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萼忽然顿了一下。



史思明沉声问道:“只不过什么?”



“只不过史节帅打算什么时候发讨贼檄文呢?”



李萼不卑不亢询问道,双目直视史思明,丝毫不退让。



古代通信不畅,各地交通阻隔,信使往来一次需要十多天的情况也是有的,那如何判断一方势力的政治态度是怎样的呢?



答案就是发檄文后张贴四方。



发了檄文,就类似民国军阀混战时的“通电全国”。



檄文往往代表着政治信誉,发了檄文,就无法明着朝三暮四了。



如果将来要倒戈,就必须再发一次檄文。为什么偷袭关羽的江东势力被人称为江东鼠辈?就是因为他们背刺之前连个檄文都不肯发一个。



很显然,李萼是懂行的,不好糊弄。



史思明打哈哈说道:“发檄文的事情,本帅要与部下们研究一下。天使不要着急,在幽州城内等消息便是了。”



发檄文是不可能发的,史思明还打算在长安朝廷跟洛阳伪朝廷之间游走,索要好处呢。



那怎么能随随便便发檄文呢?



再说了,长安那些脑子有坑的官僚们,认为给个名义,就算是拉拢了?



史思明可不这么认为。



他在皇甫惟明起兵前就干到了平卢节度使,几乎是跟皇甫惟明平起平坐。现在朝廷还是封他幽州节度使,那这起兵不白忙活了么?



任何人,对于自身实力的认识,都有一个过程。长安那些中枢朝臣们,还没完全意识到他们的实力已经很孱弱了。



其实史思明也不知道自己的实力有多强,所以他的态度也就很暧昧,希望通过现实中的一次次试探,来明确自己的能力上限在哪里。



李萼没有说什么狠话,而是对史思明点点头说道:“那在下便在幽州等史节帅三日。”



说完便独自离去了。



李萼走后,史思明这才对耿仁智询问道:“你以为如何?”



“节帅,李琬如今被李宝臣控制,那李宝臣不就是张忠志么。



走狗屎运上位,从前在幽州公干的时候,谁又把他当回事了?



大丈夫生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李宝臣这种货色,给史节帅提鞋都不配!



现在朝廷递过来梯子,大帅接过便是。幽州山高皇帝远,长安那边就算要做什么事情,也是鞭长莫及。



此时不跳船,以后便不方便跳船了。”



耿仁智一脸激动的说道。



很显然,李宝臣从前给人的印象都是一副“不太聪明的样子”,大家都不愿意在这个傻子麾下办事。



更别提史思明此前的起点就很高,又有幽州大族辛氏鼎力相助。



说史思明可以一统天下,肯定是痴人说梦。但他裂土封王,横行幽州,绝对绰绰有余。



耿仁智的意见很明确,就是坚决的发檄文,跟李宝臣划清界限。



“发檄文的话,就中了朝廷的挑拨离间之计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5)

章节目录

盛唐挽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携剑远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携剑远行并收藏盛唐挽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