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消失在了何处。



又有一个评论从美国纽约传来。



85年夏季,美国那边和大陆文坛有一个爱荷华大学的文学交流计划。原先在文学院上过课的女作家王安亿去了美国交流,连带着写了一系列这个年代流行的异国风情文章。



她虽然在美国,却时时刻刻关注国内的文坛状况。王安亿本就是沪市人,每一期《收获》她都会想办法找来看。



十月份,《潜伏》这一被留学生带去了纽约。王安亿看之后泪流不止,说自己已经“深深爱上了余则成这样的男人,愿意为他赴汤蹈火”,她在纽约当地由华人和留学生组成的沙龙中,分享了这一。



分享后,这些华人的反应不一,但大多热情赞扬《潜伏》中余则成的形象,而且对作者余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这个人写出来的,完全不同于其他大陆作家,不仅仅让人看得下去,甚至能扭曲人的观念,他写什么,读者就忍不住信什么。就像是马尔克斯写哥伦比亚军阀制造的惨案,无论数字怎么匪夷所思——大众信任它超过了佛伯乐做的调查报告,超过了官方的新闻通稿。



沙龙中,有一个叫陈丹清的旅美画家,他和王安亿同届。王安亿和他聊了《潜伏》自从李涯出场后,在大陆文坛引起的一些争议。陈丹清笑道:“你知道我们这一些人怎么出头的吗?”



“怎么出头的?”王安亿问道。



“我和你都没怎么读过书,但从小到大,凭借着家庭的熏陶,有一个实际上的培养机制。那些年之后文化的人才断代了,致使八十年代你看到的艺术界大繁荣——画家、家、演员……层出不穷。”



陈丹清说:“我以为是搞错了因果关系。不是因为我们是黄金一代,而是因为我们是幸运一代,前面的人断代了,导致我们有机会被推上台。将来时代的洪流过去,就有很多后人意识到,我们这些人中不乏草包。”



因为陈丹清这人非常痞,他是一边抽烟,一边笑骂的。王安亿被逗得大笑,又问他:“那余老师呢?他也是草包,不学无术之辈吗?”



陈丹清道:“我不太信信仰这一套,我是个实用主义者。但是《潜伏》却让我流泪了,让我这种人也被打动,说明余切是个真正的老师,他在哪个年代都是以做老师的。”(4/4)

章节目录

文豪1983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小时光恋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小时光恋曲并收藏文豪1983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