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穿着道袍的年轻道士,饶有兴致的四处观摩,时不时的点点头,面带微笑又不说话。



他是李泌,自从上次长安城破后,便离开了关中,四处“云游”。



之前,除了关中以外,他已经去过了灵州、河东、河北,本打算去荆襄找颜真卿,但忍不住还是先来到汴州,暗暗观察民情。



李泌走到一个卖胡饼的中年人那边,眼睛盯着烤炉里的胡饼,那里正散发着芝麻的香气。



“店家,这汴州挺繁华的呀。买两个胡饼。”



李泌不以为意的问道,将几枚开元通宝递给对方。



“哟,这钱咱可不能收。您还是先去官府的票号,把铜钱变成盐引再来说吧。”



中年人连忙摆手,表示拒绝。



“汴州不能用铜钱?”



李泌大吃一惊。



“那可不是么,得先去兑换盐引。我跟你说啊,在汴州,没有盐引,盐价是正常的十倍!



您这小额兑换没事,钱多了啊,还要预约!”



胡饼商贩略有些得意的说道。



汴州别的不说,用盐引买低价盐,那真是可以省不少钱。旁边收盐引的,就是二道贩子,打算把盐卖到河北的。



“不愧是他。”



李泌微微点头说了句莫名其妙的话,他终于明白关中与河北的盐税,为什么总是收不上去了。



“客官,这胡饼您是买还是不买呢?”



卖胡饼的中年人有些不耐烦的问道。



“不买了,谢谢。”



李泌轻轻摆手,淡然说道,然后慢慢走开了。



身后的商贩用汴州家乡话,对着他的背影骂骂咧咧了几句,随即继续招呼新客人。



“让一让,让一让!”



一队孔武有力,肌肉发达的挑夫,挑着货往县城的方向走去,脚步生风。一行人至少十多个,似乎都是为了同一批货。



沿途的行人纷纷避让,将道路让给这些人。



李泌也不得不躲到一旁,暂避锋芒。



等这些人走后,道路上又变成了闲散而颇有市井气息的模样。叫卖的,讨价还价的,找零的,甚至吵架的,形形色色的人,好一副人间百态啊。



走进开封城,李泌惊讶的发现,没有人收“人头税”,城门口也不收过关的“货物税”。挑着担子进出城的挑夫有许多,大家都是各忙各的,走得飞快。



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这里的话,那就是“松弛”。



繁荣,而且松弛。



虽然规模小太多,却有着当年盛唐时长安城内的那种状态。



“颜真卿可要吃苦头了。”



李泌摇了摇头,轻笑一声。



开封城不大,但是都经过了整修,拆除了坊墙,重新布置了屋舍,看起来有些拥挤。



或者说,就是人满为患。



“方清应该是想在这里建一座都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4/5)

章节目录

盛唐挽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携剑远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携剑远行并收藏盛唐挽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