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院长提到的老伙计,自然就是杜义山。



而老伙计的学生,毫无疑问便是常浩南。



如果搁在平时,这种合作哪怕是跨校进行,也并不算特别复杂,无非是最后成果贡献的排名上会出现一些纠结。



但问题在于,常浩南和姚梦娜两个课题组里面最擅长数值模拟的人,已经跟八三工程高度绑定在一起了。



甚至他们现在就是在处理涡喷14发动机的问题。



由于姚梦娜对压气机叶片开缝的研究是自己在私下进行的,因此并没有其他人知道那篇发表在航空动力学宝上面的平平无奇的文章,已经进入了她的视野,并且也必定很快就会进入常浩南和阎忠诚的视野。



杜义山很快去找到了在航空动力领域深耕多年的刘振响。



尽管后者在过去十几年中的研究重心实际上是航空发动机测试模拟设备,而非航发本身,但还是很快看出了于飞研究方向的潜力。



当然,仅凭潜力二字,肯定还是不足以让于飞直接加入八三工程的。



常浩南在有着杜义山亲自推荐的情况下,还是靠着给新舟60解决了机翼颤振问题这种实打实的成绩,才破格通过了审核,成为整个八三工程最核心圈层中的一员。



要知道,他和姚梦娜刚到盛京的第二天,就能够被林示宽带着参与项目进展研讨会。



这种会看上去频率很高,也不起眼,但真正能够参会的依然是少数人。



即便是很多非深度参与八三工程的601所或者606所工程师,都没有这么高的知情权。



所以杜义山和刘振响在商量了一段时间之后,还是决定让于飞先以外围研究人员的形式参与。



也就是说他可以和常浩南(或者姚梦娜)进行合作,但暂时不加入项目组,科研过程中涉及到的一定级别以上保密信息需要先进行脱密处理才能发给他。



……



虽然八三工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着,但是有些东西,会来的更快。



东海舰队航空兵雷达五团。



“报告营长,那个信号又出现了!”



一名雷达兵兴奋地向身后喊道。



正趴在桌子上休息的少校军官听到这句话顿时清醒过来,揉了揉满是血丝的眼睛,来到了雷达兵身后。



预警雷达的圆形显示器上,出现了一个徘徊在海岸线以外约150公里处的回波信号。



“还是没有开应答器?”



飞机应答器是一种主要用于空中交通管制的电子设备,当它接收到一个无线电询问信号时会自动响应,让地面的二次雷达能够获知飞机的位置。



根据规定,民用航空航班飞机在空中飞行时,必须开应答机。



“没有,而且还是在前几次出现的航线上面。”



这架奇怪的飞机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以营长的经验,即便是这样一部老式的雷达,他也能够判断出那应该是一架波音707。



并且之前几次,它都规规矩矩地飞在从东京到马尼拉的航线上面,除了没开应答机之外,表现和一架民航客机别无二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