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所谓“有”,即“自然存在”。贵有的思想,其核心就是“存在即合理”,也就是“常识合理”的思想。



这个思维看起来不起眼,却影响中华一千多年,它是大一统达成广泛共识的思想基础。



一个东西存在了,那就即有合理性。如果它不符合所谓的“正统”,那一定是“正统”出了问题,而不是摆在眼前的事实出了问题。



“贵无”和“贵有”的思想,并未因为朝代的更迭而消失,反而因为佛教与道教的发展,其核心观点逐渐被儒家改良提炼吸收。



到了隋唐,又因为隋文帝和太宗皇帝不光彩的上位史,作为官学的儒学,最终便形成了“天子行仁政”的统一思想。



只不过这个意识形态武器,本身是带有缺陷的。



它并没有解释,那么多行仁政的人,要如何做才能成为天子。



换言之,既然只要是行仁政的人,就可以当天子。那么李二凤可以,武媚娘可以,基哥自然也可以。



甚至,割据的藩镇节度使也未尝不可。



什么血统,什么出身,其实本质上都是无所谓的。



而这些形形色色“行仁政”的人,他们到底是如何上位的,这个过程就不需要去纠结了。起码作为官学的儒学是不纠结的。



这实际上已经是摒弃了汉代儒家“天人感应”学说的根基:君权天授。



既然神器不再是上天授予的,那么自然谁干得好谁上!我把神器抢过来以后,再行仁政也是无妨呀!



所以贞观以后政变多,中唐以后反贼多,其实也不能完全怪世道坏了,跟唐代儒家思想的残缺不无关系。



然而这些复杂的道理,要怎么跟张光晟去说呢?



不过是对牛弹琴而已。



方重勇心中一阵无奈,表露在外,就是脸上挂着莫名其妙的笑容。



“大哥?大哥?”



看到方重勇在发呆,张光晟伸手在他面前晃了晃。



“怎么了?”



方重勇轻咳一声,掩饰自己的尴尬问道。



“大哥,李宝臣若是去关中,我们真的什么都不做啊?”



张光晟有些不理解,方重勇的想法似乎比较消极。



“怎么可能什么都不做呢,只不过不是对李宝臣做什么罢了。”



方重勇嘿嘿冷笑道。



这个时候,就是应该顺势而为,然后编织一张“宝臣包围网”,形成诸多势力围攻宝臣大帅的局面。



当然了,这些势力攻击李宝臣的理由或许略有差异,彼此之间,也可能矛盾重重。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联手应对李宝臣入主关中,共同做一个“大局”。



“大哥,某以为其实李宝臣并没有那么强,李光弼应该还领了一支兵马在河对岸,两面联手,未尝没有一战之力啊。何苦让李宝臣入关中呢?”



张光晟有点不明白,其实方重勇并不是一个怯于冒险的人。



正当方重勇打算开口的时候,忽然有亲兵来报,颜杲卿求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5)

章节目录

盛唐挽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携剑远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携剑远行并收藏盛唐挽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