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重,他们就是想出去。



“那行,你自己看着办吧,本相不强求。你不行,本相就换人做,也是一样的。”



说完,方重勇便让张光晟将颜杲卿带走了。



“真是累啊!”



方重勇站起身,伸了个懒腰。



从寿春返回后,他便一刻都没有休息,立刻张罗普及识字的事情。善缘山庄里面的劳改犯,其实就是很好的人力资源。



不用花钱养着,文化水平高,还是“劳改犯”。不把这些人利用起来,方重勇觉得简直对不起前世的九年义务教育。



当然了,“识字五百”的意义,严庄等人,其实都是非常不理解。



这也是历史惯性的强大。



泥腿子们,耕田的而已,再加上那些小商小贩的,他们要识字做什么?



旧有的观念,转变过来很难。



方重勇麾下很多人都是觉得多此一举。



是啊,为什么呢?



严庄问得不错。



只不过方重勇有自己的答案,他坚信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那边,这一次,方重勇就是少数人。



唐代的造纸术,雕版印刷术,已经普及,而且效率还在不断提高。知识的传播速度,也在加快。



开启民智的时代,已经到来了。文明加速的时代,也悄然而至。



这是新的机遇,也是新的挑战。



文化的高速发展就像是一场战争,而不识字的人就好比手无寸铁的民夫。



让他们识字五百,等同于给了他们一根木棍,让他们在这个残酷的“战场”上,不至于连还手的能力都没有。



能识字五百,就很容易在实践中将不会的字慢慢认全,会轻松的达到识字一千,甚至是识字两千。



会读会认了,有条件的家庭如果要学写字,就会比从前的门槛低很多。



一个民族,如果它的大部分成员都是文盲,那么这个民族还有什么未来可言呢?



站在帝王的角度,或许提高识字率并不迫切,甚至完全没有意义。



然而站在民族的角度看,这是漫漫前程中小小的一步,但它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将平民教育推广开来,然后星火传承,这件事本身,便是最大的意义。



不用再去找什么其他的理由。



想要超越固有的天花板,普及平民教育,是必由之选。或迟或早,都要走上这条路。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看着颜杲卿离去的背影,方重勇喃喃自语道。



……



“卖鱼咯,早上河里刚刚捞上来的鱼啊!”



“蒸糕,卖蒸糕,刚出锅的蒸糕。”



“换盐引咯,高价换盐引!”



沿着运河边,到处都是商铺,人来如梭,络绎不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5)

章节目录

盛唐挽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携剑远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携剑远行并收藏盛唐挽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