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yload booster vehicle,有效载荷助推器。



在洲际导弹的多级助推器彻底结束工作之后,用于将分导式多弹头投掷到不同的轨道。



是顶级战略核威慑所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



在2005年这会,华夏还没有任何一种能够携带多弹头的战略导弹,因此六院的这项研究显然极为重要。



“我们验证弹的弹头只有制导系统没有战斗部,原计划是增加一个配重。”



一番思索过后,常浩南谨慎地回答道:



“如果能在不影响弹头本身性能的前提下安装进去的话,那我同意在上面增加一项验证内容……”



高超音速武器也好,分导式多弹头也罢,都是战略威慑能力的一部分。



那就应该算是一家人。



互相帮忙也是应该的……



……



接下来,会议一连持续了数个小时。



就连午饭,都是由食堂准备好,送到会议室里现场解决的。



而这种空射弹道导弹的总体设计,也逐渐在众人的讨论当中逐渐有了雏形。



有点类似一发尺寸更大,但没有整流罩,而是将整个头锥部分作为分离式弹头的ag183a。



当然,纸面性能,主要是射程和末端速度肯定要差上一些。



但搁在2005年这会,也绝对算是相当了不起的性能了。



直到已经快接近尾声的时候,此前几乎没怎么说过话的航天科技五院代表李荣卫突然提出了一个新的话题:



“常院士,我听您还有同志们的分析,这型验证弹的弹道高点大概在150-180k,也就是全程都在大气层内飞行,尤其速度最快的时候又是末端大气比较稠密的区域,是不是需要额外避免一下烧蚀问题?”



“我们院针对神舟飞船返回舱,有一种以改性聚硅氧烷作为基体,复配热反射纤维和硅酸盐制成的新型隔热涂层,导热系数只有002w/k,已经是相对比较成熟的产品了,就是成本有点高,不过这验证弹反正也只有几发,完全可以在绝热方面增加一层保险……”



应该说,常浩南选择的这个高超音速武器的切入点,相当精妙。



甚至比他预想当中更成功。



很多关键技术都有一定积累,稍微跳一跳就有希望能够实现。



属于项目团队最喜欢的那种情况。



并且风险还比较可控。



所以刚才在会上,常浩南对于各种合理范围内的技术应用几乎来者不拒,甚至在第一场项目全体会议上,就差不多完成了工作分工。



但这一次,他却没有点头:



“这项技术很有价值,荣卫同志……或许未来的吸气式高超阶段,会用上你们提供的新型涂层材料。”



“但这一发验证弹……我计划只保留承载层和防热层两部分基体,然后用发汗式主动冷却技术来控制弹头表面的温度!”



(本章完)(3/3)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