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需求感。



对于一名研究生而言,本科成绩属于一块敲门砖。



把门敲开之后,就基本不会再有人关心。



但那却是付琴霞最能拿得出手的东西。



第一次通话的内容确实很“干净”。



米勒问了她博士课题的大方向、在化物所做博后参与项目的公开领域、她对教学的理解和是否有设计课程的经验。



付琴霞小心翼翼地应对着,回答都控制在已发表或公开可查信息的范围内。



实际上,米勒的问题专业且适度,根本没有触及任何敏感点。



其中有大约一半的时间都在聊付琴霞的助教经历。



通话结束时,米勒微笑着说:“付博士,和你交流非常愉快。你思路清晰,表达流畅,而且……”他停顿了一下,笑容加深,“我必须说,你本人比我想象中更有吸引力。”



这句话其实可以有很多理解方式,但配合对方还算不错的建模水平,很顺利地把付琴霞引导到了略显暧昧的方向上。



也像一阵微风吹散了她心中最后一点紧绷的弦。



警惕性在专业而友好的氛围,以及这小小的个人魅力攻势下,悄然降低了。



此后几个月,这种“中等频率”的联系成了付琴霞生活里一个隐秘的期待和负担。



平均两三周一次,米勒会发来邮件或发起视频通话。



话题逐渐深入,但依然巧妙地维持在“学术兴趣”和“职业发展”的框架内。



他会分享一些伯克利正在进行的、非核心的教学改革项目,询问付琴霞的看法。



也会“请教”一些关于“复杂纳米结构表征中的共性挑战”这类宽泛的技术问题。



偶尔,他会不经意地提起:“你们在化物所,团队氛围怎么样?合作紧密吗?”



或者,“听说你们最近在某个材料方向很活跃?”



付琴霞的回答依旧谨慎,但不知不觉间,为了展现自己的价值和对合作的诚意,她分享的信息边界开始变得有些模糊。



一些尚未发表但自认为不涉及核心机密的阶段性观察,实验室里某些通用设备的使用体验,甚至团队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非技术性的小困难……都被她当作拉近距离的谈资,在米勒温和的引导和恰到好处的共鸣中,一点点透露出去。



米勒始终保持着专业、友善甚至略带倾慕的姿态,让付琴霞在不安中又沉溺于这种被重视、被倾听的感觉。



但她不知道的是,这些看似零碎的碎片,正在大洋彼岸被专业的情报分析人员,像拼图一样,耐心地拼凑着关于那个核心项目的轮廓和环境信息。



并等待着配合林涵发动最后、也是最致命的一击。



(本章完)(3/3)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