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启全新的政治局面。



与此同时,关于高太后的死因,坊间开始流传起各种小道消息。



有人私下议论,说太后是因权力被夺,心中郁愤难平,才一病不起;也有人猜测,太后之死或许与宫廷斗争中的隐秘手段有关。



这些流言蜚语,像无形的风,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中肆意传播,搅得人心惶惶。



赵煦深知,此时必须尽快稳定局面,否则流言越传越广,极有可能引发朝堂动荡。



于是,他迅速下诏,以国丧之礼厚葬高太后,丧葬规格极尽隆重。



在葬礼上,赵煦带领满朝文武,身着素服,神情哀伤,尽显孝子贤孙之态。



他的这一举动,一方面是向天下彰显皇家的孝道与宽厚,另一方面,也是借葬礼之机,向朝堂上下表明,即便与高太后曾有权力之争,但他始终敬重太后的身份地位,以此安抚太后旧部。



葬礼结束后,赵煦并没有放松警惕。



他深知,要想彻底消除高太后旧部可能带来的隐患,还需从长计议。



于是,他开始不动声色地对朝堂官员进行新一轮的调整。



对于那些高太后旧部中,有明显反抗迹象或是心怀不轨之人,赵煦巧妙地找借口将他们调离京城,外放至偏远之地任职,削弱其在朝中的影响力。



而对于一些愿意归服自己,且有真才实学的原太后旧臣,赵煦则选择恩威并施,加以笼络,使其逐渐融入自己的权力体系。



在处理完这些朝堂事务的同时,赵煦也没有忘记继续巩固自己新组建的权力班底。



程门八子在各自的岗位上,逐渐发挥出重要作用,他们对赵煦忠心耿耿,积极为其出谋划策。



倪咏志在枢密院,将军政机要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为赵煦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军事建议;



薛嘉怡在三司,通过一系列合理的财政举措,充实了国库,为赵煦后续的改革计划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持;



尹之贤在开封府,公正执法,将京城治理得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



随后赵煦重用程颐、曾布,并且召回蔡京两兄弟委以重任,在将政事堂、枢密院彻底掌握之后,赵煦对高太后的态度终于真实显现出来。



他很快将吕大防等后党贬谪出京城,并且展现出对高太后政治清算以及情感疏离。



随后,他立即更改年号,恢复青苗法、免役法等熙宁新政,甚至要废掉高太后“宣仁”谥号。



朝堂之上,这一系列举措如同一场剧烈的风暴,瞬间将原本就波谲云诡的政治局势搅得更加混乱不堪。



吕大防等后党骨干被逐出京城,他们多年经营的势力网络在赵煦的雷霆手段下开始土崩瓦解。



这些被贬谪之人,心中满是愤懑与不甘,却又无力反抗,只能在凄风苦雨中踏上前往偏远之地的路途。



而对于恢复熙宁新政,朝堂大臣们的反应截然不同。



那些支持变法的官员,心中却是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



他们认为,赵煦此举是拨乱反正,有望让国家重新走上富强之路。



程颐、曾布等人积极响应,在朝堂上慷慨陈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5)

章节目录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墙头上的猫1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墙头上的猫1并收藏眉山苏氏,苏允最贤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