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要牵扯过深,注意退场时机。



朱棡转念一想,老四燕王,还有老五周王、老六楚王,他们不也参与了吗?



为什么人家就能及时抽身,偏偏是咱栽了这么大一个跟头?



此时如果把陆知白给攀扯出来……



那岂不是显得咱比他们几个兄弟都愚蠢,都贪心吗?



这话要是传到父皇的耳朵里,父皇会怎么看待咱!



朱棡心中懊恼不已。



前一阵子。



就应该相信陆知白那小子的劝说。



不应该再贪最后一波高价。



谁能想到,其他几个兄弟行事周密,先一步脱身。



偏偏是自己,因为一时的贪心不足,深深陷了进去。



不过呢。



又想到,听说西安那边,情况似乎也不怎么样。



朱棡不由得是笑了两声,乐。



但他很快,又愁眉紧锁。



思量一番之后。



“传令下去,就说王府近来用度紧张,让太原府以及周边各州县的官员,多‘体谅’一些,主动送些钱粮来,帮衬帮衬。”



“至于罪责……”朱棡冷笑一声。



“自然是那些唯利是图的奸商,蛊惑人心,扰乱边贸!”



“本王也是受了他们的蒙蔽啊!”



……



……



半个多月前。



甘州榷场的大黄价钱,如同断了线的风筝,开始坠落。



而应天府。



秋闱,也就是乡试,阅卷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应天府的乡试,历来是腥风血雨之争。



不仅有府内学子,周边苏州府、扬州府等等中/央直管府的尖子,也都汇聚于此。



更有国子监的监生们憋着一股劲儿。



这一回的主考官,乃是翰林学士刘三吾。



这位洪武十七年入仕的大儒,治学严谨,向来铁面无私。



试卷皆已誊录,用朱笔誊写,弥封了姓名,以防舞弊。



考官们埋首于一摞摞的卷册之中,或蹙眉深思,或捻须点头。



贡院深处。



灯火彻夜通明。



几位分房阅卷官围坐一处。



他们面前的桌案上,等待批阅的卷宗堆积得像座小山。



烛火轻轻摇曳。



光影映照在他们脸上,表情各异。



有的凝神细看,有的低头沉吟,有的则偶尔露出几分难以掩饰的惊讶。



“诸位同僚。”一位胡须花白的同考官首先放下了手中的朱笔。



他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声音带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

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