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未来的涡扇10g已经可以基本满足第四代战斗机的基本需求,因此变循环发动机在短时间内似乎没有合适的装机对象。



另一方面,随着解放军(除了陆军)新一代作战平台的陆续定型和列装,制约军队战斗力提升的主要短板已经变成了缺乏足够先进的武器弹药。



而高超声速项目,则正好可以解这方面的燃眉之急。



不光是作为最终成果的高超声速武器拥有强大的威慑能力,在研究过程中取得的成果也可以惠及其它类型的武器装备,乃至其它领域。



但相比于常浩南过去进行的研究,高超声速却是一个几乎完全不同的领域。



很难依靠现有的设计和计算理论直接生搬硬套。



所以在任何真正的研究项目之前,他首先需要一个辅助设备。



高超音速风洞!



而这,可以说是常浩南最熟悉的领域了。



没有之一!



要知道,在重生之前,他就是jf22风洞的相关技术人员。



虽然那时只是个并未参与到核心设计当中的普通工程师。



但对于高超音速风洞的总体情况和技术难点,却是再熟悉不过……



“高超声速飞行器周围出现了空气热化学反应,表现出非线性、多物理和多尺度的特点……



当温度在2000k左右时,氧气分子弛豫时间大约是千分之一秒,而6000 k时,则大约是01微秒,按照飞行速度6000/s计算,那么达到第一个弛豫时间的平衡长度为6米,,也就是说对于6 长的飞行器,头部激波后具有不同的激波温度,飞行器周边的气体总有一定区域的气体处于非平衡状态……”



为了表达自己的重视程度,他没有使用电脑和打印机,而是在一页纸上奋笔疾书:



“可靠的高超声速地面试验必须满足三个关键需求,一是复现给定高超声速飞行条件下的气流总温,例如在高度30 k、马赫数为7的飞行条件下,风洞试验气体的总温应该为2700 k,此时飞行器模型驻点区的氧气已经开始解离。对于马赫数为10的飞行,气流总温超过了4500 k,氮气分子开始解离……



因此,现有的任何风洞都不足以支持马赫数为6以上的高超音速研究,应当考虑在涪城基地新建一座采用爆轰驱动技术的新型风洞,以支持我国大气层内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研制工作!”(3/3)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