乎瞬间汇聚了过去。



其中,陈宏的脸上更是写满了难以置信:



“论文?”



他稍微停顿了片刻:



“常院士的论文一共也没多少数量,我应该全都看过才对……”



方才说话的是于鸿儒院士的另一名得意弟子,也是姜宗霖的师弟,李。



因为刚刚加入力学所没多少年,所以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个小透明的角色。



现在突然成为整个会议室的焦点,还让他有点不太习惯。



“是很多年以前的论文了,我也是无意中才看到过的……”



尽管早在90年代末,华夏国内就已经出现了类似知网这样的论文检索软件,但是在2005年这会,其数据库还相当不完善。



很多论文,尤其是上世纪的论文都无法检索出结果。



李一边说着,一边在眼前的笔记本电脑上操作了一番。



然后调转180°:



“就是这篇,1996年发表的,《双模块下颌式内转进气道/圆锥前体一体化布局研究》……”



电脑屏幕本来就不大,陈宏和李之间距离又远,实在看不清上面的具体内容。



但哪怕只听标题,他也可以确定自己从来都没看过。



“1996年……”



陈宏稍微眯了眯眼睛:



“常院士1976年生人,那会周岁才20,算算的话应该还在读……大三?”



此话一出,整个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有点绷不住。



一来是年代太过久远,除去极少数领域之外,十年前的论文其实都很难对前沿研究提供什么有用的指导。



二来……



大三实在是有点太年轻了。



工程学这东西很吃经验,大家都知道常浩南第一次正经参与项目是在96年末到97年初。



所以发表在这之前的文章,确实很少有人专门关注。



也难怪陈宏完全不知道有这回事。就连李,在重新过了一遍摘要和结论之后,也是有些无奈地说道:



“好吧,这篇论文重点研究的是跨音速段的情况……只是在最后才提了一句,说同样的设计方式可以被扩展到更快的速度范围,但超过五倍音速之后,就因为难以复现实际飞行条件,无法进一步保证准确性了……”



然而,这无意中的一句话,却让坐在前面的姜宗霖和陈宏同时眼前一亮。



俩人虽然刚才争论得很凶,但平日里关系其实还行。



目光只是交汇的一瞬间,就看出了对方想到了跟自己一样的地方。



最后,还是姜宗霖率先开了口:



“96年的时候就能提到复现飞行条件这个说法,看来常院士还真是从那时候就对高超音速问题有过研究啊……”



其它还蒙在鼓里的人这会也顿时醒悟过来。



实际上,常浩南当年刚刚重生,脑子里大部分还是上辈子和jf22风洞项目相关的知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