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马拉塔战争迫使印度马拉塔诸邦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附庸。在珀西瓦尔内阁中,他又以外交大臣的身份,帮助弟弟威灵顿公爵协调半岛战争的各项准备工作。而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他又一连当了七年的爱尔兰总督,去年皮尔组阁时,还曾力邀这位托利党元老出山,希望他能帮忙坐镇爱尔兰。
威灵顿公爵的二哥、第一代马里伯勒男爵威廉·韦尔斯利则是财政口的一把好手,他常年担任爱尔兰财政委员会主席,并在英国政府因为拿破仑战争财政吃紧之际,出任皇家铸币厂厂长,全程参与了战后金本位复原政策的实施。
而威灵顿公爵的弟弟、第一代考利男爵亨利·韦尔斯利则是一位比亚瑟·黑斯廷斯爵士专业的多的外交官,1809年威灵顿公爵与法兰西帝国的几位元帅在伊比利亚半岛鏖战期间,亨利·韦尔斯利调任驻西班牙公使,一肩挑起了威灵顿公爵与西班牙政府之间的联络协调工作。而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他又受命前往维也纳,出任驻奥地利大使,是英国政府与奥地利皇帝及首相梅特涅交流沟通的重要桥梁。如果不是受到议会改革影响,他在维也纳的任期估计直到现在都没结束呢。
总而言之,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这段时间里,像是韦尔斯利家族、罗顿-黑斯廷斯家族这样从小贵族跃升为大贵族的例子并不算是特别罕见。而且由于他们实打实的功绩,倒也没有多少人会认为他们配不上他们的爵位。
但问题通常不是出在这些第一代贵族身上,而是出在他们的下一代身上。
俗话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但那毕竟是中国的古话,在不列颠,在议会改革通过后,贵族已经完全无法再掌控下院。
而在政府部门中,他们虽然依然控制着外交、军事和教会系统,但是现如今,他们已经很难在财政、法院、海关等技术类岗位上插手了。
在亚瑟看来,黑斯廷斯家族之所以有意接触他,不单是出于血缘上的某种模糊牵连,也并非单纯地希望通过他那点尚不稳定的声望来为自家贴金。
毕竟,在贵族眼中,一个从济贫院里爬出来的人,不论他今日坐得多高,说到底还是个穿着长裤的新贵。
真正让黑斯廷斯家族长辈们坐不住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不安全感。
在过去的年代里,哪怕家中子弟庸碌,哪怕地租收入捉襟见肘,只要贵族的姓氏还在,就总能从选区里挤出一个下院席位,或是从殖民事务部、教会、海关总署那边安插一个职位。虽然未必能发多大的财,但起码够子弟挥霍了。
但现在不同了,1832年的议会改革砍在了他们的大动脉上。
传统的“腐败选区”被清洗,新的选民阶层浮现,老牌家族的祖传席位接二连三的熄了火。
从前他们可以靠着下院的三两个席位,便可以从两党手里换来一个旱涝保收的生活。
尤其是像黑斯廷斯家族这样,曾经靠着几块东米德兰的肥田来维持他们的庄园统治的家族,受到的冲击尤为剧烈。
辉格党掌权这几年里,推行了不少改革,而在改革之后,现在连地方警署的预算也开始由市政委员会掌握,以致于黑斯廷斯家族连一个地方治安法官都很难再轻松“任命”了。
最令他们感到惶恐的,还不仅是特权的丧失本身,而是年轻一代无人可堪重任。
是的,初代黑斯廷斯侯爵是个人物,他是国王乔治四世的密友,是首任印度总督。
<
威灵顿公爵的二哥、第一代马里伯勒男爵威廉·韦尔斯利则是财政口的一把好手,他常年担任爱尔兰财政委员会主席,并在英国政府因为拿破仑战争财政吃紧之际,出任皇家铸币厂厂长,全程参与了战后金本位复原政策的实施。
而威灵顿公爵的弟弟、第一代考利男爵亨利·韦尔斯利则是一位比亚瑟·黑斯廷斯爵士专业的多的外交官,1809年威灵顿公爵与法兰西帝国的几位元帅在伊比利亚半岛鏖战期间,亨利·韦尔斯利调任驻西班牙公使,一肩挑起了威灵顿公爵与西班牙政府之间的联络协调工作。而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他又受命前往维也纳,出任驻奥地利大使,是英国政府与奥地利皇帝及首相梅特涅交流沟通的重要桥梁。如果不是受到议会改革影响,他在维也纳的任期估计直到现在都没结束呢。
总而言之,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这段时间里,像是韦尔斯利家族、罗顿-黑斯廷斯家族这样从小贵族跃升为大贵族的例子并不算是特别罕见。而且由于他们实打实的功绩,倒也没有多少人会认为他们配不上他们的爵位。
但问题通常不是出在这些第一代贵族身上,而是出在他们的下一代身上。
俗话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但那毕竟是中国的古话,在不列颠,在议会改革通过后,贵族已经完全无法再掌控下院。
而在政府部门中,他们虽然依然控制着外交、军事和教会系统,但是现如今,他们已经很难在财政、法院、海关等技术类岗位上插手了。
在亚瑟看来,黑斯廷斯家族之所以有意接触他,不单是出于血缘上的某种模糊牵连,也并非单纯地希望通过他那点尚不稳定的声望来为自家贴金。
毕竟,在贵族眼中,一个从济贫院里爬出来的人,不论他今日坐得多高,说到底还是个穿着长裤的新贵。
真正让黑斯廷斯家族长辈们坐不住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不安全感。
在过去的年代里,哪怕家中子弟庸碌,哪怕地租收入捉襟见肘,只要贵族的姓氏还在,就总能从选区里挤出一个下院席位,或是从殖民事务部、教会、海关总署那边安插一个职位。虽然未必能发多大的财,但起码够子弟挥霍了。
但现在不同了,1832年的议会改革砍在了他们的大动脉上。
传统的“腐败选区”被清洗,新的选民阶层浮现,老牌家族的祖传席位接二连三的熄了火。
从前他们可以靠着下院的三两个席位,便可以从两党手里换来一个旱涝保收的生活。
尤其是像黑斯廷斯家族这样,曾经靠着几块东米德兰的肥田来维持他们的庄园统治的家族,受到的冲击尤为剧烈。
辉格党掌权这几年里,推行了不少改革,而在改革之后,现在连地方警署的预算也开始由市政委员会掌握,以致于黑斯廷斯家族连一个地方治安法官都很难再轻松“任命”了。
最令他们感到惶恐的,还不仅是特权的丧失本身,而是年轻一代无人可堪重任。
是的,初代黑斯廷斯侯爵是个人物,他是国王乔治四世的密友,是首任印度总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