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两人曾在华山结庐隐居,共参大道,后来分别,吕洞宾还曾写了一首叫《赠陈抟》的诗流传下来,可见两人情谊。



像那紫阳真人张伯端的师父刘海蟾,便是陈抟和吕洞宾共同的徒弟。



甚至是张三丰,也得过吕祖恩惠,武当山上,就有一柄吕祖留下的镇山桃木剑,已经悬挂六百年了。



这是武当的底蕴之一,其地位与龙虎山祖天师留下的三五雌雄斩邪剑相当,可见吕祖与武当的渊源。



而吕祖诗里的「他时功满后,直入大罗天」这句话,可见在吕祖看来,大罗天是修行的终点。



在道家的说法,一共有三十六重天,其中的前三重,便是大罗天。



这里是三清所待之地,李白的诗里写的「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中的白玉京,便是在大罗天。



所以,「大罗洞观」最直接的意思,便是站在三十三重天之上,细致入微的洞察一切。



而这,符合张之



维对观法的看法。



在修道过程中,很多寻常人难以理解的东西,张之维都是意识拔高,跳出外景限制,俯瞰全局,从而有所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便是这个道理。



只不过,他跳出去后,所站的地方不是大罗天,而是内景。



至于大罗天是不是内景,他不清楚。



甚至无法判断,这个大罗到底只是一个夸张的形容,还是指一个地方?



因为这两者都说得通。



古籍中经常出现的大罗神仙中这个词,这里的大罗,便是一个强大的形容词。



而如果大罗就是字面意思,指一个地方,或许就可以解释那些超凡入圣的存在去哪里了。



但这些都只是猜测,现在可以确定的是,如果大罗是道教修行的终点,大道殊途同归,那这也应该是佛教修行的终点。



而佛教圣人中的集大成者,是佛陀释迦牟尼……



想到这,张之维瞥了一眼武当门长,刚才他悟道时的姿势——狮子卧,便是佛陀在婆娑双树下入灭的姿势。



简而言之,佛陀就是这个姿势坐化的。



佛陀的修行终点是死?这不应该,佛陀是圣人,不应该就这么死,毕竟阮丰这种小卡拉米,都能靠圣人盗活着,没理由圣人不行。



也就是说,佛陀可以活,但为何却要……入灭?



这次,张之维不说死,说入灭,因为,虽然佛陀是坐化了,连身体都被烧了,但在佛教看来,佛陀没死,佛教有法身,色身,化身的说法。



法身又叫自性身,是生命真正的本源,本自具足,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恒常清净。



唐三藏所创的法相宗,追求的便是法身,所以他们叫法相宗,但同时,他们也把这称之为阿赖耶识,所以,他们又叫唯识宗。



三一门信奉的是三教合一之道,可以说,佛教的法身,算是梦被戳破之前的三一门的终极目标。



至于色身,则是佛陀的肉身,也有专修此道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5)

章节目录

一人之下:我,张之维,嚣张的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久违的大晴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久违的大晴天并收藏一人之下:我,张之维,嚣张的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