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写的工作单位,也都是京城航空航天大学。”



有人翻到了项目说明的最后,那里写着所有主要参与人的基本情况。



“嘶……”



听着周围传来各种表示惊叹和难以置信的语气词,周琳的脸上露出了一个笑容。



毕竟真要说起来的话,当初启用常浩南并把他塞进航空工业系统里面,也有她的一份功劳,如果后者能多干出些名堂,她很容易因此而沾光。



“如果他能拿出跟上一份评定方法一样的工作质量,那有这么一个人把关,让182厂挑大梁也没什么问题。”



“另外,我提议从冰城那边调几个参与过运12B项目的技术人员过去,虽然我们的标准跟FAA不一样,但经验这东西总归是相通的。”



不过在这种时候,也不可避免会有人提出一些其他想法:



“虽然我也不是很想要思考这种可能,但……会不会涉及到一些学术道德方面的问题?毕竟……确实有些让人难以置信。”



虽然这句话说的并不是很直白,但显然是怀疑航空工业部门是在给杜义山的关门弟子刷声望。



“诸位。”



这个时候,丁高恒知道自己必须站出来表态了:



“从常浩南同志目前参与过的几个项目来看,都是在他加入之后,进度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且相关单位涉及到601、606、624等多个机构,所以这种没有证据的事情,还是不要随便讲出来为好,就算今天是我们内部会议,也有可能影响团结。”



“而且,搞基础理论研究的人,在多个看似相关性不强的领域同时取得成就,我们国家的历史上也并非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全才。”



这句话说完,会场中的气氛顿时一滞。



能坐在这里的人自然知道,丁高恒指的是谁。



唯一同时参与过两弹一星三大项目的空气动力学和应用数学家郭永怀。



1968年12月5日,在从试验基地返回京城的过程中,因为飞机失事而不幸牺牲。



这次空难可以说是我国航空航天理论研究领域的一次重大挫折。



许久之后,才有一个声音重新响起:



“永怀同志是因为飞机失事而牺牲,而我们这位新的全才,常浩南同志负责的项目,无论是航空发动机稳定性,还是飞行器防除冰,恰好都涉及航空安全。”



“也算是一种传承吧……”



这句话总算让沉闷的空气稍稍活跃了起来。



“那飞机防除冰的适航审定工作,就先这么定了,以182厂为主,603所、172厂和602所从旁协助。”



丁高恒用两根手指敲了敲桌面:



“另外,向上面打报告,要求气象部门和空军的航管单位配合一下,只要飞机上天,在不影响航线安全的情况下,要给这个项目有关的空域申请开绿灯!”



……



“丁主任,还有一件事情。”



就在丁高恒拍板决定之后,旁边一位主管对外技术合作的副主任又凑过来说道:



“603所参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