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百老汇变成“新世界的德鲁里巷”。



不夸张的说,在这个维多利亚女王继位的新时期,伦敦的剧院文化正进入前所未有的极盛期。



而最有资格吃下这口时代红利的公司,它的名字不言而喻。



帝国出版公司董事会主席亚瑟·黑斯廷斯爵士日前在公司董事会上放出豪言:“在比利时电报建设项目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帝国出版公司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全面进军剧场演出领域,我们不仅要统筹文人笔下的纸上剧作,更要把伦敦、巴黎两座城市的舞台,一并纳入手中。”



而在接受《经济学人》记者的专题采访时,亚瑟爵士在简短而克制的发言中,用了不到二十个词,就敲定了两笔交易的雏形:“与仲马先生旗下巴黎历史剧院的合作案已经谈妥,目前公司正计划重组伦敦圣詹姆士剧院董事会。”



消息一出,立即在伦敦金融城掀起热议。



有人讥讽说,帝国出版公司终于连演戏都不肯让人自由了。



也有人戏谑说,圣詹姆士剧院门前的新局广告恐怕很快就会像苏格兰场那样换上亚瑟·黑斯廷斯爵士的肖像了。



但业内观察家对此则看得更透,帝国出版公司能拿下巴黎历史剧院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因为舰队街的许多人都知道历史剧院的所有者亚历山大·仲马本身就是帝国出版公司的董事,这次合作案不过是预料中的强强联合。



并且,这起合作案的难点也并不在于说服大仲马点头,而在于如何绕过法国沿袭自拿破仑时代的特许剧院制度。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法国的所有剧院必须经由法国政府批准开设,即便变更经营人也需要向政府进行备案。外国资本不能直接以法人形式拥有法国的公共演出场所,特别是冠以国名、地区名或者历史名的剧院。



正因如此,根据那份所谓的合作协议,历史剧院的所有权理所应当的依旧属于法国公民大仲马,但剧院的管理权、剧目运营权与财务调度权,则在一份由英国律师事务所代为起草的《剧院资产信托契约》中,悄然转交给了一家设立于比利时的文化合伙机构。



这家名为“欧陆文化艺术发展信托”的合伙机构,其登记人和法定代表是比利时知名雕塑家纪尧姆·吉夫斯先生,而其主要担保人,则是英格兰电磁电报公司设在布鲁塞尔的业务代表处。



至于为什么法定代表会是纪尧姆·吉夫斯先生?



我想,多半是由于亚瑟·黑斯廷斯爵士非常欣赏这位先生的雕塑艺术。



并且,亚瑟还非常认可他的夫人,爱尔兰裔比利时画家范妮·吉夫斯的精湛画技。



当然了,作为一名严谨的金融投资者,我们也不能排除一些边缘性的因素。



譬如范妮·吉夫斯夫人的某位好闺蜜恰好就是法国公主兼比利时王后。



不过这些隐情往往只有最资深的投资者才能知晓,譬如帝国出版公司的两位大股东罗斯柴尔德银行和巴林银行。



相较于帝国出版与巴黎历史剧场的合作案,大多数人还是把注意力放在了他们对于圣詹姆士剧院的并购案上。



诚然,圣詹姆士剧院位置上佳,这座剧院位于白厅与蓓尔美尔街之间,圣詹姆士宫的斜对面,距离王室近在咫尺,甚至早在1835年圣詹姆士剧院始建时,便有议员在私下称它是“离议会最近的非正式舞台”。



但不知道为什么,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

章节目录

大不列颠之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趋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趋时并收藏大不列颠之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