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休会,去验证一下突然出现的灵感。



你听听,这像是人说的话么?



上一个使用这种句式的并且得到广泛流传的,大概还是十八路诸侯讨董时候的关二爷。



“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好在这种内部的闭门会议,其实也没什么休会不休会。



大家今天散了,改日再碰个面就行。



再考虑到说这话的人毕竟是常浩南,所以众人最后还是接受了他的要求。



离开工建委之后,常浩南几乎在第一时间就联系了庄秉昌。



很幸运地,后者此时并没有在荒无人烟的蒙省试验田,而是在吉省农科院培育最新一批的固沙作物。



因此得以带着截至目前的研究成果连夜飞往京城……



当庄秉昌抵达火炬实验室的时候,常浩南也刚好结束了一整个通宵的工作,回到办公室——



尽管还没有完全确定聚合物的聚合度和基团比例,但经过一晚上的计算,他至少已经确定了疏水主链+亲水基团这一思路本身的可行性。



甚至,在这个过程中还顺便得到了些意外之喜……



……



二人一见面,庄秉昌就热情地上前两步:



“常院士,我这总算是得着机会,能亲口祝贺您成功当选咯……”



“……”



常浩南这些年基本都是在京城和镐京两地活动,而庄秉昌的工作地点则是在蒙省和吉省。



俩人平时基本都是通过邮件和电话往来,基本只有每年末汇报的时候可能见到一次面。



但因为03年末,常浩南急着赶去镐京处理项目的事情,所以算起来其实有两年没见面了。



闲谈当中,庄秉昌还在无意中透露,前些年他的家乡曾经希望能把他作为人才引进回昌阳农学院,但考虑到有很多进行到一半的研究项目还在吉省,而且跟常浩南合作也是用了吉省农科院的名义,中间换地方实在太麻烦,最后还是拒绝了。



常浩南嘴上乐呵呵地应付着,却心说你可幸亏没回去,否则万一出点啥意外,我这些年可就全都白忙活了……



一番寒暄之后,二人总算谈起了正题:



“庄教授,你那边的作物育种……大概进行到什么地步了?”



庄秉昌在业内以大豆育种专家的身份而闻名,但实际上,他的团队已经不只针对某种单一作物。



尤其常浩南这边提供的资源即便再怎么少,也比此前在农科院的时候丰富,所以他实际上是率领几个来自不同机构的团队,同时对多类固土和植物进行遴选。



而谈起业务的庄秉昌也迅速进入了状态。



“比想象中顺利很多……”



他说着从公文包里掏出一本使用痕迹非常明显的笔记本,还有一个u盘——



在进入21世纪之后,软盘这种东西总算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常浩南把u盘插上电脑,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几十份试验记录文件。



“我们已经优化出了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