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撰写那篇论文时,几乎是本能性地就写出了一些在当年还没有广泛流传开来的专有名词。



严格来说,应该算是失误。



然而过了近十年之后再回看,反倒成了他具备十足前瞻性的证据。



自有大儒为我辩经了属于是。



……



就在众人之间的讨论重新热烈起来时,一阵纷乱的脚步声从外面的走廊传来。



其中还掺杂着于鸿儒院士洪亮的笑声。



显然,他们刚才一直讨论的正主,已经到位了。



果然,仅仅几秒钟后,两扇房门被两名工作人员同时拉开,以于院士为首的一行数人出现在门外。



而旁边一位明显年轻的,显然就是常浩南。



“常院士,你先请。”



“您请……”



随着一番客套,二人一前一后进入会议室。



桌边的十几人也紧跟着起身,以示欢迎。



好在会议桌宽度足够,常浩南便直接加了张椅子,落座在于鸿儒旁边。



形成了两个首位的布局。



至于同行的其余几人,都是常浩南的安保和随行人员,并不参与本次会议。



各自落座之后,于鸿儒很快重新进入了正题:



“常院士今天来的正好,我们所的两位得力干将,刚才还在讨论超高速风洞下一步的重点发展方向……”



他一边介绍情况,一边示意了一下会议桌两边的姜宗霖和陈宏:



“现在,上级既然要搞实用性的高超音速飞行器,那不如就由你这位‘评委’,来指导一下我们后面的工作?”



尽管上级在口头通知当中并没有明确整个项目到底以哪个单位为主,但从工作开展的角度而言,肯定是要让风洞去配合飞行器的研发,而不是反过来。



况且刚才在路上,于鸿儒也已经听说,上级正是在听过常浩南的报告之后才做出了上面的决定。



所以出于稳妥起见,他还是选择先用玩笑的态度稍稍示弱。



而对于常浩南来说,坐在这力学所的会议室里,简直就跟回了家一样——



就这张桌子周围的十几号人,他上辈子基本都一起共事过,非常清楚整个团队的水平。



其实用不着什么具体业务层面的指导。



只要给出确定的方向,以及理论基础就行。



“指导工作不敢当……”



他摆了摆手,态度谦虚地道:



“来这里的路上,包括前面一段时间,我已经看过不少有关jf系列超高速风洞的情况报告,还有姜研究员和陈研究员二位的论文,自问在风洞工程方面还是个新手,需要向各位多多学习……”



不过,一句话说完,语气又突然严肃起来:



“关于高超声速飞行器,我的想法是分阶段推进……首先拿出一种速度在5马赫左右、采用轴对称锥形体或双锥体的入门级高超声速武器,同时利用相关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