻他部曲,多是瓦岗的积年老贼,却能勒束至此,其能匪浅!淮安王败在他的手上,倒是以此观之,并不足责。是我疏忽,未能先知其能!”

  名声太大,固有好处,敌军闻之,也许就退避三舍。但名声不大,也有好处,就如徐世绩,此前一直无甚用兵之名,李神通等因将他小看,却就瓦罐井上破,将军阵前亡,被他打了个措手不及,沦为俘囚。不过黄芦关一战下来,李神通得擒在手,徐世绩的名气却也就出来了。再加上这时见他营垒整严,李世民本非轻敌之人,更是对他因此加强了重视。

  “徐世绩纵非庸将,殿下亲自部署,亲引我辈在此设伏,料他迟早也是殿下手下游魂!”翟长孙说道。——正因他曾是李世民的手下败将,对李世民的文武兼资他才最为清楚。

  李世民又看了会儿,目光转向北边的窦轨营地。

  窦轨部的营地尚未完全筑成,但规模已具。此时,还有民夫、辎重兵在搬运木石,修整栅栏,增高加固营墙。亦有步骑散於外围警备,但并不理会徐世绩部游骑的逼近窥探。李世民沉吟了下,令道:“遣吏告知我舅,我部已达西边山中。却也不可只管筑营,可遣些许精骑,逐击窥视的汉骑。然亦不必深追,赶过城去就可以了。待营筑成,可再遣骑至汉营外示威。”

  翟长孙问道:“殿下令窦公遣骑迎击汉贼骑,又令窦公遣骑至贼营示威,可是为示我骄气?”

  “正是。见徐世绩营垒如此,既然筑营这般谨严,内外措置有序,料其必是个多思谨慎之人。若我阿舅只一味以筑营自固,说不得,徐世绩就会生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章节目录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赵子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赵子曰并收藏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