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小心翼翼的说道。



看到李隆基没反应,李林甫继续补充道:“军屯收获高昌棉后,可运回长安纺织贩卖,其利可观,充作军费正当其时。



再有,可增加河西户税,降低租调比例。百姓有余粮以后,再实行平籴法,用府库里的财帛高价收购河西本地民间粮秣,则对河西用兵,军粮无碍。”



李林甫对着李隆基深深一拜。



“嗯,照此办理吧。对了,这份疏奏为谁所献?”



李隆基微微点头询问道。



“郑叔清,先前在夔州担任刺史。”



“原来是他啊,那就难怪了。”



李隆基至今对于郑叔清的“理财”手段印象深刻,事实上,老郑要是肯背锅,这京兆尹的职务早就到手了。



他记得,那一位捞钱确实是一把好手!



“那就让郑叔清担任现在空缺的户部侍郎吧。



嗯,在长安郊外,建一个仿粟特锦的作坊,选宫里最好的工匠过去。织出来的布,全部送到大明宫的府库里面去,不要流传到市面上。



明白了么,让郑叔清上任后将这件事当头等大事去办。”



李隆基笑着说道。



“谨遵圣人旨意。”



李林甫小心翼翼的躬身告退,虽然心满意足,但仍然不敢表现出来。



当他快退到门口的时候,忽然又被李隆基给叫住了。



“哥奴啊,如今太子被废,你说朕应该立谁为太子呢?太子可是国本呐,不能一直空缺的。”



李隆基长叹了一口气问道。



“回圣人,寿王仁而爱人,谦恭审慎,可立寿王为太子。”



李林甫不动声色说道。



“嗯,朕知道了。”



李隆基不置可否的点点头,示意李林甫退下。



等这位大唐右相退下之后,李隆基这才冷着脸对高力士说道:“武惠妃定然是跟哥奴说好了,强推寿王为太子。”



对于无利不早起的李林甫来说,如果无事,什么都不说才是最好的。



一句“圣人家事,可自行决断”即可,断绝所有风险。



犯得着推举寿王李琩么?



这里头的一点道道,自幼在宫闱之中长大,早已习惯阴谋诡计的李隆基,用脚指头去想都能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立寿王,还是不行啊……”



李隆基一只胳膊肘依靠在桌案上,另一只手在大腿上敲击着。脑子里不断在权衡利弊。



像什么用兵河西啊,疏通河道啊,改善漕运啊之类的事情,都可以交给别人去做,李隆基通常只是吩咐一声就可以了。



唯独事关皇权的东西,他必须紧紧捏在手里,不能交给其他人代劳处理。



如果立寿王为太子,武惠妃可以在耳边吹枕头风,又有李林甫在外朝的党羽鼎力支持,这样一来,寿王李琩岂不是要变成强势太子?



要是再多一个边将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4/5)

章节目录

盛唐挽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携剑远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携剑远行并收藏盛唐挽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