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工建委已经完全脱离了军事组织的色彩,但毕竟还是从国防科工委老班子的基础上改组而来,中基层干部也只是在部委内部进行部分平调,基本维持了原来的运行架构。



因此,当要求集中上报研究成果的文件被发下去之后,下属各单位的反应还是相当迅速。



短短半个月的功夫,就有数百个相对符合要求的课题被申报了上来。



即便再排除掉一些明显是为了骗补贴而凑数的假大空项目,剩下真正有发展前景的也足有近200项。



不过,当常浩南又一次被李忠毅请到工建委会议室,逐条查看这些申报内容的时候,还是隐隐觉得有些头疼——



真正搞过研究的人都知道,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课题“有前途”和“能落地”还是两回事。



一项技术,从概念被提出到最终能够面向用户,中间涉及到的研究课题少则成百上千,多则不计其数。



而其中真正能够起到推动作用,可以被称为核心的,则可能只有几个或者十几个。



至于剩下的那些,就好比买房子时候掏出来的零钱。



你肯定不能说它们没用。



但也只能算锦上添花。



在基干已成的情况下,确实能发挥一些辅助效果。



可单靠这些东西,是不可能成事的。



另一名工建委顾问陈祖誉教授率先打破了沉默:



“要我看呐,这里面对于那些阿拉伯国家最有用的技术,就是这几个和海水淡化相关的……”



“我今天过来之前特地查过资料,不光阿联酋,包括沙特、阿曼、利比亚等西亚北非地区的国家,全国境内都没有一条永久性的自然河流,条件又相对富裕,对于海水淡化技术的需求可以说是世界最高……”



“……”



听到这一番话,会议室里的另外几人纷纷露出讶异之色。



倒不是因为内容有什么问题。



而是说的人不对。



缺水这个事,不光是中东国家。



华夏也一样存在。



只不过,是以水资源分配不均的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解决华夏北方缺水问题的思路都分为南水北调和海水淡化两派。



前者是从建国初期就开始进行尝试和论证的长期工程,如果要成规模进行,工程量大到难以想象不说,且势必造成大规模的移民外迁。



后者则是稍晚些时候才发展起来的技术,资金投入和技术风险大,但属于研究热点,六七十年代的时候,也搞过海水淡化大会战,且已经在津门等几个沿海城市展开了部分试点。



而陈祖誉作为去年只差一步就评上院士的水利水电和土木工程专家,一直都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有力推动者。



能从他口中听到支持海水淡化项目的话,属实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陈祖誉大概也是看出了众人的想法,遂露出一个高深莫测的微笑:



“我老陈也不是什么迂腐之人……过去之所以和海水淡化过不去,主要是为了能真正解决北方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