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面临的最严峻挑战,还是先进制程的流片产能严重不足!不仅我们自身的需求无法满足,国内众多创新企业的高端芯片设计,也卡在了制造这一关!”



“……”



……



在整个上午的会议环节中,常浩南始终安静地坐在贵宾席一个不太起眼的位置。



他没有发言,没有提问,甚至连表情都很少变化,只是专注地听着每一位演讲者的发言,偶尔在面前的笔记本上记录几笔,像一个冷静的观察者,又像一块深藏不露的磁石。



即使沉默,也隐隐吸引着一些知情者的目光。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信号。



上午的会议结束,人群开始散场。



常浩南没有立刻离开而是起身,径直走向了正被几位同行围住交流的吴明翰院士。



“吴院士,您好。”常浩南伸出手,语气平和而尊重。



吴明翰连忙结束与旁人的谈话,转过身,双手握住常浩南的手:“常院士!您好您好!没想到您也来参会了,刚才的议题……”他以为常浩南是来讨论大会内容。



常浩南微微一笑,开门见山,却又绕开了刚才大会的焦点:“吴院士,这次来,是想了解下华芯国际在更成熟制程方面的能力。”



这个说法实在有点太模棱两可,吴明翰用笔帽蹭了蹭头发:“具体是指……哪方面?”



会场内人多眼杂,再者栗亚波那边的试验也还没个结果,所以常浩南还不准备把自己的成果直接说出来。



而是换了个角度。



“我们火炬集团,连同火炬-C.B.法拉利公司,目前正在积极布局智能制造和工业物联网领域。”他提到了自己掌控的资源,“这一块对芯片的需求量巨大,而且跟传统的工控需求不同,这一块对产品性能的要求不亚于消费端。”



“不知道……华芯国际目前在48nm,以及更精细工艺节点的产能如何?是否能支撑大规模、高性价比的流片需求?”



吴明翰作为内行人,当然知道再怎么高精尖的工控需求也不太可能跟消费端一样,所以对方的提问大概率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因此比较委婉地回答道:



“常院士,智能制造和物联网这块,主要应该是48nm,或者更成熟的65nm、90nm节点,这些算是我们目前产能的主力,良率和稳定性经过多年打磨已经相当不错,成本也有竞争力,但是……”



他话锋一转,转向另一个角度:



“您说的‘更精细节点’,如果想通过NXT:1950i这样的深紫外设备制造,那就要结合离轴照明、相移掩模、还有多重曝光这些技术,去强行实现比理论极限更高的分辨率……技术上,我们确实在攻关,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常浩南也看出对方是会了意,于是追问:“量产能力和良率如何?”



吴明翰摇摇头,语气变得沉重起来:“理论上,曝光次数每翻一倍,分辨率就能增加一倍,但实际问题非常大……”



说到这里他略略加快脚步,和常浩南来到一个稍僻静的地方:



“一方面,这些技术本身极其复杂,工艺整合还不完全成熟,任何一个环节的波动都会导致失败。另一方面,多重曝光极大地增加了工艺步骤和套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