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是用来铺设城墙与宫墙的,可以通过计算城墙的长度来估算出砖块数量。土方则需要根据城池的面积估算,以前工部有一套完整的计算方法。



皇宫的建筑格局都有规制,较为固定,不比城池可以随心所欲设计。物料的估算还是比较准确的。



刘晏将估算的结果递给方重勇看,让后者看得一阵阵头皮发麻。这还只是皇宫而已,如果把宫城也算上,那就更不得了了。



这也难怪,皇族为了修宫殿大兴土木,往往就是在劳民伤财。方重勇总算理解为什么隋末的时候,那么多人站出来反对杨广了。



汴梁城只有最外面一层的城郭,可以慢慢的修建。到时候也会有很多百姓和商贾自愿参加,有钱出钱,有人出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是这么说。



可要从头建设一座都城,又谈何容易。方重勇不想大兴土木,但汴梁城却是不得不修,只能咬着牙把事情办了。



这是改变如今政治经济格局的最大依仗,这也是不钻长安死胡同的唯一活路。



得运河者得天下,汴梁位于运河的核心之处,有着无与伦比的地理优势。天予不取,必遭其咎。汴梁城无论是不是将来作为都城,都是一定要修起来的。



“建,砸锅卖铁也要建。明年秋收前,一定要完工!”



方重勇咬咬牙说道,他也是决定豁出去了。



“那就要给渡口设立关卡,每一艘靠岸的船,都要收税。



不然的话,可没钱修皇宫呢。”



刘晏摊开双手,表示自己无可奈何。



人力可以靠征发民夫,物料还是要花钱去买的。汴州这边正处于急速扩张期,什么都要花钱。特别是军费,不可能少。又不是说他们只修汴梁城就什么都不管了,所以目前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缺钱是可以预见的。



“给商人们发盐引,让他们招募附近的脚夫来帮忙修。不要给渡口加税,商贾们不支持修汴梁城,就不给他们发盐引。要用引导的方式,让外来人参与建设,不要盯着那点税,把人赶跑了。”



方重勇轻轻摆手,否决了刘晏提出加“漕运税”的建议。



有句话说得好,免费的东西,才是最贵的。若是给运河渡口加税,会把那些专门跑漕运的商贾们给吓跑的。



如此一来,整个运河就会空转。只看到船在运河上走,但来往客商,都不愿意在汴州本地靠岸,更别提带动消费与贸易了。



无商不兴,缺了做买卖的人,汴州又怎么可能发展得起来呢?收船只的“停靠费”,弊多利少。



显而易见,只有不收“停靠费”,才能吸引更多外地船只停靠,拉动本地经济,最后收到更多其他税。



“节帅所言甚是。”



刘晏微微点头没有废话,方重勇的方案他还需要回去消耗研究一下。在搞钱这方面,刘晏可一点都不敢小看方重勇,把对方当外行。



他又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递给方重勇。上面写着第一批盐引的发行数目和发行规则。



显然,这些套路都是刘晏早就准备好了的。



“说吧,现在建城到底缺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5)

章节目录

盛唐挽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携剑远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携剑远行并收藏盛唐挽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