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夔州千里之外的大散关,经过北海寒风肃杀,树叶已然枯黄。
城头之上,赵之佛身披斩衰,大手摁住剑柄,满面哀容。
北庭五虎之首林瓷溪立于左边,目光瞟向远处白河,若有所思。
同为五虎之一的贾狻立于右边,身形奇高,胸膛奇厚,一人比赵之佛与林瓷溪加起来都宽,看似有万夫不当之勇,可脸庞生的极为女相,凤眼,细眉,嘴唇丰满,娇艳欲滴。
贾狻本喜欢骑马作战,无奈块头太大,实在找不到能载他而行的骏马,随后转入步卒,凭借军功,十年内荣升主将,统领三营骁勇之士。曾经在兵甲长城,以步卒对大周铁骑,死战五日不退,一人镇守烽燧,手撕七名贪狼军将领,赢来雷暴山君美誉。
也被称之为北策军武勇第一。
林瓷溪轻声道:“房将军巡河一天一夜未归,不会出岔子了吧?”
贾狻问道:“要不然我去找找?”
赵之佛缓缓摇头,沉声道:“将军入疆场,生死是他的命数,殉国之后,也不过是一具尸体,找来何用?”
短短几年光阴,这名老人遭遇丧子之痛,又经受丧君丧友之痛,心中早已是一片枯井,即便心腹爱将生死不知,也荡不起任何涟漪。
林瓷溪皱眉道:“张燕云弃了凤凰山,导致蜂候从西边登岸,半月以来,贪狼军斥候撂下三百六十具尸体,铁鹞子也有二百余人殉国,且愈演愈烈,看来离大军登岸,已不远矣。大帅,大散关离岸太近,又无其它关城形成犄角之势,不如把防线后撤百里,在兵甲长城以北摆开阵仗,那里有数座雄关,又有落马城可以驰援,贪狼军不敢深入。”
赵之佛轻声吟诵道:“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声音微颤,使得四句诗词带有凄凉之意。
赵之佛又开口道:“自从张燕云来到夔州之后,便将肃河军事大包大揽,白河南岸,再无兵戈扰攘之痛。可你们要明白,十八骑是赵王府兵,不是镇守北疆的军卒,人家愿意出膀子力气,乃是情分,不是本分,抵挡大周铁甲,是咱们北策军职责所在。十八骑不守,咱们得守,传我帅令,调五万大军,在白河岸边安营扎寨,以河水为床,蓝天为被,贪狼军若再想犯我疆土,先踩着咱们尸首登岸!”
“诺。”
北策军军纪森严,赵之佛下达帅令,众将校只能照办。
一名身披山文甲的将军疾驰入关。
宋瓷溪松了口气,“房将军终于平安归来。”
早在十几年前,赵之佛就已经房琦为义子,准备辅佐嫡长子赵景福,成为北策军二号人物,可谁知人算不如天算,赵景福死在夔州,局面悄然发生转变。
自己年事已高,年轻时入伍,戎马一生,落了满身暗疾,北庭军政扛在一肩,已经力不从心,打算将宋瓷溪扶上北庭大都护,房琦任北策军主帅,有这两名嫡系镇守北线,他才能安心回到祖地养老。
赵之佛走下关头相迎,见到房琦脸上尽是风尘血渍,于是面沉如水叱责道:“你替本帅巡防北线,为何次次亲自杀敌!砍脑袋就那么爽快?!你一死,把几万袍泽丢在大散关,谁来指挥他们作战?!”
房琦行礼道:“大帅,恕卑职鲁莽,贪狼军狡诈凶残,若不亲自看一眼,实在放不下心来。”
城头之上,赵之佛身披斩衰,大手摁住剑柄,满面哀容。
北庭五虎之首林瓷溪立于左边,目光瞟向远处白河,若有所思。
同为五虎之一的贾狻立于右边,身形奇高,胸膛奇厚,一人比赵之佛与林瓷溪加起来都宽,看似有万夫不当之勇,可脸庞生的极为女相,凤眼,细眉,嘴唇丰满,娇艳欲滴。
贾狻本喜欢骑马作战,无奈块头太大,实在找不到能载他而行的骏马,随后转入步卒,凭借军功,十年内荣升主将,统领三营骁勇之士。曾经在兵甲长城,以步卒对大周铁骑,死战五日不退,一人镇守烽燧,手撕七名贪狼军将领,赢来雷暴山君美誉。
也被称之为北策军武勇第一。
林瓷溪轻声道:“房将军巡河一天一夜未归,不会出岔子了吧?”
贾狻问道:“要不然我去找找?”
赵之佛缓缓摇头,沉声道:“将军入疆场,生死是他的命数,殉国之后,也不过是一具尸体,找来何用?”
短短几年光阴,这名老人遭遇丧子之痛,又经受丧君丧友之痛,心中早已是一片枯井,即便心腹爱将生死不知,也荡不起任何涟漪。
林瓷溪皱眉道:“张燕云弃了凤凰山,导致蜂候从西边登岸,半月以来,贪狼军斥候撂下三百六十具尸体,铁鹞子也有二百余人殉国,且愈演愈烈,看来离大军登岸,已不远矣。大帅,大散关离岸太近,又无其它关城形成犄角之势,不如把防线后撤百里,在兵甲长城以北摆开阵仗,那里有数座雄关,又有落马城可以驰援,贪狼军不敢深入。”
赵之佛轻声吟诵道:“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声音微颤,使得四句诗词带有凄凉之意。
赵之佛又开口道:“自从张燕云来到夔州之后,便将肃河军事大包大揽,白河南岸,再无兵戈扰攘之痛。可你们要明白,十八骑是赵王府兵,不是镇守北疆的军卒,人家愿意出膀子力气,乃是情分,不是本分,抵挡大周铁甲,是咱们北策军职责所在。十八骑不守,咱们得守,传我帅令,调五万大军,在白河岸边安营扎寨,以河水为床,蓝天为被,贪狼军若再想犯我疆土,先踩着咱们尸首登岸!”
“诺。”
北策军军纪森严,赵之佛下达帅令,众将校只能照办。
一名身披山文甲的将军疾驰入关。
宋瓷溪松了口气,“房将军终于平安归来。”
早在十几年前,赵之佛就已经房琦为义子,准备辅佐嫡长子赵景福,成为北策军二号人物,可谁知人算不如天算,赵景福死在夔州,局面悄然发生转变。
自己年事已高,年轻时入伍,戎马一生,落了满身暗疾,北庭军政扛在一肩,已经力不从心,打算将宋瓷溪扶上北庭大都护,房琦任北策军主帅,有这两名嫡系镇守北线,他才能安心回到祖地养老。
赵之佛走下关头相迎,见到房琦脸上尽是风尘血渍,于是面沉如水叱责道:“你替本帅巡防北线,为何次次亲自杀敌!砍脑袋就那么爽快?!你一死,把几万袍泽丢在大散关,谁来指挥他们作战?!”
房琦行礼道:“大帅,恕卑职鲁莽,贪狼军狡诈凶残,若不亲自看一眼,实在放不下心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