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南方太平军和清廷镇压兵马不断交战的时候,紫禁城中,咸丰皇帝也在考虑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



“漕粮海运?这能行吗?”



杜受田站在咸丰皇帝面前,正色道:



“陛下,大清已经必须要考虑这件事情了。”



君臣两人讨论的“漕粮海运”,指的是将原本通过京杭大运河从江南运输粮草的方式,改为海上运输。



华夏利用水上运输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三皇五帝时就已经有所记载。



尤其是在隋炀帝杨广弄出了京杭大运河之后,漕运的运输量更是每个朝代都屡创新高,成为了沟通中原、江南和北京一带最重要的通道。



到了大清时期,为了把江南充沛的物资钱粮运往京师,大清还特地设置了“漕运总督”这么一个一品大员的官衔。



凡事有利就必然有弊。



漕运的弊端有很多。



因为运河河面不宽导致的行船困难,运输效率低。



需要大量纤夫劳工,导致劳动力的浪费。



在漕运过程中从上到下的贪污腐败更是如影随形,根本无法避免,给朝廷带来了大量的损失。



此外,维护漕运的成本也是巨大的。



这里就不得不说到华夏的母亲河——黄河。



古代人也没有环境保护的意识,导致黄河上游水土不断流失,泥沙含量越来越高。



这样的后果就是黄河的河床不断提升,决堤、改道次数越来越多。



时间线越往后,黄河造成的威胁就越大。



宋朝时,黄河就已经是一条地上河,高过近在咫尺的都城汴京。



元朝时,黄河决堤让中原变成一片泽国,直接导致了“莫道石人一只眼”的元末红巾军大起义。



明朝时期,黄河夺淮河入海,让江苏一带遭遇了无数次洪灾。



到了大清,黄河的脾气依旧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



从江南前往北京的漕运是无论如何也得跟黄河联通的,只要黄河泛滥,漕运就得中断。



单单是康熙时期,就有整整三十多年的时间在治理黄河。



随后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四朝,大规模治理黄河的工程总计不下五十次。



治理黄河有多贵呢?



单单是道光二十三年开始的“中牟九堡大工”治理工程,耗银就达到惊人的一千三百五十一万余两!



这还仅仅是道光皇帝在位三十年间七次治理黄河中的一次而已。



之前的强盛富庶的大清还能勉强承受这样的成本,但如今签订了诸多不平等条约的大清可就再也无力支撑了。



而且还并不仅仅是黄河,整个京杭大运河数千里的水路每年也都需要不同程度地疏浚以维持通航能力,这同样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杜受田强调道:



“皇上,若是采用漕粮海运,每年至少能给国库节省三百到五百万两银子!”



“而且,先帝在位时期就已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盘点大秦败家子,祖龙棺材板压不住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盘点大秦败家子,祖龙棺材板压不住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