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但他们都已经死了。



现在能用的,排得上号的,除了赵庸和唐胜宗之外,陆知白估摸,俞通海的弟弟俞通源可能也会出战。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将领,未来因为海上漕运出色被封侯,张赫、朱寿。



但也不能全是水师,还得有陆军。



骑兵远渡重洋之后,不知还能否保持战斗力。



此外就是飞球营。



若是出动,绝对会增添一些胜算。



飞球现在数量充足,就是飞球员有些不足。



老朱只派了一半到云南那边,剩余的二百来人,大概就是留着征倭的。



“唉……”



陆知白叹了口气。



自己瞎琢磨也没用,老朱说了算。



晚上睡觉。



被窝里。



朱长乐问道:



“夫君,你最近几天,似乎有什么心事……”



陆知白想了一想,压低声音,告诉她:



“不错……我准备过段时间,去一趟倭国。”



“……”朱长乐吃了一惊,黑眸大睁,怀疑自己的耳朵。



陆知白笑道:“不要这么震惊嘛。”



朱长乐奇道:“你去那里做什么?”



陆知白说:“去开疆辟土啊~看谁敢嘲笑我没有军功!”



朱长乐微微撅起小嘴,沉默不语。



“迟早得告诉你的,先有个心理准备……”陆知白本就在想何时开口。



他再一想:“你要是不放心,要不,咱们一块去得了~”



朱长乐稍作思索,便拒绝了:



“不行,没有去异国他乡还带上家眷的,若被人说成逃亡,也无从辩驳……”



陆知白倒略感诧异,笑道:“你想得还怪周到。”



朱长乐说:



“你忘了么,先前听说,胡惟庸家里搜出了和倭国来往的书信呢……



你身份特殊,还是小心一些为好。”



成亲已两年多了,她也在成长。



陆知白这样的奇人异士,用脚丫子想,也知道在朱元璋心里分量极重。



带着妻儿出海,算怎么个事。



“哎呀,”朱长乐反应过来,“关键不是带不带我,问题是,你非去不可么?”



陆知白嘿嘿一笑,却又叹了口气,说:



“倭国关系重大,我想亲自去一趟。”



朱长乐轻声道:“我知道了。反正也拦不住你。睡觉吧。”



一片静谧。



陆知白却有些睡不着。



他去倭国,是因为想去。



一是金银矿。



二是想尽量解决这个近在咫尺的祸害。



虽然驯化需要过程,但有个好的开头,后面会顺利一些。



这是主要目的。



三嘛……



则是因为好奇,想要去看看。



上辈子,陆知白就是在倭国的一个博物馆里,突然遭遇贼大的地震……



地震预警是利用纵波和横波的时间差,但地震不一定都按套路出牌。



这种级别的地震,预警也没啥用。



估计,大半个岛国,都得沉没了……



那个时间段在倭岛上的人,倒大霉了属于是。



……



九月中旬。



朱元璋开始征调各地水师卫所的船只。



每个卫所抽调一些,再加上造的新船,大概能有三百艘。



这都是能载几百人的大船,比千料舟还大些。



元军征倭时,把拔都鲁轻疾舟、汲水小舟等等小船也算上了。



这些小船,大明自然也会备,但算不得什么。



陆知白得知消息,暗自激动。



朱橚和朱桢已经准备快一个月了,还没去就藩。



但他们又不敢去问老朱,到底啥时候东征。



于是怂恿陆知白去。



陆知白也不去,现在转变了策略。



这些天,要低调一些,闭口不提去倭国的事。



让老朱放松警惕~



……



九月下旬。



南雄侯赵庸班师回朝。



小规模的论功行赏。



毕竟只是平定广州海寇,原本是自家百姓。



赵庸也听说了准备征倭的事。



但朱元璋还没下令。



所以,赵庸就只当不知道,先休整几天。



朱元璋却另外下了旨意。



命巩昌侯郭兴前往浙江沿海,替换延安侯唐胜宗。



又命唐胜宗检阅水师,抽调一些精锐。



这种种动作,无疑是东征的前奏。



朱元璋一道旨意,直接坐实了意图——



他命几个翰林,写一篇《讨倭国檄文》!



出师,讲究的就是名正言顺。



霎时,引起了朝中一些人的反对。



李文忠当先,仍是反对征倭。



他的理由还是那些。



但其他文臣,却有别的理由:



“大军西征云南,尚未有结果,不宜再动兵戈。两边作战,难免顾应不及……”



“今年先是北伐,再有西征,赋税沉重。若是再有东征,只怕民生益苦,若耽误粮草,便坏了大事……”



他们的反对,自然有其道理。



但朱元璋也有自己的考虑。



主要还是担心,若在春天发兵,等行军过去,又快夏天了。



到时台风多发,可能对明军很不利。



可朱元璋懒得与群臣解释。



也不会告诉他们倭国有金银矿。



理由只是一个——讨伐不臣!



……



十月初一。



檄文定稿。



朱元璋宣布了东征的将领名单。



第653章



但他们都已经死了。



现在能用的,排得上号的,除了赵庸和唐胜宗之外,陆知白估摸,俞通海的弟弟俞通源可能也会出战。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将领,未来因为海上漕运出色被封侯,张赫、朱寿。



但也不能全是水师,还得有陆军。



骑兵远渡重洋之后,不知还能否保持战斗力。



此外就是飞球营。



若是出动,绝对会增添一些胜算。



飞球现在数量充足,就是飞球员有些不足。



老朱只派了一半到云南那边,剩余的二百来人,大概就是留着征倭的。



“唉……”



陆知白叹了口气。



自己瞎琢磨也没用,老朱说了算。



晚上睡觉。



被窝里。



朱长乐问道:



“夫君,你最近几天,似乎有什么心事……”



陆知白想了一想,压低声音,告诉她:



“不错……我准备过段时间,去一趟倭国。”



“……”朱长乐吃了一惊,黑眸大睁,怀疑自己的耳朵。



陆知白笑道:“不要这么震惊嘛。”



朱长乐奇道:“你去那里做什么?”



陆知白说:“去开疆辟土啊~看谁敢嘲笑我没有军功!”



朱长乐微微撅起小嘴,沉默不语。



“迟早得告诉你的,先有个心理准备……”陆知白本就在想何时开口。



他再一想:“你要是不放心,要不,咱们一块去得了~”



朱长乐稍作思索,便拒绝了:



“不行,没有去异国他乡还带上家眷的,若被人说成逃亡,也无从辩驳……”



陆知白倒略感诧异,笑道:“你想得还怪周到。”



朱长乐说:



“你忘了么,先前听说,胡惟庸家里搜出了和倭国来往的书信呢……



你身份特殊,还是小心一些为好。”



成亲已两年多了,她也在成长。



陆知白这样的奇人异士,用脚丫子想,也知道在朱元璋心里分量极重。



带着妻儿出海,算怎么个事。



“哎呀,”朱长乐反应过来,“关键不是带不带我,问题是,你非去不可么?”



陆知白嘿嘿一笑,却又叹了口气,说:



“倭国关系重大,我想亲自去一趟。”



朱长乐轻声道:“我知道了。反正也拦不住你。睡觉吧。”



一片静谧。



陆知白却有些睡不着。



他去倭国,是因为想去。



一是金银矿。



二是想尽量解决这个近在咫尺的祸害。



虽然驯化需要过程,但有个好的开头,后面会顺利一些。



这是主要目的。



三嘛……



则是因为好奇,想要去看看。



上辈子,陆知白就是在倭国的一个博物馆里,突然遭遇贼大的地震……



地震预警是利用纵波和横波的时间差,但地震不一定都按套路出牌。



这种级别的地震,预警也没啥用。



估计,大半个岛国,都得沉没了……



那个时间段在倭岛上的人,倒大霉了属于是。



……



九月中旬。



朱元璋开始征调各地水师卫所的船只。



每个卫所抽调一些,再加上造的新船,大概能有三百艘。



这都是能载几百人的大船,比千料舟还大些。



元军征倭时,把拔都鲁轻疾舟、汲水小舟等等小船也算上了。



这些小船,大明自然也会备,但算不得什么。



陆知白得知消息,暗自激动。



朱橚和朱桢已经准备快一个月了,还没去就藩。



但他们又不敢去问老朱,到底啥时候东征。



于是怂恿陆知白去。



陆知白也不去,现在转变了策略。



这些天,要低调一些,闭口不提去倭国的事。



让老朱放松警惕~



……



九月下旬。



南雄侯赵庸班师回朝。



小规模的论功行赏。



毕竟只是平定广州海寇,原本是自家百姓。



赵庸也听说了准备征倭的事。



但朱元璋还没下令。



所以,赵庸就只当不知道,先休整几天。



朱元璋却另外下了旨意。



命巩昌侯郭兴前往浙江沿海,替换延安侯唐胜宗。



又命唐胜宗检阅水师,抽调一些精锐。



这种种动作,无疑是东征的前奏。



朱元璋一道旨意,直接坐实了意图——



他命几个翰林,写一篇《讨倭国檄文》!



出师,讲究的就是名正言顺。



霎时,引起了朝中一些人的反对。



李文忠当先,仍是反对征倭。



他的理由还是那些。



但其他文臣,却有别的理由:



“大军西征云南,尚未有结果,不宜再动兵戈。两边作战,难免顾应不及……”



“今年先是北伐,再有西征,赋税沉重。若是再有东征,只怕民生益苦,若耽误粮草,便坏了大事……”



他们的反对,自然有其道理。



但朱元璋也有自己的考虑。



主要还是担心,若在春天发兵,等行军过去,又快夏天了。



到时台风多发,可能对明军很不利。



可朱元璋懒得与群臣解释。



也不会告诉他们倭国有金银矿。



理由只是一个——讨伐不臣!



……



十月初一。



檄文定稿。



朱元璋宣布了东征的将领名单。



第653章



但他们都已经死了。



现在能用的,排得上号的,除了赵庸和唐胜宗之外,陆知白估摸,俞通海的弟弟俞通源可能也会出战。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将领,未来因为海上漕运出色被封侯,张赫、朱寿。



但也不能全是水师,还得有陆军。



骑兵远渡重洋之后,不知还能否保持战斗力。



此外就是飞球营。



若是出动,绝对会增添一些胜算。



飞球现在数量充足,就是飞球员有些不足。



老朱只派了一半到云南那边,剩余的二百来人,大概就是留着征倭的。



“唉……”



陆知白叹了口气。



自己瞎琢磨也没用,老朱说了算。



晚上睡觉。



被窝里。



朱长乐问道:



“夫君,你最近几天,似乎有什么心事……”



陆知白想了一想,压低声音,告诉她:



“不错……我准备过段时间,去一趟倭国。”



“……”朱长乐吃了一惊,黑眸大睁,怀疑自己的耳朵。



陆知白笑道:“不要这么震惊嘛。”



朱长乐奇道:“你去那里做什么?”



陆知白说:“去开疆辟土啊~看谁敢嘲笑我没有军功!”



朱长乐微微撅起小嘴,沉默不语。



“迟早得告诉你的,先有个心理准备……”陆知白本就在想何时开口。



他再一想:“你要是不放心,要不,咱们一块去得了~”



朱长乐稍作思索,便拒绝了:



“不行,没有去异国他乡还带上家眷的,若被人说成逃亡,也无从辩驳……”



陆知白倒略感诧异,笑道:“你想得还怪周到。”



朱长乐说:



“你忘了么,先前听说,胡惟庸家里搜出了和倭国来往的书信呢……



你身份特殊,还是小心一些为好。”



成亲已两年多了,她也在成长。



陆知白这样的奇人异士,用脚丫子想,也知道在朱元璋心里分量极重。



带着妻儿出海,算怎么个事。



“哎呀,”朱长乐反应过来,“关键不是带不带我,问题是,你非去不可么?”



陆知白嘿嘿一笑,却又叹了口气,说:



“倭国关系重大,我想亲自去一趟。”



朱长乐轻声道:“我知道了。反正也拦不住你。睡觉吧。”



一片静谧。



陆知白却有些睡不着。



他去倭国,是因为想去。



一是金银矿。



二是想尽量解决这个近在咫尺的祸害。



虽然驯化需要过程,但有个好的开头,后面会顺利一些。



这是主要目的。



三嘛……



则是因为好奇,想要去看看。



上辈子,陆知白就是在倭国的一个博物馆里,突然遭遇贼大的地震……



地震预警是利用纵波和横波的时间差,但地震不一定都按套路出牌。



这种级别的地震,预警也没啥用。



估计,大半个岛国,都得沉没了……



那个时间段在倭岛上的人,倒大霉了属于是。



……



九月中旬。



朱元璋开始征调各地水师卫所的船只。



每个卫所抽调一些,再加上造的新船,大概能有三百艘。



这都是能载几百人的大船,比千料舟还大些。



元军征倭时,把拔都鲁轻疾舟、汲水小舟等等小船也算上了。



这些小船,大明自然也会备,但算不得什么。



陆知白得知消息,暗自激动。



朱橚和朱桢已经准备快一个月了,还没去就藩。



但他们又不敢去问老朱,到底啥时候东征。



于是怂恿陆知白去。



陆知白也不去,现在转变了策略。



这些天,要低调一些,闭口不提去倭国的事。



让老朱放松警惕~



……



九月下旬。



南雄侯赵庸班师回朝。



小规模的论功行赏。



毕竟只是平定广州海寇,原本是自家百姓。



赵庸也听说了准备征倭的事。



但朱元璋还没下令。



所以,赵庸就只当不知道,先休整几天。



朱元璋却另外下了旨意。



命巩昌侯郭兴前往浙江沿海,替换延安侯唐胜宗。



又命唐胜宗检阅水师,抽调一些精锐。



这种种动作,无疑是东征的前奏。



朱元璋一道旨意,直接坐实了意图——



他命几个翰林,写一篇《讨倭国檄文》!



出师,讲究的就是名正言顺。



霎时,引起了朝中一些人的反对。



李文忠当先,仍是反对征倭。



他的理由还是那些。



但其他文臣,却有别的理由:



“大军西征云南,尚未有结果,不宜再动兵戈。两边作战,难免顾应不及……”



“今年先是北伐,再有西征,赋税沉重。若是再有东征,只怕民生益苦,若耽误粮草,便坏了大事……”



他们的反对,自然有其道理。



但朱元璋也有自己的考虑。



主要还是担心,若在春天发兵,等行军过去,又快夏天了。



到时台风多发,可能对明军很不利。



可朱元璋懒得与群臣解释。



也不会告诉他们倭国有金银矿。



理由只是一个——讨伐不臣!



……



十月初一。



檄文定稿。



朱元璋宣布了东征的将领名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佚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佚名并收藏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