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这阵容,和陆知白先前的推测区别不是很大。



主将是延安侯唐胜宗,封征东将军,率领中路军。



副将是南雄侯赵庸,为左副将军,率领东路军;



南安侯俞通海,为右副将军,率领西路军。



他们各自还有副将,名单中就包括张赫、朱寿等人。



此外,飞球营果然又派了一百只飞球,由陶成道亲自带队。



但是,谁都没想到,还有一个右副将军——李文忠。



大朝会上,听到这份出战名单,李文忠自己也是懵的,不禁眉头紧锁。



他一直反对征倭,上过好几份奏疏。



可朱元璋置若罔闻。



不仅如此,竟然派他去征倭。



这一手太狠了。



若是等旨意落实才不想去,就成了抗旨。



所以,宣读完名单之后,李文忠就拱手道:



“陛下,臣难担此重任,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朱元璋只瞥他一眼,悠悠地说:



“咱自有咱的考虑,就这么定了,你要抗旨不成?”



李文忠到底没有再说什么。



但下了朝,他便急着去面圣。



结果,仍是没能让朱元璋改变主意。



李文忠知道,最近两年,朱元璋对他有些不满。



先是因为胡惟庸案,他上书劝谏,不要杀那么多人。



后来因为陆知白,胡惟庸案虽结案了,但朱元璋心里还惦记着李文忠难听的谏言。



这一次,李文忠反对征倭,却还被任命,这就是朱元璋给他的答复!



也是要看他的态度。



如果李文忠真的敢抗旨不从,那就可以顺理成章地严惩。



李文忠闷闷不乐,却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而满朝文武,也有一些正直耿介之士。



哪怕大军名单已定,他们仍然上书反对。



但是,反对无效。



朱元璋命殿阁大学士,把反对征倭的奏疏挑出来放到一旁。



他根本就一眼不看!



十月初五这天。



南雄侯赵庸集结了一批军船,先行出发。



其余几支队伍也会陆续跟上。



因为十月初三,浙江台州等地,又遭遇倭寇侵袭。



因此,那边的卫所调人要慢了一些。



李文忠还在纠结,也有相好的文武大臣得知倭寇又来袭,劝他不要犟了。



事已至此,只能遵旨。



大明有北虏南倭两个大患,如果此番征倭能成功,确实是利国利民。



朱标甚至亲自见了他一面,向他说明朱元璋的想法。



李文忠说的建设海上城防,固然是抗倭的办法,却治标不治本。



朱标说:



“你想过没有,倭国一样在发展,倭寇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但我们的防守,会不会有空虚的时候?



所以,还是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没有倭国,就不会有倭寇。倭国并不是癣疥之疾,而是心腹大患。”



李文忠哑口无言,只好拱手道:



“陛下远见卓识,殿下苦口婆心,文忠受教了……”



浙江的倭寇,抢了些东西就跑了。



于是,几天后,唐胜宗、俞通源很快就整理好队伍,也出发了。



李文忠率领一支骑兵。



原本,可以走陆路去山东再坐船。



但为了尽快习惯海上生活,他的队伍从长江口就坐船了。



又送走了一支大军,朱元璋再次腾出手来,想起了两个还赖在京中不走的儿子。



于是又派人去催。



并且为他们挑了一个黄道吉日。



十月初十。



这一天。



朱橚和朱桢带着各自的护卫队,结伴而行,滚出了南京城。



一众皇子又来相送。



一下两个弟弟要就藩,朱标也来了。



陆知白也在。



第654章



这阵容,和陆知白先前的推测区别不是很大。



主将是延安侯唐胜宗,封征东将军,率领中路军。



副将是南雄侯赵庸,为左副将军,率领东路军;



南安侯俞通海,为右副将军,率领西路军。



他们各自还有副将,名单中就包括张赫、朱寿等人。



此外,飞球营果然又派了一百只飞球,由陶成道亲自带队。



但是,谁都没想到,还有一个右副将军——李文忠。



大朝会上,听到这份出战名单,李文忠自己也是懵的,不禁眉头紧锁。



他一直反对征倭,上过好几份奏疏。



可朱元璋置若罔闻。



不仅如此,竟然派他去征倭。



这一手太狠了。



若是等旨意落实才不想去,就成了抗旨。



所以,宣读完名单之后,李文忠就拱手道:



“陛下,臣难担此重任,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朱元璋只瞥他一眼,悠悠地说:



“咱自有咱的考虑,就这么定了,你要抗旨不成?”



李文忠到底没有再说什么。



但下了朝,他便急着去面圣。



结果,仍是没能让朱元璋改变主意。



李文忠知道,最近两年,朱元璋对他有些不满。



先是因为胡惟庸案,他上书劝谏,不要杀那么多人。



后来因为陆知白,胡惟庸案虽结案了,但朱元璋心里还惦记着李文忠难听的谏言。



这一次,李文忠反对征倭,却还被任命,这就是朱元璋给他的答复!



也是要看他的态度。



如果李文忠真的敢抗旨不从,那就可以顺理成章地严惩。



李文忠闷闷不乐,却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而满朝文武,也有一些正直耿介之士。



哪怕大军名单已定,他们仍然上书反对。



但是,反对无效。



朱元璋命殿阁大学士,把反对征倭的奏疏挑出来放到一旁。



他根本就一眼不看!



十月初五这天。



南雄侯赵庸集结了一批军船,先行出发。



其余几支队伍也会陆续跟上。



因为十月初三,浙江台州等地,又遭遇倭寇侵袭。



因此,那边的卫所调人要慢了一些。



李文忠还在纠结,也有相好的文武大臣得知倭寇又来袭,劝他不要犟了。



事已至此,只能遵旨。



大明有北虏南倭两个大患,如果此番征倭能成功,确实是利国利民。



朱标甚至亲自见了他一面,向他说明朱元璋的想法。



李文忠说的建设海上城防,固然是抗倭的办法,却治标不治本。



朱标说:



“你想过没有,倭国一样在发展,倭寇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但我们的防守,会不会有空虚的时候?



所以,还是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没有倭国,就不会有倭寇。倭国并不是癣疥之疾,而是心腹大患。”



李文忠哑口无言,只好拱手道:



“陛下远见卓识,殿下苦口婆心,文忠受教了……”



浙江的倭寇,抢了些东西就跑了。



于是,几天后,唐胜宗、俞通源很快就整理好队伍,也出发了。



李文忠率领一支骑兵。



原本,可以走陆路去山东再坐船。



但为了尽快习惯海上生活,他的队伍从长江口就坐船了。



又送走了一支大军,朱元璋再次腾出手来,想起了两个还赖在京中不走的儿子。



于是又派人去催。



并且为他们挑了一个黄道吉日。



十月初十。



这一天。



朱橚和朱桢带着各自的护卫队,结伴而行,滚出了南京城。



一众皇子又来相送。



一下两个弟弟要就藩,朱标也来了。



陆知白也在。



第654章



这阵容,和陆知白先前的推测区别不是很大。



主将是延安侯唐胜宗,封征东将军,率领中路军。



副将是南雄侯赵庸,为左副将军,率领东路军;



南安侯俞通海,为右副将军,率领西路军。



他们各自还有副将,名单中就包括张赫、朱寿等人。



此外,飞球营果然又派了一百只飞球,由陶成道亲自带队。



但是,谁都没想到,还有一个右副将军——李文忠。



大朝会上,听到这份出战名单,李文忠自己也是懵的,不禁眉头紧锁。



他一直反对征倭,上过好几份奏疏。



可朱元璋置若罔闻。



不仅如此,竟然派他去征倭。



这一手太狠了。



若是等旨意落实才不想去,就成了抗旨。



所以,宣读完名单之后,李文忠就拱手道:



“陛下,臣难担此重任,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朱元璋只瞥他一眼,悠悠地说:



“咱自有咱的考虑,就这么定了,你要抗旨不成?”



李文忠到底没有再说什么。



但下了朝,他便急着去面圣。



结果,仍是没能让朱元璋改变主意。



李文忠知道,最近两年,朱元璋对他有些不满。



先是因为胡惟庸案,他上书劝谏,不要杀那么多人。



后来因为陆知白,胡惟庸案虽结案了,但朱元璋心里还惦记着李文忠难听的谏言。



这一次,李文忠反对征倭,却还被任命,这就是朱元璋给他的答复!



也是要看他的态度。



如果李文忠真的敢抗旨不从,那就可以顺理成章地严惩。



李文忠闷闷不乐,却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而满朝文武,也有一些正直耿介之士。



哪怕大军名单已定,他们仍然上书反对。



但是,反对无效。



朱元璋命殿阁大学士,把反对征倭的奏疏挑出来放到一旁。



他根本就一眼不看!



十月初五这天。



南雄侯赵庸集结了一批军船,先行出发。



其余几支队伍也会陆续跟上。



因为十月初三,浙江台州等地,又遭遇倭寇侵袭。



因此,那边的卫所调人要慢了一些。



李文忠还在纠结,也有相好的文武大臣得知倭寇又来袭,劝他不要犟了。



事已至此,只能遵旨。



大明有北虏南倭两个大患,如果此番征倭能成功,确实是利国利民。



朱标甚至亲自见了他一面,向他说明朱元璋的想法。



李文忠说的建设海上城防,固然是抗倭的办法,却治标不治本。



朱标说:



“你想过没有,倭国一样在发展,倭寇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但我们的防守,会不会有空虚的时候?



所以,还是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没有倭国,就不会有倭寇。倭国并不是癣疥之疾,而是心腹大患。”



李文忠哑口无言,只好拱手道:



“陛下远见卓识,殿下苦口婆心,文忠受教了……”



浙江的倭寇,抢了些东西就跑了。



于是,几天后,唐胜宗、俞通源很快就整理好队伍,也出发了。



李文忠率领一支骑兵。



原本,可以走陆路去山东再坐船。



但为了尽快习惯海上生活,他的队伍从长江口就坐船了。



又送走了一支大军,朱元璋再次腾出手来,想起了两个还赖在京中不走的儿子。



于是又派人去催。



并且为他们挑了一个黄道吉日。



十月初十。



这一天。



朱橚和朱桢带着各自的护卫队,结伴而行,滚出了南京城。



一众皇子又来相送。



一下两个弟弟要就藩,朱标也来了。



陆知白也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