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雷达营长当然也考虑过这有可能是一架侦察机。



毕竟把侦察机伪装成客机,或者让战斗机借助客机掩护也算是北约系统空军的常见战术了——在大多数情况下,被侦察的一方都没有胆量对这样的目标开火。



不过在东部海域附近常见的P3C并不能飞到这个速度,而E3预警机或者RC135侦察机则因为外形有明显的变化,回波信号会更大。



营长一时间也确实想不出除了一架波音707之外还有可能是什么。



所以上级也只是让他们多加留意,如果这架飞机有什么异常动作再行汇报。



当然,对于类似的情况,最稳妥的办法当然是起飞战斗机进行目视跟踪确认。



这样既可以准确查明情况,也可以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做出临机处置。



比如驱离或者干扰。



但对于80-90年代的航空兵部队来说,哪怕是面对空情紧急起飞这样看似简单的事情,组织起来也并不轻松。



无论是飞机完备率、飞行员经验还是地勤单位的能力水平,都会限制飞机的出动速度。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钱。



航空兵部队并没有足够的经费随时维持1-2架处在热车状态的飞机随时待命。



因此往往等到飞机完成整备准备起飞时,目标飞机早就已经远离了海岸线。



不过今天,情况却出现了一些变化。



“营长,那架飞机偏离航线了。”眼尖的雷达兵第一个发现了显示器上面目标位置的异常:



“它好像降低了飞行高度,然后……开始折返?”



“这可不是折返……”营长毕竟还是见多识广,他知道这种之字形航线要么是在反潜,要么就是在侦察。



显然,不可能有一架飞机在9000米的高度上反潜。



“把目标盯好了,我去汇报上级!”



营长把军帽从迷彩服肩膀的军衔下面抽出来戴在头上,然后迅速跑出了指挥室。



在这个连扁平化指挥的概念都还不成熟的年代,正常情况下的指挥链是相当复杂的。



好在那架飞机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东海舰队的航空兵部队也算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了一些应对准备。



那架飞机一直在那个位置附近徘徊。



只不过每进行一次180°的转弯,都会稍稍逼近一些海岸线。



这给了海军航空兵单位机会。



大概二十分钟之后,两架各自挂载一枚霹雳8空空导弹的歼7HH战斗机就一前一后升空,向着东方的海岸线外快速飞去。



歼7HH实际上就是一架能挂载霹雳8导弹的、为应付高盐分环境下使用作出改良的歼7B。



雷达么,自然是不存在的,飞行员只能靠一双眼睛搜索目标,在作战过程中高度依赖地面指挥。



而VHF频段的预警雷达,探测距离固然够远,甚至还有一定的反隐身能力,但探测精度确实不甚理想。



再加上没有数据链,靠语音引导本身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