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再结合模板刀位点整体自适应变形和局部光滑过渡变形的自适应数控技术,就能维持整个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



其实原本,张振华对于设备的事情也就是随口一问。



这并不是他的专业领域。



然而,常浩南给出的思路,却着实有些离谱。



简单来说,就是不解决生产过程中的一致性问题,而是通过对不同半成品使用不同参数,直接保证最终产品的一致性。



相当于把老师傅的手活也给自动化了。



但姑且不论那个自适应数控编程技术能不能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就说前面的在机测量,真要执行起来也是困难重重。



他几乎下意识地就开口问道:



“可是常总,测量过程因为装夹方式限制,以及叶片的弯扭程度过大,后缘的部分定位点是一定需要人工校核的……如果放弃这一部分,那最后的精度恐怕和人工介入相比会有一定差距……”



这话倒是没错。



人类工业发展到今天,最精密的那部分工作,其实还是靠人手来完成的。



因此,在传统的加工思路当中,精度和生产效率,几乎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但有些时候,其实可以换个思路——



从克服误差,变为接受误差。



不过,还没等常浩南给出反馈,此前一直沉默不语的任炳达首先抬起了头:



“其实,我之前在罗罗那边考察的时候,就发现他们对于风扇,或者涡轮的叶片外缘部分,要求并没有那么精细。”



“往往是先适应毛坯的尺寸状态加工出前后缘角,然后将加工完的同批次叶片放在一起测量、称重,从中筛选出形状、质量和质心位置接近的叶片,安装在同一个涡扇发动机上,而不是100保证所有叶片的加工完全一致。”



“所以,按照常总的思路,在机检测的精度……或许是可以接受的。”



(本章完)(3/3)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