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等急功近利之法,不过是雕虫小技,恐怕难以真正登堂入室。”



“若是科场上都是这等取巧之文,岂不是败坏了我朝的科场风气?”



那位年长的王姓考官摆了摆手,示意众人稍安勿躁。



“非也,非也。”



“取巧与否,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



“但单就文章论策而言,这些卷子中的佼佼者,确实是言之有物,切中时弊。”



“比起某些出身诗书世家、却只会空谈玄理的子弟,孰高孰下,一目了然。”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众人。



“再者说了,陛下锐意革新科举,评分标准日益精细严谨。”



“甲乙丙丁,分数判等,皆有明确的规章可循。”



“咱们只管秉公阅卷,择优录取便是。”



“至于其师承何处,是名门大儒还是市井奇人,倒不必过于放在心上。”



“王大人此言极是啊。”戴方巾的考官深以为然。



“若真是那广智侯的科举班教出来的,那只能说明广智侯教导有方,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咱们若是因此心存芥蒂,刻意避嫌,反而显得自己器量狭小,有失公允。”



“那岂不也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攀附诗书世家、打压寒门之举?”



这话立刻引来了一片低声的赞同。



“正是这个道理!”



“文章做得好,能为国效力,那便是好文章!”



一位性情略显粗豪的考官忍不住拍了下桌子,声音响亮。



“管他娘的是谁教出来的!”



主考官,当朝大儒刘三吾,此刻正独自在另一间更为安静的静室之中。



他面前摆放着各房呈送上来的拟录取名单,以及那些被认为最为拔尖的卷子。



刘三吾年事已高,但精神依旧矍铄。



灯下,他戴着在眼镜店专门配备的老花镜,仔仔细细地比对着几份策论。



“嗯,此子论《大明律》,见解确实独到,不落前人窠臼……”



“竟能从律法条文中引申出数条利弊分析,且言之有据,难得,实在难得。”



他提起朱笔,在卷首认真写下自己的评语。



随后,又在拟定的名次上郑重圈点。



这些被刘三吾特别圈点出来的卷子,其文风大多与方才同考官们议论的相似。



简练,犀利,论证清晰,直指核心。



正是皇帝喜欢的风格。



刘三吾捋着自己花白的胡须,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微微点头。



他一生治学,最为看重的便是经世致用之学。



这些年轻人,虽然笔法上尚显几分稚嫩青涩。



但他们的思路开阔,不拘一格,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正是眼下朝廷最需要的可造之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

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